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礼赞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vin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有大量的鱼图形的存在形式及广阔的存在空间,鱼图形深受劳动人民喜爱,承载着淳朴而热烈的感情,寄托了劳动人民朴实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从民间鱼图形的存在空间、象征意义及其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三个方面对民间鱼图形进行解读。
  关键词:鱼图形 民间艺术 存在空间 象征意义 现代平面设计 应用意义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在中国民间美术中有大量的鱼图形的存在形式及广阔的存在空间,鱼图形深受劳动人民喜爱,承载着淳朴而热烈的感情。立体塑造的面花鱼,是庆生、祝寿的礼物;平面造型的剪纸、年画装点生活环境、传达喜悦的心情;色彩艳丽的刺绣鱼莲饱含作者的深情,美化自身及亲人;综合着平面、色彩、立体表现的各种布制品充满了各种巧妙的创意。在这些民间装饰图案中,鱼被作为吉祥象征运用于多方面。鱼图题材——鱼莲戏、娃娃抱鱼、连年有余、金玉满堂、吉庆有余、鱼龙变化等出现在大量的民俗场景中,寄托了劳动人民朴实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现代设计的个性化、民族化发展为民间鱼图形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民间鱼图形也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示出了新时代的自由意识,融合新观念、新载体在现代平面设计形式中体现了自身意义。
  本文从民间鱼图形的存在空间、象征意义和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三个方面对鱼图形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进行解读。
  一 民间鱼图形的存在空间
  在黄河流域民间美术中的鱼图、鱼物的搜集整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以鱼、莲、人等形象为基本素材组合成的纹样队伍。鱼或独立成纹,或三五成群,或与莲、鸟、童子相配,或与人形同构,或替换其他造型局部只占角隅,现把这一队伍进行归类整理:
  鱼图:分为单鱼、双鱼和多鱼组合,组合形式有水纹相称或无水纹相称。双鱼多一雌一雄取成双成对之意。形式载体有瓷画、刺绣、布饰等。
  鱼与莲组合:鱼儿闹莲,有单鱼闹莲、双鱼闹莲、多鱼闹莲(陕西又名“戏莲”“泛莲”);鱼儿钻莲,鱼咬、啄莲或鱼头钻入花房或穿过花心而出;莲生子、莲花中心童子或坐或站。形式载体有剪纸、刺绣、印染包袱皮、枕顶、布饰等。
  娃娃与鱼组合:娃娃戏鱼、骑鱼、抱鱼、捉鱼、钓鱼等;娃娃变鱼,男童或女童头鱼身。多见于绣品、面花、剪纸、年画等。
  鱼与蛙、鸟、虎、五毒、龙、渔网组合:鱼为主要图形,其他图纹做装饰。多见于儿童耳枕、肚兜、年画等。
  鱼作为点缀:鱼作为兽眉、虎鼻。形式载体有布老虎、挂脸等。
  民间鱼图案题材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风俗、婚俗等方方面面,通过把以上形式运用于不同空间,以下把鱼族艺术归纳为几个重点时节:
  1 婚姻
  婚姻前奏——订婚,陕北就有女家蒸“鱼莲戏”花馍;恋爱期间女方一针一线饱含深情缝制的鞋垫、荷包、手帕上的鱼莲;婚嫁过程中女方陪嫁的花包袱、枕头、门帘、床单,男方布置洞房用的鱼莲戏;以婚姻繁衍为题材得来的民间剪纸“扣碗鱼”;婚姻生活中,陕北洛川流行正值生育年龄的新媳妇腰间系人面双鱼莲花腰带,中央的人面娃娃象征连生贵子,两边的阴阳双鱼象征阴阳相交、繁衍万物。
  2 得子、护生、祝寿
  黄河流域普遍存在的“面花鱼”、“鱼儿果子”作为庆生、祝寿的礼品,代表着祝福胶合着人际关系。陕西华县为新生儿过满月或“百岁”的贺礼——双鱼面花和虎头龙尾面花是保佑和祝福新生命的神灵,含义深远而耐人寻味。甘肃庆阳护生鱼枕,鱼肚上绣着蛙、虎、鸟等动物寓意多生娃,是妇女为儿女缝制的护生用品,造型多样颜色丰富,展现了庆阳妇女裁剪、缝制、刺绣及色彩搭配等手艺。陕北风俗给老人祝寿全家吃鱼模、莲花饭。
  3 年节
  大年初一新换的炕围画、窗花剪纸充满了鱼的身形,在“民以食为天”的普通百姓眼中,与饮食相关联的财富的“富余”,最终形成新年伊始表现中的分量。人们把“吉庆有余”、“鱼莲戏”、“年年有余”、“年年大吉”、“金玉满堂”、“富贵有余”、“一本万利”、“鲤鱼跳龙门”充满吉祥寓意的年画、剪纸贴上墙壁、窗子、门板,烘托了热烈喜庆的气氛。除夕祭祖鱼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这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习俗,是传统伦理观念的体现。
  二 民间鱼图形的象征意义
  鱼形象进入民间吉祥图案一般都认为鱼取“余”表述物质的丰富。但是,通过对民间传统图案的研究发现,谐音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式在明清时期才具有广泛的影响,而且谐音的兴起主要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作为流传久远、存在区域广泛的民间鱼莲图形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象征寓意:
  1 生殖崇拜
  闻一多先生认为,在中国语言中鱼文化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烹鱼或吃鱼则喻合欢与结配。民间流传的传统吉祥图案中的双鱼相交、鱼穿莲、吐子、吐水的表现,象征男子性器官及性行为;莲花“藕复萌芽,展转生生,造化不息”是女子或女阴的象征与人的生育功能相通。民间剪纸中鱼莲有生殖、多子的象征意味,“鱼戏莲”、“鲤鱼闹莲”、“莲里(鲤)生子”等图形组合,其实就是男女交合、阴阳相交的写照和期盼多子的愿望。在大量的文学作品里也论证了鱼隐喻两性情爱的意味。
  鲁迅先生指出乐府诗中《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这首诗表面是一首优美的鱼戏莲小诗,但实则这里鱼喻男,莲喻女,写鱼与莲戏,实说男与女情爱嬉戏。《饮马长城窟行》中记载“……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这里把书函刻成鱼的形状,就是为了象征爱情,这与唐代盛行的铜镜、铜洗、鱼雁灯等婚庆用品中的双鱼相合相类似,其中的情爱、生殖意义十分明显。
  在中国语言中,尤其在民歌中以鱼作为“匹偶”或“情侣”的隐语应用非常广泛。时代从东周至今,地域从黄河流域到珠江流域,民族至少包括漢、苗、、侗族等,在筮辞、故事、民间的歌曲和文人的诗句多有体现。
  《昆明民歌》云:“大河涨水白浪翻,一对鲤鱼两分散,只要少郎心不死,哪怕云南隔四川。”《会泽民歌》传唱:“河中有鱼郎来寻,河中无鱼郎无影,有鱼之时郎来赴,无鱼之时郎费心。”陕北乡俗中有关鱼莲戏的说法更是直接:“鱼儿戏莲花,夫妻两个没麻瘩。”黄陵民谚有“鱼儿闹莲花,两口子结下好缘法。”安塞县农民画作者白凤兰在儿子结婚前,一边绣枕头,一边口中唱到:“扎个鱼儿戏莲花,两口子来了好缘法!”
  靳之林先生在黄河流域所收集的大量资料证明民间鱼图形:一方面是隐晦男女交往进展的见证,表现在男女之间的定情,婚俗场景之中;另一方面是宗族姻亲传递亲情的纽带,出现在长辈为晚辈制作的护生用品及庆生礼品之中,这是民间代代口传心授的民族文理。
  通过民间对鱼纹饰的存在空间,及有关鱼的文字、寓言的考证可以得出:鱼是人们对多子生命繁衍能力的崇拜而形成的,即使在明清以后通过鱼谐音形成的“金玉满堂”“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也是缘由鱼表现男女情爱寄寓生命代代相传而衍生的附加意义,最终形成又一承载美好愿望的图形。
  2 丰稔物阜主题
  在原始社会,鱼作为人类生存最初的动物食物,笼罩了感情色彩和神秘气氛,鱼的出现成了丰乐的象征。这一象征的艺术便是各类鱼图、鱼物、鱼事,甚至仰韶文化的网鱼纹、马家窑文化的网点纹、波点纹都是丰收的瑞兆。中国鱼文化表丰稔物阜的功能从汉墓随葬的陶灶上必有鱼纹,四川宜宾崖墓石壁的“人牵鱼图”,古代鱼祭中得以印证。《诗经》中关于鱼的记载,无论是直接描写梦鱼是丰收的征兆,还是用鱼作为宴客的食物,就是通过鱼来形容物产丰富,丰盈富足的幸福生活。《诗·小雅·鱼丽》中记载:“鱼丽于,鲨。君子有酒,旨且多。鱼丽于,鲂鳢。君子有酒,多且旨。鱼丽于,鲤。君子有酒,旨且有。物其多矣,维其嘉矣。物其旨矣,维其偕矣。物其有矣,维其时矣。”《说文句读》释“”为“鱼所留也,从网”,鱼落在网里是物多且嘉的吉兆。《诗·小雅·无羊》曰:“牧人乃梦,众维鱼矣,维矣,大人占之;众维鱼矣,实维丰年;维矣,室家溱溱。”诗前段写牛羊繁盛,人畜相安。在此以牧人梦见蝗虫变成鱼大人,来占卜明年丰收的征兆。在宋人《太平寰宇记》记载:“开宝四年,黔南上言,大江中石梁上有古刻云:广德元年二月江水退,石鱼见。部民相传丰稔之兆。”水退露出石鱼被人们认为是丰年的征兆。在现代民间年节中出现的富贵有余、年年有余、娃娃抱鱼等剪纸、年画都表达了鱼图寄托着劳动人民对于丰年的祈望,对物质丰裕的追求。
  3 对于功利的追求
  在当代年画、挂签、地画等民俗活动中,兆丰年、庆有余是强调的主题,有对丰稔物阜的向往,也有追求功名利禄、居官显贵的功利倾向。体现这一主題的内容有一本万利、金玉满堂、鱼龙变化、鲤鱼跳龙门等等。一本万利、金玉满堂等题材是丰稔物阜主题的衍生。“一本万利”图为渔翁一网获得多条鲤鱼,“金玉满堂”图由童子嬉戏于养金鱼的水塘或鱼缸,是世俗生活中对于物质丰盈的进一步追求。而常用的“鲤鱼跳龙门”、“鱼龙变化”是由传统神话演化而来的,传说大禹治水以劈山来疏导河流,黄河中鲤鱼被水冲到下游,玉帝下旨:鲤鱼跃过悬崖即刻化成飞龙。因此,后世便把鲤鱼跳龙门作为飞黄腾达、高中升迁的象征,是儒家对仕途追求的表达。
  综上所述,民间鱼图形的共同主题是歌颂生命生殖繁衍,这些观念是脱胎于本源艺术经由“阴阳相交而生万物”的古代哲学演化而来,丰稔物阜主题是生殖繁衍主题的物化,而对于功利追求的主题又是丰稔物阜主题的世俗化。民间鱼图形种种象征寓意代表了历代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生命的礼赞。
  三 民间鱼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意义
  民间“鱼图形”作为传统美学图案符合东方传统的审美理念——注重对美的事物的整体把握。这种思路不囿于局部理性认识,是从鱼的外形到鱼的生物特征及由此延伸的象征意义的整体认识。这种设计理念是自然的设计方式,以这种方式来指导我们的艺术设计,可以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永远保持原创性与多样性。
  民间鱼造型依托中国悠久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其造型元素中呈现出极其丰富而完整的原生态的中国本元文化与本元哲学的表现形式。这种造型规律与现代设计有大量的共通之处: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不重外在的形似而重本质的神似,通过对造型大胆的简化、夸张表现客观事物,与现代设计追求简约、单纯、鲜明形象的造型手法不谋而合;民间鱼造型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出现了很多象征性的造型,与现代设计中强调创意、追求设计作品性格表述及常使用的比喻的方法将抽象的概念转换成具体的形象让图形更生动、更具说服力的设计追求相同。同时中国民间鱼图形艺术手法、图像元素丰富多样,具有与现代艺术及设计不同的工具及材料,具有本民族特点的造型形式,为设计师提供了大量的灵感来源。
  因此,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之一,民间鱼图形是中华文明数千年的伦理传统与人文风格的集中体现,为当代艺术设计民族化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营养资源,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是现代设计吸收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传承文化的过程,传统鱼图形值得我们在现代设计中加以借鉴。
  
   注:本文系2010年度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统鱼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探究”,编号:SZ2010822。
  
   参考文献:
   [1] 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48年版。
   [2] 杨先让、杨阳:《黄河十四走》,作家出版社,2003年版。
   [3] 陈益宗编著:《东方图像榜·鱼》,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简介:
   孔维艳,女,1975—,河北沧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校。
   刘金敏,女,1977—,河北南皮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张方明,女,1981—,石家庄合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油画,工作单位:沧州师范学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摘要湘西之子沈从文用手中的笔描绘了诗情画意的湘西世界,试图建造一所“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然而由于地域的封闭性和思想的僵化性,宗法制度的影响,再加上千百年来外部势力的不断渗入挤压,湘西原生态的人性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性异化,作者随之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也坍塌了。  关键词:沈从文 地域的封闭性 “现代文明”的浸染 “希腊小庙”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沈从文——正如朱艳玲
期刊
摘要沈从文的湘西文学世界是美轮美奂的,但其中隐伏着无边的悲痛,混合着淡淡的悲愁。这种文本特征的形成正是沈从文矛盾的创作心理的表现——二十年的乡间生活沉积出他最初复杂的生命底色,走进城市后的遭遇激发起他对记忆中乡村的回望和眷恋,希望从故乡中提取出美丽来反照都市的病态,然而理性而真实的他在对故乡的理想化过程中,却又无法抹去蕴藏于其中的丑陋,故而只得无奈地将真实的湘西呈现出来,从而表现出他那理想之幻与现
期刊
摘要柏拉图的“叙拉古”悲剧有着深刻的意义指征:批判现实却无力改变现实。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没能以令人瞩目的群体性力量在中国的社会舞台上亮相。其原因和“叙拉古”悲剧的成因何其相似。这一悲剧特质在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现当代小说中反复出现,并最终具有了叙事母题意义。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探求该母题背后的悲剧性成因。  关键词:叙拉古悲剧 叙事母题 弱点 悲剧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老舍作为“平民作家”,通过视点的超越、善意的幽默和朴素的语言表现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体验,他继续和发扬了新文学的启蒙主义话语,对传统文化进行着反省与批判,最终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京味”小说形式与文学语言。老舍小说对“恶”的审视居高临下,故嘲笑显得轻松;由于宽容,对“善”的讽刺又常常带着真挚的怜悯,发出的是含泪的笑。老舍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唤起国民“爱心、怜悯、达观、宽容”的善意而深沉的幽
期刊
摘要《京华烟云》是林语堂的扛鼎之作。在这部作品中,女性形象首次获得了文本的话语中心权。除备受关注的完美女性木兰外,曼娘与素云这两个女性人物同样立体而丰满,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复杂、深刻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京华烟云》 曼娘 素云 生命的压抑 灵魂的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京华烟云》原名《Moment in Peking》,是林语堂在1938年至1939年旅居法国
期刊
摘要鲁迅认为人的生命应该是独立的、真实的、平等的,并且始终抗争的,这样的生命才是理想的生命状态。鲁迅先生毕生所呼唤与追求的便是这种具有独立与自由精神、真实与平等地位及奋起与抗争品格的真生命,他对漠视生命、残害生命的反动政权及世俗势力终身愤恨。  关键词:生命 独立 真实 平等 抗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在《热风·随感录四十》中,鲁迅曾说,“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
期刊
摘要《高兴》给我们展示了一群进城拾荒者的真实境遇。作者贾平凹以其特有的乡下人的身份体认深切关注这一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状况,从这个层面上讲,作品无疑具有极其深远的文学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小说主人公刘高兴的形象为当代文坛树立了一个鲜活的、极具个性化的生活原型,相应地成为中国当代小说人物画廊里一个不可多得的经典艺术形象。  关键词:《高兴》 农民工 生存境遇 精神状态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
期刊
摘要建国后十七年产生的“红色经典”刻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普遍意义上的人性在这些文本中自然地让位于阶级性,乃至发生变异,这体现在反映革命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绝大部分作品中。究其原因,是由时代的要求和作家的追求共同造成的。对人性的忽视,使得“红色经典”不具备成为文学史上真正经典的质素。  关键词:红色经典 人性 阶级性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关于文学的人性和阶级性的论辩曾经是中国新文学
期刊
摘要汪曾祺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平津文坛“新写作”的后起之秀,他受西方哲学、文学思潮影响,大胆进行文学试验。突出表现为:受存在主义哲学影响书写人的生存困境、生存荒谬感;受契诃夫小说影响,从重情节、编故事发展为按照生活的样子写生活,从戏剧化的结构发展为散文化的结构;大胆借鉴伍尔夫等人的创作,所写的相当一部分小说都采用了意识流的手法。  关键词:汪曾祺 40年代 现代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4
期刊
摘要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一个人张灯结彩》是一部耐人寻味的中篇小说,用作者田耳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关于孤独的小说”。本文认为,它更是一部关于现代人生存图景的小说,是一部以孤独为主题的小说。  关键词:《一个人张灯结彩》 田耳 孤独  中图分类号:I207.4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现代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得不面对着一系列复杂的矛盾,思想启蒙的艰巨、专制主义的根深蒂固、救亡图存的迫切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