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治疗——辩题一:胃肠间质瘤接受术前治疗后肿瘤明显消退是否尽早手术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大规模根除H.pylori治疗导致H.pylori对多种重要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不断升高,加上其球形变、宿主CYP2C19基因多态性、治疗方案不当等因素,H.pylori根除率逐渐下降。目前,临床反复H.pylori 根除治疗现象较为普遍,势必导致抗生素耐药进一步加重,也造成医疗资源极大浪费并加重患者及其亲属心理负担。应高度重视首诊成功根除H.pylori的重要性,首诊个性化精准诊疗势在必行。
期刊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是起源于胃肠胰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组异质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发病率和诊断率的显著升高,GEP-NEN的规范治疗策略也越来越受到关注。GEP-NEN的诊疗需在多学科、个体化和精准医疗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现有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介入治疗、肽受体介导的放射性核素治疗、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的深入,免疫检查点靶向治
期刊
1例主要以十二指肠降部溃疡为首发临床表现的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Ⅱ型患者,多次内镜下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未提示恶性病变。患者出现十二指肠梗阻后,经多学科诊疗模式讨论,由外科行十二指肠狭窄成形术,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期刊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内脏高敏感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肠道菌群在其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肠道菌群调节内脏高敏感的主要机制涉及迷走神经调控、免疫递质合成、代谢改变、肠道屏障破坏和炎症介导等方面,现就其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评价近5年我国消化内科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以推荐高质量的指南推广和实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6月已正式发表的我国消化内科疾病临床实践中文指南,使用2017版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AGREE-China)评价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指南或共识,由3名评价者独立评分后计算平均值。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我国消化内科临床实践指南的情况。总分≥40.0分的入选推荐目录。结果检索到已正式发表的消
目的探讨微丝微管交联因子1(MACF1)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2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7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及其所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的蜡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的MACF1蛋白质表达情况。另收集2017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42例患者的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的新鲜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组织中的MACF1 mRNA表达情况
近年来我国自主制定发布的消化内科临床实践指南或共识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提升,但与国外的优秀指南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如制定小组成员中缺少方法学的专家,文献检索不够规范,未列出检索策略,没有证据分级的概要表,也没有如何从证据到推荐意见的支持推荐意见形成的决策表,以及未说明专家共识达成的方法等。需要全体指南或共识制定者增强意识,继续提高指南或共识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实用性,并关注指南的推广和应用。
期刊
IBD患者经常出现重叠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道动力异常。IBD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不仅与疾病炎症活动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与胃肠功能和动力异常有关。及时识别这些胃肠道症状并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合理有效的处理,对改善IBD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命质量尤为重要。现对IBD合并的胃肠功能和动力异常作一简要回顾,并对其诊断和处理进行概述。
期刊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是一组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发生于胃的PEComa更为罕见。现报道1例表现为黏膜下肿瘤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除治疗的良性胃PEComa,并对已报道的共计10例胃PEComa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胃PEComa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经内镜及CT等检查发现黏膜下、胃周肿块后通过病理确诊。10例胃PEComa中3例为良性,7例为恶性,恶性者可有淋巴结肿大、肝转移等表现。对肿
期刊
既往我国颁布了关于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但尚未制定相关共识意见。随着罗马Ⅳ标准的发布,加上近年来药物治疗慢性便秘有了较大进展,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慢性便秘诊治的共识意见。在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功能性胃肠病协作组两个学组的共同努力下,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程序,最终对慢性便秘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病因与病理生理、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治疗4部分的相关内容达成共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