我国出版营销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来源 :出版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jell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以1998—2017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中收录的499篇出版营销相关文献为样本展开分析。采用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从发文趋势、作者以及机构探析研究现状,使用Citespace绘制引文及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出版营销研究领域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出版营销经历清晰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集中于中国出版市场、营销策略、营销理论与新媒体技术应用。传统营销理论与大数据等新技术结合的营销创新研究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出版营销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中图分类号] G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8) 05-0069-06
  [Abstract] In this paper, 499 articles published in the 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CSSCI) database from 1998 to 2017 are selected as sample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bibliometric and knowledge map analysis, the research status of the literature trend, the author and the organization are discussed. The Citespace is used to map the citations and key words, and the knowledge base, the hot spot and the trend of the research field of publishing marketing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publishing marketing experience has a clear development context, and the research focuses on China’s publishing market,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ing theory an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media technology. The marketing innovation research combining traditional marketing with big data and other new technologies will become the focus of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Publishing marketing Knowledge network Bibliometrics
  1 引 言
  隨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压力迫使我国出版企业逐渐重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伴随着营销学理论在出版实践中的应用,出版营销学(图书营销学)逐步进入我国出版人的视野[1]。出版营销可概括为出版企业通过编辑出版物,销售给读者,满足读者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及管理过程[2]。我国出版营销学研究经过多年发展,在吸收市场营销学及国内外出版营销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已积累众多研究成果。为了解与把握我国出版营销研究现状与进展,方卿、李松、许洁对2001—2005年及2005—2009年间我国营销管理战略进行了概括与总结[3][4],赵明霞则对出版营销渠道的内涵、历史演变与变化趋势进行了综述性研究[5]。近年来,在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出版营销学研究的重点亦发生着转变,王一鸣通过梳理2010—2015年的出版营销文献发现新媒体营销已成为出版营销领域的研究焦点[6]。以上研究为了解我国出版营销研究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但大部分研究仅考察五年范围内的文献,无法反映出长时间跨度下我国出版营销研究的演化情况。据此,本文使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分析近20年出版营销相关文献,以引文知识图谱和关键词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出版营销的研究现状、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些许借鉴。
  2 出版营销文献统计分析
  为保证文献数据的完整、可靠与规范性,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选择模糊检索方式,分别检索标题或关键词包含图书营销或出版营销的文献。因CSSCI数据库在1998年推出,故发文年代选择从1998年到2017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3月20日。剔除与出版营销无关或重复的文献后,共得到499篇有效文献,作为后续分析文献样本。
  2.1 发文时间
  统计某一研究主题相关文献量及变化情况,可以评价该研究主题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特点并预测其变化趋势,测定该研究主题的吸引力和准确性[7]。根据1998年至2017各年度文献数量统计结果(图1),出版营销相关研究的文献数量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在2012年达到峰值,此后虽然出现下降,但在整体上仍然处于较高水平。
  2.2 核心作者
  统计文献样本作者信息,共有565位作者参与出版营销相关研究,其中,有509位作者仅撰写或参与撰写1篇论文,占作者总数的90.09%,而洛特卡定律指出,发文量为1的作者数量约占作者总数的60% [8]。可见,在出版营销研究领域,核心研究群体规模较小,多数发文作者仅为临时性研究者。根据普赖斯定律可将发文量不少于2篇的56位作者确定为出版营销研究的核心作者。表1列出部分核心作者信息,其中半衰期越大的作者表明对出版营销研究的关注时间越长。从1998年至2017年,方卿、张美娟、伊静波、方颖芝等人,是近20年我国出版营销研究领域较为高产,并且长期关注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人员。   2.3 研究机构
  进一步统计得到文献样本共涉及477家研究机构,表2列出发文量不少于4篇的19家研究机构信息。其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发文量为34篇,排位第一;紧随其后的有化学工业出版社15篇和清华大学出版社11篇,这3家机构是国内出版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在表2中值得注意的是,除有6家为高等院校外,其余13家机构均为出版社。在市场开放程度日益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均意识到营销活动在出版事业中的重要性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
  3 出版营销引文知识图谱
  通过统计文献样本的引文信息,得到1099条参考文献,共涉及952位作者或撰写组织,584种引文来源。从构建引文知识图谱出发,分析出版营销研究的知识生产者与知识基础。
  3.1 作者共被引图谱
  本文使用Citespace绘制引文作者共被引图谱(图2),以探析出版营销研究领域的重要知识生产者。整个图谱包含269个节点和185条边,密度仅为0.0051,结构比较稀疏。
  在图2中,较大节点所代表的作者拥有较高的被共引频率,是出版营销研究领域重要的知识创造者。由此可知,菲利普·科特勒、方卿、舒尔茨、刘学明等在出版营销领域处于核心地位。此外,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以及艾媒咨询所发布的调查报告成为出版营销研究者重要的数据来源。
  3.2 文献共被引分析
  通常,高被引文献往往能够反映学科领域研究热点的本质以及核心概念的源头,是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表3列出被检索文献引用次数最高的11篇引文信息。据此,可将出版营销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营销学与图书营销学的经典著作。其中,《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由全球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所著,在检索得到的文献中,该书被引10次,频次最高。其次为方卿所著的《图书营销学》,指出图书营销学就是市场营销学在图书营销活动中的应用产物[9]。第二类是出版营销研究期刊论文。值得注意的是,大部份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内容为微博营销或微信营销。例如,被引最高的期刊论文为刘学明的“微博时代的图书营销”(2011),该文指出,图书营销活动需要借助与多元化的资源平台进行宣传,借助微博的高网络影响力,可带动图书营销的网络传播,为其广泛展开提供全新视野[10]。此外,新媒体出版营销对网络传播策略的关注,使得传播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成为出版营销的重要知识基础,例如,彭兰在“媒體微博传播的策略选择”(2011)文中指出的意见领袖策略和事件营销策略等对新媒体出版营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1]。
  4 出版营销关键词知识图谱
  由关键词共现谱图呈现的知识图谱可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为真实反映研究者对特定关键词的共识度,笔者仅对关键词进行规范化处理,而未进行相似词合并或删减等操作。经统计,近20年出版营销研究成果共涉及879个关键词。
  4.1 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
  运用Citespace统计1998至2017每年词频排名前25的关键词,以共现关系为边、余弦距离为边权重构建当期的共现网络。将各时间段的网络合并,最终生成出版营销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图3)。
  除去检索关键词“图书营销”与“出版营销”后,表4汇总列出词频与中心度排名前10的关键词。
  出版营销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由301个节点和334条组成,密度为0.0074,相对较小的图密度说明该领域存在多个研究热点主题。在网络拓扑结构中,中介中心性较高的节点往往是更为重要的节点,因其通常是与其他节点高度连接的枢纽节点或是不同聚类之间的交叉节点。结合高中心度关键词(表4)可知,图书营销、图书市场、营销策略、互联网等关键词处于知识图谱的核心位置。总体看来,近20年来,学者多从宏观上分析我国图书市场,结合市场特征及互联网新兴技术将营销理论应用于图书营销活动,提出针对性营销策略。根据关键词出现年份统计,大部分处于核心位置的关键词出现于较早年份,而互联网、微博营销、大数据等近期出现关键词则多处于知识图谱的边缘,并且与核心关键词联系紧密。从时间维度上看,出版营销研究领域早期产生的热点议题保持了很强的生命力,其衍生议题成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新方法与传统出版营销研究内容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主流,或将成为未来出版营销创新突破口。
  4.2 高频关键词时序图谱
  通过考察不同时间段关键词的使用情况,用以分析出版营销研究热点的演化。将Citespace时间跨度设置为1998—2017,时间间隔为4,选择每个时间片段词频排名前50的关键词生成出版营销研究关键词时序图谱(图4),探析出版营销研究的主题变迁与演化过程。
  图4 出版营销研究关键词时序图谱
  结合上文出版营销研究文献时序分布图(图1),出版营销研究成果从2002年开始才有实质性的增长。在2001年之前,出版营销处于早期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数量偏少,并且从图4可看出,该时段主要从相对宏观的角度研究图书市场与营销策略。在当时市场经济与政策调整的环境下,图书市场逐步进入竞争激烈的大市场之中,王晨、杨西京在当时便提出各出版发行单位要从读者切入市场,注重市场的导向作用,寻找适合市场与自身的营销策略[12][13]。方卿、李肇洪则从品牌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确图书品牌的概念与功能,论述出版企业如何培植与维护自身品牌,发挥品牌优势,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14][15]。成功的图书营销离不开良好的策划[16][17],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丁志红指出营销策划不仅局限于对书稿的设计,更要从选题的构思到市场调查再到发行策略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全程策划[18],只有对图书营销活动进行良好的策划,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目标。
  2002年至2009年,出版营销研究成果迅速增长并趋于稳定,而这一阶段新增关键词的数量不多,无论是词频还是中心度均较低,并且从图谱连线上发现,该阶段关键词与上一阶段关键词联系紧密。因此,该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多衍生于早期议题。中心度较高的关键词有:中国出版业、营销模式、网络营销、选题策划、科技图书、图书供应链以及博客营销等。可见,在该阶段出版营销的研究内容出现细化,符合知识生产新模式中关于研究主题出现异质性增长,研究内容的分化和外部知识的融入导致若干细分研究方向出现的描述[19]。研究对象开始从整个图书市场逐渐细分为教辅图书、学术类图书等。例如,王勇安与丁晖指出功能缺失教辅图书出版陷入困境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以跨媒介教辅系统为基础的教辅图书营销创新[20]。王丹丹从时间、渠道、方式等方面分析学术类图书营销活动的切入点与切入时机[21]。此外,研究者还将营销理念渗透到选题策划[22]、图书编辑[23]、图书供应链[24]、客户关系管理[25]等各个流程环节之中。同时,体验营销[26]、事件营销[27]及整合营销[28]等市场营销方式也被应用于中国出版市场。另外,该阶段互联网在我国已有一定的发展,网络出版营销开始成为研究热点,刘晓丹探讨在网络环境下的新营销模式[29],内容服务成为网络营销的基础[30]。网络营销渠道则经历了从电子邮件到博客,再到论坛的转变[31][32][33]。   2010年及以后,随着互联网与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新型营销方式逐渐成为研究者讨论的热点。高频关键词有:互联网、整合营销传播、移动互联网、数字出版、微博营销、微信营销、新媒体、大数据、精准营销等,可见在此时段内,传统营销理论在网络营销中的应用与新媒体出版营销成为研究热点。既有立足于宏观层面分析互联网环境下的新策略[34][35]36],也有以微博、二维码、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工具在出版营销中的具体应用研究。例如,刘涛根据微博所具有的传播优势提出出版业微博营销策略[37],李辉则梳理微信营销的现状与意义并从品牌、产品等角度分析出版社微信营销策略[38]。在技术方面,大数据使得快速洞察用户需求与市场变化成为可能。除讨论上述新工具与技术的应用外,营销理论对出版营销活动的指导作用也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例如,将“消费者-成本-便利-沟通(4C)”“关联-反应-关系-报酬(4R)”“产品-价格-渠道-推广(4P)”“解决方案-信息-价值-途径(SIVA)”“趣味-利益-互动-个性(4I)”等营销理论与新环境下的出版营销活动结合[39][40][41][42]。在互联网换环境下,以新技术基础,如何实现营销创新将成为未来出版营销的研究重点。
  通过趋势分析可以发现,随着出版物市场环境日益复杂、竞争日渐激烈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出版营销领域不断拓展其研究广度与深度,从讨论图书市场与营销策略并将传统营销理论应用于出版市场,到研究细分出版市场的营销模式与策略,再到研究具体使用某种新媒体与大数据技术拓展营销渠道和实现精准营销。出版营销研究具有清晰的发展路径,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整体到局部的演进过程。
  5 结 论
  本文以CSSCI数据库所收录的出版营销相关文献为基础,构建并分析近20年间出版营销研究知识图谱,试图描述并厘清期间出版营销领域的研究现状、知识基础、研究热点、发展脉络及趋势。通过对出版营销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每年所刊发的出版营销研究成果数量呈现一定波动性,主要原因在于该领域核心研究群体规模较小,大多数作者仅对该领域主题进行了临时性研究。引文知识图谱显示,菲利普·科特勒、方卿、唐·舒尔茨、刘学明等人对出版营销领域产生巨大推动作用,他们所撰写的营销学、图书营销学经典著作,以及新媒体出版营销研究成果共同构成出版营销研究知识基础,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支柱。分析关键词知识图谱可知,出版营销领域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从宏观的角度分析图书市场、营销策略、营销模式等。随着互联网以及数据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出版营销成为现阶段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但却存在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媒介与技术的变革成为推动出版营销研究不断发展的动力之一,在未来,以精准用户需求与市场分析为基础的出版营销创新将会更好指导出版营销实践。
  注 释
  [1] 方卿,姚永春. 图书营销学教程[M].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1
  [2] 赵东晓. 出版营销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2-3
  [3] 方卿,李松.近五年我国图书营销管理战略研究综述[J].出版科学,2006(6):38-44
  [4] 方卿,许洁. 近五年来我国出版营销战术研究进展[J].出版科学,2010,18(5):44-51
  [5] 赵明霞. 出版社图书营销渠道趋势研究综述[J]. 编辑之友,2010(6):50-51
  [6] 王一鸣. 近五年我国新媒体出版营销研究综述[J]. 出版发行研究,2015(8):36-40
  [7] 邱均平. 信息计量学[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270
  [8] 邱均平. 信息計量学(六)第六讲文献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0(6):475-478
  [9] 方卿. 图书营销学[M].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1
  [10] 刘学明,刘程程. 微博时代的图书营销[J]. 出版科学,2011,19(5):5-7
  [11] 彭兰. 媒体微博传播的策略选择[J]. 中国记者,2011(2):82-84
  [12] 王晨. 从适应市场到营造市场:图书营销观念的缺陷与修正[J]. 出版发行研究,1998(4):26-27
  [13] 杨西京.现代营销:从读者切入市场[J].中国出版,2000(4):21-22
  [14] 李肇洪.发挥品牌效应,扩大市场占有率:图书市场营销的几点体会[J].出版发行研究,1999(4):14-15
  [15] 方卿.关于图书品牌的思考[J].出版发行研究,1998(6):16-19
  [16] 孙晶.试论图书营销策划的境界[J].中国出版,2001(6):22-24
  [17] 余世英.论图书市场营销策划[J].出版发行研究,1999(3):37-38
  [18] 丁志红. 新形势下的图书营销策划[J]. 出版发行研究,1999(5):8-10
  [19] 迈克尔·吉本斯,诺沃提尼,等. 知识生产的新模式:当代社会科学与研究的动力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6
  [20] 王勇安,丁晖.教辅图书的功能拓展与出版营销模式创新[J].中国出版,2007(9):30-32
  [21] 王丹丹.找准营销的切入点与切入时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学术类图书营销方式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09(4):43-46
  [22] 周小群.编辑营销意识浅析[J].编辑之友,2008(4):89
  [23] 高晓蔚.新型图书营销模式下编辑如何发挥重要作用[J].科技与出版,2008(4):45-46   [24] 田方斌.基于图书供应链的营销渠道管理[J].图书情报知识,2004(2):88-90
  [25] 毛家瑛,柏子康.图书营销中的客户关系[J].编辑之友,2005(2):30-32
  [26] 徐尚清 ,周斌.消遣类图书出版发行中的体验式营销:“《我为歌狂》系列”策划营销个案研究[J].编辑之友,2003(5):34-36
  [27] 唐小燕.《时间简史》如何由滞销变为畅销:兼论事件营销在科普图书营销中的运用[J].出版发行研究,2004(8):57-60
  [28] 伊静波.整合营销策略在图书营销中的应用性研究:以一家外语图书出版社为例[J].出版科学,2009,17(3):73-77
  [29] 刘晓丹,许力.变“推”为“拉”的图书营销新模式:例谈出版社的网络营销[J].出版发行研究,2009(5):41-44
  [30] 许驰,张亚娟.基于内容服务的网络出版营销策略创新[J].商业研究,2008(10):145-147
  [31] 董明庆.图书Email营销:网络售书的新锐[J].科技与出版,2003(6):44-46
  [32] 刘瑜.博客营销:信息时代的一种新型营销武器[J].出版发行研究,2007(2):43-46
  [33] 冯雁.论坛营销:图书营销新思路[J].科技与出版,2009(7):7-10
  [34] 刘清海.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立体化营销的战略思考[J].编辑学报,2011,23(6):535-538
  [35] 张秋瑰.大数据背景下的图书出版营销创新[J].出版科学,2014,22(1):72-75
  [36] 吴小君,龚捷.社交媒体背景下的图书营销策略:生产性受众与“圈子化”探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2(7):14-16
  [37] 刘涛,高健.微博营销:网络时代的图书营销新体验[J].出版发行研究,2010(5):35-37
  [38] 李辉,王青.出版企业的微信营销策略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12):69-71
  [39] 李昕燁.从4P到SIVA:互联网背景下出版企业营销策略创新[J].出版科学,2017,25(3):99-101
  [40] 周永斌.从4P视角解读出版企业的图书营销策略[J].科技与出版,2013(4):94-96
  [41] 吴胜,苏霞.出版社微博营销的“4I”原则[J].出版发行研究,2012(11):50-52
  [42] 曹稳.基于4C理论下的出版营销[J].编辑之友,2011(8):30-32
  (收稿日期:2018-06-21)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会化媒体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平台,也成为企业不容忽视的营销工具。大众期刊作为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精神食粮,却鲜少运用社会化媒体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活动,应用效率也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微博、微信、直播平台三种特色鲜明且具有代表性的社交媒體工具,通过对比分析各自在平台影响力、营销途径、营销效果和平台特点的异同,取长补短、优势整合,系统构建从
期刊
[摘 要] 针对出版企业社会效益评价中的信息屏蔽和主观性问题,从市场影响力、内容质量、受众反应、社会贡献和国际传播五方面构建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对我国10家上市图书出版企业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4—2016年间,10家上市图书出版企业的社会效益存在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同时发现,出版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保持了较好的一致性。最后,从提升图书原创生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根本途径。在媒介融合不断向纵深发展的趋势下,大学生的融合阅读特点也日益凸显。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法,在上海高校大学生中取样展开研究,从阅读来源、阅读媒介、数字阅读平台、阅读内容四个方面对新时代大学生的融合阅读行为展开分析。(1)阅读来源的融合:免费阅读与付费阅读;(2)阅读媒介的融合:多元阅读媒介大融合,手機媒介抢占先机;(3)数字
期刊
[摘 要] 台湾行政当局为了推动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于2009年出台了《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策略与行动计划》,但成效甚微。本研究利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指出:该政策存在以下4大误区:(1)政策核心价值与目标相悖离;(2)政策执行过于被动;(3)错用貌似公平的政策工具;(4)政策执行部门角色错位。由此提出:统一事权、以减免代替补助、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数字内容与培养数字编辑、规划两岸数字出版竞
期刊
[摘 要] 以5G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将进一步推动人类进入“图像化”生存的“景观社会”。本文从准社会交往的理论视角,探究直播时代知识呈现的新形态及出版社如何通过直播来实现知识创新扩散的新业态。基于理论与实践分析,本文重在以小窥大,透视出版行业直播营销发展方向,提出值得探索的路径,包括:构筑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下的多元化产品形态;创造技术与人才相融合的新内容生产力和传播力;建设推动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摘 要] 受线上渠道扩张、读者阅读习惯改变、经营成本上升三重压力影响,近年来实体书店经营业绩受到较大冲击。即便如此,仍有一批书店人不向困难妥协,他们中有些人怀揣希望做出改变,以适应读者对书店的新要求;有些人则为心中的情怀而选择坚守,保持书店传统模样。本文以武汉市30家实体书店为调查对象,选取其中6家典型案例作为描述对象,探明书店人面临困难时期如何为希望而改变,为情怀而坚守。  [关键词] 实体书
期刊
[摘 要] 学术编辑工作中的审阅稿件、阅读专家审稿意见等诸多环节都含有编辑的理解活动。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蕴含的理解观对于我们从事编辑业务具有指导意义。编辑的理解活动的顺利进行体现在编辑要能与学者(包括作者和审稿专家等)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实现编辑业务工作中各方面的和谐。  [关键词] 学术编辑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 理解 对话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期刊
[摘 要] 以数学类期刊为例,分析科技期刊论文参考文献信息的特点,并就参考文献常见的著录问题按照著录项分类进行整理与成因分析,提出编校过程的应对策略。例如,编辑部需要发动作者自查和编辑核查降低参考文献著录差错率,LaTeX排版对数学类期刊降低参考文献著录差错率有帮助,编辑通过核查参考文献信息可以引导作者遵循学术规范,并发现潜在的学术不端行为。  [关键词] 参考文献信息 数学类期刊 信息著录问题
期刊
侯开,复旦大学MBA,已从事出版业十多年。他领航的“悦读纪”是大陆首个女性阅读专业出版品牌。在采访中,侯开表示,“悦读纪”将继续推出一系列女性读物,满足女性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他希望以自己的爱心、责任心和认真态度,为女性读者多出书、出好书。  出版广角:侯总。您好!“悦读纪”现已成为大陆首个女性阅读专业出版品牌,您当初是怎么想到创办“悦读纪”的,可以说说当时的背景吗?“悦读纪”这三个字有什么特别
期刊
[摘 要] 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是科技期刊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编辑理念和编辑实践的重要体现。本文结合《数据采集与处理》近年来在选题策划方面所做的工作和经验,介绍选题策划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和途径,明确指出选题策划是办刊宗旨的具体体现。《数据采集与处理》在选题策划方面取得的成绩说明选题策划对科技期刊发展十分重要。  [关键词] 科技期刊 选题策划 电子/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