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肺动脉高压症的新认识

来源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PPH), 发病率约1~2/100万[1].临床经过从肺动脉阻力上升到右心室功能不全, 预后不良.1960~1970年间PPH病例突然增加10倍.绝大多数患者有使用阿米雷司等抑制食欲的减肥药史, 引起相关学者注意.1973年WHO召开PPH专门会议, 对抑制食欲的药物与PPH的因果关系, 及其流行病学、病理及病理生理等开始研究.1998年WHO再次召开世界性PPH专门会议进行研讨[2].会议制订了<肺血管高压症的WHO分类>.
其他文献
男,32岁,2003年3月就诊,诉左侧腰部疼痛3 d,疼痛偶向左下腹放射.体检:左肾区叩痛阳性;尿液分析示:红细胞++/HP;B超示:左肾结石(一枚,大小为10&#215;9 mm).即给予由四川旭华制
患者,男,16岁,于2004年5月19日因腹痛、腹泻等不适来我院肠道门诊就诊.既往有药物过敏史.医生给予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3.0 g tid po,鱼腥草注射液(昆明市东川制药厂,规格5
杆菌肽、夫莎芬净、短杆菌肽、短杆菌素——局部用药产品在法国撤市;西妥昔单抗:建议作电介质监测;度洛西汀:肝脏不良反应的报道;芬太尼经皮给药系统:为了安全与合理用药修订了
《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于2000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卫生部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开始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和依据.方法:统计某市立医院2002年1~12月内住院药房β-内酰胺类抗生素消耗数量、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
例1,女,28岁,因发热、卟恶心、腹痛、腹泻就诊,有食用不洁食物史.体检:T 38.5℃,P 100次/min,BP 120/80 mmHg,呼吸正常,心肺无异常,腹软,神志清.
患者,女,70岁,因患膝关节炎来我院疼痛门诊就诊.经医生检查后,给予曲安奈德20 mg(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704),2%利多卡因2 ml(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404034)及
药源性疾病(drug-induced disease,DID)是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的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后果.
例1,女,51岁.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予盐酸格拉司琼(太极集团四川太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30914)3 mg,溶g于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iv,当药注进约5 ml时患者突然呼吸困难,面唇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