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回”你的关注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juanhuaha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刚出生时,你需要努力去理解孩子的每一次哭声,满足他的每一个需要。这使父母对孩子的理解力越来越高,也培养了父母对孩子悉心关注的习惯。然而,孩子要长大了,要入幼儿园了,怎样才能让孩子容易适应新环境呢?这时,你要逐渐地收回你的关注。
  在不少家庭,上幼儿园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件心事。孩子往往大哭不止:“哇——我听话!我不去幼儿园!”有些孩子想尽办法跟父母磨,甚至拒绝吃饭。每天早上,家长为了送孩子上幼儿园,往往连哄带吓,费尽口舌。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愿上幼儿园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孩子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陌生:上厕所蹲坑、自己睡小床、二三十个陌生的孩子一起放声大哭、几个陌生的老师让他们干这干那……其次,幼儿园的生活节奏和规律也与家里不同,吃饭、睡觉、户外活动和游戏都不能随心所欲。
  在众多的原因之中,最关键的原因恐怕是,过去在家里他们受到家人的悉心关照,然而,在刚去幼儿园种种不适应的情况下,孩子受关注的程度却骤然下降。由于需要无法得到及时和足够的满足,他们容易感到落空和恐慌,就像突然被扔到一个孤岛上一样。有些家长可能会抱怨幼儿园对孩子照顾不周。但设想一下: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却有两个甚至更多的成人来照料他;而在幼儿园里,一个班二三十个孩子,只有三个老师,孩子不可能像在家里那样得到充分的关注。这看起来似乎有些遗憾,但却是家长和孩子都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个现实既然难以改变,就必须主动适应它,并把它当做孩子成长的一个契机。既然孩子注定要像小鸟那样自己飞翔,那么就早些对他们进行“放飞”训练吧。至少在孩子入园之前的半年,你和家人就要开始慢慢地“收回”对他的关注,让他逐渐能够承受被忽略的感觉。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需要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你终于掌握了孩子冷暖、饥饱的规律,懂得了孩子需要什么的种种表示。然而就在你觉得一切都变得“敏锐”的时候,你却要渐渐变得“迟钝”一些。你要努力地教会孩子,冷了热了渴了饿了,要主动跟大人说;想要什么东西,想要什么帮助,也主动告诉大人,而不要让大人去观察和猜测。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有点难。因为成人对自己的“自然反应”需要加以控制,而孩子也往往不是单靠讲道理就能会做的,这时需要你“懂装不懂”,把你已经习惯了的快速反应放慢半拍。
  
  让孩子学会自己玩
  
  我们都知道亲子游戏在婴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孩子的情绪、认知、甚至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忘了,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让孩子学会自娱。如果孩子能够自己玩得高兴,或与别的小伙伴玩得高兴,他就不会过于依赖成人的关注。因此,父母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独自玩耍的机会。
  比如,做饭的时候,父母可以都到厨房去干活,而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要做饭,特别忙。依依去陪小白兔玩,给她讲讲书,讲完哄她睡觉。等她睡着了,爸爸妈妈就把饭做好了。”或让孩子自己画画,看书,干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果孩子要求父母陪伴,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正在切菜呢,等妈妈切完就去。”几次下来,孩子就会渐渐习惯。孩子自己玩的时候,要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并抽空来看看他们,对他们自己玩出的花样给予夸奖和鼓励:“壮壮自己折的飞船真好看!”
  
  让孩子独自到邻居家做客
  
  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独自到邻居家做客,或请他的小伙伴到家里来玩。把孩子送到邻居家的时候,要事先跟孩子讲好,爸爸妈妈有点事要出去,一会儿会来接他回家。刚开始时间一定要短,别让孩子久等,并要对孩子的合作行为给予热情的鼓励:“壮壮在小姐姐家玩得真好。咱们下次请小姐姐到家里来玩吧。”“两个小朋友钓了这么多鱼呀!”串门不仅可以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还能在一种较宽松的气氛中让孩子适应让别人来管理,了解一些和自己家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并且学会在爸爸妈妈来接他之前必须等待。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如果准备送孩子上幼儿园,首先要着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果孩子穿衣、吃饭、上厕所都不需要大人操心,到幼儿园后对老师的依赖性就小,就不那么容易感到失落,也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另外,要提前按照幼儿园的情况调整孩子的生活。比如自己睡小床,习惯喝白开水等。
  还需要提到的是,如果家长自己心情沉重、忧虑,谈论之间流露出对幼儿园的种种担忧,敏感的孩子也将把幼儿园看做一个不快乐的地方,这对他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将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果家长对这件事感到向往和喜悦,这种心情将感染孩子,使他感到上幼儿园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
  上幼儿园是孩子走进真实社会的第一步。在那里,他们要开始脱离父母温暖的目光。在孩子走出这一步之前,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减少点”对他们的关注,他们将更容易适应未来生活的变化,走得更快、更好。当然,这里讲的“收回”或“减少”,并不是说我们今后将不关注孩子了,而是要减少那些表面的、外显的关注行为,而转向增加对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关注,这种内在的关注将有力地支持着孩子的成长。■
其他文献
『*子的头等大事是玩。随着身体成长和生理机能发育成熟,他们会自然地感受到“做”的快乐。  孩子先是模仿你:给你喂烤面包、端“茶”,或捡起你扔掉的东西递给你。不久他就要帮你的忙,要“我自己来”:把套鞋前后反着穿上,并执意要穿着它走;如果你催他扣上扣子,他就会大叫着反抗。  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从学习自理开始,学习帮助别人。  开始时要教他们简单的事,比如:  *自己拿着东西吃;  *收拾东西;  *有礼
期刊
通常,我们一提到建立饮食习惯,父母们最先想到的就是训练宝宝按时、定量地进食。其实,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饮食习惯的建立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父母对宝宝进食采取的态度;二、用什么样的方法喂食宝宝;三、什么时候喂宝宝什么样的食物,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在恰当时期,用恰当的方法、适宜的食物喂养宝宝。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宝宝健康的饮食习惯的有关问题。  宝宝出生后的前4~6个月,单纯的母乳喂养就可以完全满足宝
期刊
身心发育    特征  对妈妈开始有回应  婴儿到了2个月后,会张开可爱的小手凝望,或给他看玩具时,会有动着小手表示关心的样子,还会看着妈妈的脸露出微笑等。妈妈逗乐时,宝宝会笑脸回应,可以激发妈妈更强烈的母爱,宝宝也会把妈妈和其他人区别开来。  忠告:妈妈不能只关心婴儿的哺乳和发育状况,更得挤出时间多和婴儿笑脸相处,这样使婴儿情绪安定,长大了也会成为充满爱心的人。      体重及身高  初具婴儿
期刊
《父母必读》改版后已经和读者见了三次面了。可以说,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编辑部一直是在紧张和焦虑中度过的,读者是在猜测和期盼中度过的。在这段时间里,我们收到了许多读者的来信和电话,他们有的对改版感到不理解,说: 我们只需要内容实用的刊物,不需要外表漂亮的刊物,杂志现在这个样子就很好,没必要非得改版不可;还有的读者说,你们不要追时髦,把杂志的实际内容给淡化了。搞得华而不实……对这些意见我们都充分地进行
期刊
新新有个怪毛病,爱吃墙灰。他常常坐在墙壁前,伸出舌头,贪婪地舔着墙灰。他还爱吃泥土,脏兮兮的泥土,抓起来就往嘴里送,吃得津津有味。妈妈发现后,总是狠狠地批评他,不让他吃,可他还是偷着吃。爸爸气急了打他,甚至捆住他的手脚,但他吃墙皮灰的习惯不但未被制止,反而吃得更凶了。新新得了什么病?  新新是典型的异食癖。异食癖是指儿童在摄食过程中逐渐出现的一种特殊嗜好,难以控制地咀嚼与吞食通常不应取食的异物,如
期刊
读书教子两相宜    不少年轻父母把自己的读书与照料孩子对立起来,于是有了孩子就很少能享受阅读时间,或者自己想学习就干脆把孩子送走。对此我有一些办法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  我是一名教师。在家的很多时间我都在案头度过:备课、改作业、看书等。这对孩子影响很大。他经常学我的样子趴在桌上看书、画画,有时还挤占我的书桌。于是我也给他添了一张小书桌,还配了一张玻璃板,底下压上他喜爱的照片和糖纸等。他非常满意,
期刊
几年前,一位日本教授讲到过在日本社会广为讨论的一件事情。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家长写信给《朝日新闻》社,要求讨论教师对儿童两道考试题的判分标准。其一是小学的自然考试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孩子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水”;也有孩子富有诗意地回答“雪化了以后是春天”。对后一种答案,教师判为错误,其理由是与标准答案不相符合。另一起是小学历史考试题,内容大致是“某地的木塔是由谁建造的”,标准答案是由某朝代的某
期刊
我的宝宝1岁多,乳牙大部分已经长出来了。听很多人讲,这时候该让宝宝学会刷牙了,可具体该怎么做,我却无从下手。希望有经验的妈妈能给我一些建议。  广东珠海 辛 玲    打败牙虫虫    为了让儿子巍巍乐于刷牙,我结合刷牙这件事编了许多童话故事。  首先告诉宝宝,我们吃了许多好东西后,会有一些东西留在牙齿上,于是便会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虫虫来吃这些东西。这些虫虫吃完了好东西就会咬宝宝的牙齿。怎
期刊
怀孕时我没吃任何营养品    也许是工作单位在偏僻的小镇,也许是我的接触面太窄,也许是离父母太远,也许是我太粗心……总而言之,我在对育儿一窍不通的情况下怀孕了。  母亲、丈夫、婆婆在高兴的同时都劝阻我加强营养,说:“你的个子又瘦又小,胎儿太胖会难产。咱这儿离县城又远……”我也觉得这话有道理。本来我的胃口就不好,对一切好吃的东西都不感兴趣,于是,在整个怀孕期间不仅没有吃过任何营养品,连日常的饮食也是
期刊
记得有一年学校搞“六一”联欢,有个表演独唱的小男孩在后台候场,这时,他妈妈跑上来,一边帮他整理衣服一边问:“紧张吗?”  “还好。”孩子小声说。  “千万别紧张。”妈妈的声音有些急促,“底下那么多人,你就当没看见,该唱什么就唱什么,我在下面给你照相。我还看见电视台也来人了。”  那男孩探头往下看了看。  妈妈接着说:“注意出台时别忘了敬队礼,最重要的是表情,还有要听清伴奏……”  随着那位妈妈仔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