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架构建构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作为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历史形式,也是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的经济制度形式,由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机构成。微观层面主要指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简称人本产权型微观制度体系。宏观层面主要是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实现制度体系,简称人本产权型宏观制度体系。与此相关,还研究了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包括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的必然和历史过程,以及各自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现代企业制度;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治理监督权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7)01-0028-09
  上篇即刊登在《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基础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人本产权论纲要(上)》中传承和深化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研究,着力探讨了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理论基础——人本产权论,马克思对其理论枢纽——异化劳动理论创立意义的肯定,以及把马克思全部学说浓缩归结为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说的多重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在当代中国的具体历史形式——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规律的经济制度形式即由微观和宏观人力产权自主实现制度体系有机构成的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微观主要研究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体系性质和历史地位,宏观主要研究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制度体系,包括建构。
  一、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及其体系和“二次革命”历史地位
  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是当代人类异化复归或人力产权异化复归而自主实现的微观经济制度依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微观经济制度基础。对此,我们的研究有个过程。程言君所作研究,如《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资本产权型到人力产权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我国企业制度两次转型嬗变透析》(《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3期)等,现在看来存在表述欠准确,论证欠到位等问题。因而,这里的任务就是深化研究使之完善起来。如果下述论证对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以及人力产权转化股权制度等内容有未涉及或言犹未尽之感,①那是因为已作研究此不赘言的缘故。
  这里首先要做的,是把现代企业制度的“人力产权型”和“资本产权型”界定,完善为“人本产权型”和“物本产权型”。两者前后虽都是一字之差,却凸显了人本产权论与物本产权论在现代企业制度历史本质界定上的根本分野,内涵有了质的升华,表述也更加准确科学了。其次要做的,是对现代企业制度下述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历史形态、体系性质和人本产权型的“二次革命”内涵。
  (一)现代企业制度历史形态及各自的历史地位
  当代物本产权论,尤其新自由主义,认为西方私有垄断雇佣劳动现代企业制度是惟一标准规范且具有普世价值的。其实,这是缺乏历史视野的界定。如前所述,当代中国的现代企业制度成熟定型为人本产权型,是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作用于全面深化改革而必须坚持“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原则的必然。即现代企业制度存在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两种历史形态,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质变,是一个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历史过程,也是现实。
  所谓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指公有企业全员依据社会主义宪法等法律赋予的人民当家作主历史地位,凭借人力产权在企业获得股权,当家作主地参与乃至主导企业治理,分享企业利润,与物力产权共同决定企业发展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简言之,即人力产权自主实现型现代企业制度,或详称为公有企业人力产权为主物力产权为辅共同治理、共享利润型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历史地看,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仅适用于公有经济或其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所决定的非公经济一定程度的社会主义属性以及其历史过渡性质,决定了非公经济通过建立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向公有经济过渡,是或迟或早的必然。
  所谓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简言之即私有企业物力产权当家作主雇佣劳动关系制度,详言之即物力产权及其法人财产权决定企业发展、独享企业利润的私有企业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肇始于西方发达国家,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物力产权主体当家作主的历史本质。由此看我国公有企业改革中照搬西方的现象,其开历史倒车拾人牙慧的性质十分显然。
  (二)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的体系性质和历史作用
  当代中国,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的公有产权为主体、私有产权为辅体的产权制度体系,决定了现代企业制度在整体上,是一个以人本产权型为主体、物本产权型为辅体的制度体系,而不可能是单一人本产权型或物本产权型。也就是说,以人本产权型为主体、物本产权型为辅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由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并构成其实现形式。因为这一制度体系以人本产权型为主体并由其决定性质,称为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理所当然。
  同理,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由其生产资料私有垄断企业为主体、国有和其他私企为辅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所决定并构成其实现形式。
  历史表明,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是资本主义国家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社会制度的微观经济基础。历史正在并将不断更加充分地表明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乃至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微观经济制度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基础上。或者,没有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就不可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包括其市场经济体制。即便有,也是暂时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历史一再证明了的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三)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现代企业制度的“二次革命”
  现代企业制度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质变,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质变在企业制度变迁上的具体形式。其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集中表现在经营宗旨、治理体制和利润分配三个方面实现的“二次革命”。所谓“二次革命”,既相对于我国计划附属型企业制度向套搬西方法人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一次革命”而言,又相对于传统家族型企业制度向西方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转型的“一次革命”而言。前者实现了计划附属物企业制度向打着西方烙印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质变,后者实现了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质变,“二次革命”实现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的质变。②“二次革命”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如下:
  经营宗旨革命,主要指公有企业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宗旨对私有企业以物为本、金钱至上宗旨的革命。社会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或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历史本质,决定了公有企业经营宗旨只能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不可能是私有制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的以物为本、金钱至上。何况,以物为本、金钱至上宗旨所致人类异化和自然生态失衡催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历史趋势,决定了即使私有制企业的经营宗旨,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变是或迟或早的必然。由以物为本、金钱至上向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质变,是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在为了谁和如何为上,从企业根本性质和发展理念两个方面对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
  治理体制革命,主要指全员民主治理对“精英”集团治理的革命。旨在人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人本产权论,扬弃了物本产权论“精英”集团治理依然物力产权当家作主——资本家说了算(“精英”属高级雇工)的唯心英雄史观,同时,考虑到现阶段物力产权当家作主的不可或缺,公有企业治理主体中企业员工(国有企业包括全国人民)不可或缺。因而,应建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为主体、物力产权当家作主和“精英”治理为辅体的“三合一”治理模式。企业治理体制由“精英”集团治理和物力产权当家作主,向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为主体、物力产权当家作主和“精英”治理为辅体的质变,是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在依靠谁和如何依靠上,从企业治理主体和治理理念两个方面对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
  利润分配革命,③主要指企业利润由人力产权与物力产权共享对物力产权独享的革命。所谓人力产权与物力产权共享,指利润实行按劳、按资(物力产权)和按人力产权相结合,以按劳和按人力产权为主分配。这一企业分配制度扬弃私企仅仅向“精英”高管人力产权实现倾斜(如高薪、送股等),基本由物力产权独享的不公平性质,建构的是按劳和按人力产权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相结合的企业发展动力机制,旨在解决广大员工缺乏物质激励亦缺乏动力的问题。按资和按“精英”高管人力产权相结合以按资分配为主,向按劳、按资和按人力产权相结合以按劳和按人力产权分配为主质变,是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在激励谁和如何激励上,从利润分享主体和分享份额两个方面对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
  (四)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的创新和超越
  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包括“二次革命”理论,创新发展了依然囿于西方物力产权当家作主窠臼的马克思主义企业制度理论,超越了西方主流经济学尤其新自由主义等物本产权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更充分地体现了人类日益以人为本的历史趋势。④但其意义不仅如此,从企业制度依附性研究开创现代企业制度分类研究先河看,还有更深层次的内涵。
  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理论,开创了现代企业制度分类研究先河是显而易见的,因而,这里重点研究现代企业制度依附基本经济制度的分类研究意义。无论微观企业制度还是宏观体制,仅从资源配置和治理方式视角看,貌似通用而具有“普世价值”。其实,一旦与基于利益差别广泛存在的现实市场经济关系相结合,就会立刻失去其物本产权论为之戴上的超凡脱俗的“普世价值”面具,而发现其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乃至国家等利益主体实现自身利益的工具手段性质。现代企业制度的社会历史本质,决定于所在社会的基本经济制度性质是个客观事实。前述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依附于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依附于雇佣劳动型基本经济制度的研究,不仅揭示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质及其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而且还使照搬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假改革真面目变得了然起来。即这一研究,在对界定现代企业制度历史本质有重要意义的同时,还是识别真、假改革的试金石。⑤
  二、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宏观制度体系架构和建构
  历史地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与现代企业制度一样,也有物本产权型和人力产权型两种历史形态。所谓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宏观制度体系架构和建构,即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和管理监督权实现制度体系及其建构。建构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宏观制度体系,作为处在成熟定型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上的方向性举措,如前所述,是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决定的必然,也是“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深化改革精神使然。但必须指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演进的历史过程和操作路径研究,将伴随人类整个市场经济历史时期,是个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历史性课题。本文研究虽比过去有所前进,但依然处于抛砖引玉阶段。
  (一)“类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过渡形态
  同前述现代企业制度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具有前后相继性一样,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也具有前后相继性,都由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决定。这里需要着力研究的是,这种前后相继转型并不意味着其间不存在相容共存状态和过渡形态——“类人本产权型”。事实上,两者在一定历史时期相容共存并存在过渡形态——“类人本产权型”具有必然性。也就是说,“类人本产权型”才是转型过渡状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正处于这一历史时期。   前述人本产权论制度建构理论结构,主要由四个基本范畴组成的两个范畴对子——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构成。所谓“基本范畴”,即相对于制度变迁过渡的复杂性而存在“类人本产权型”等派生范畴而言。所谓“类人本产权型”,即打着物本产权型胎印而不够标准规范的人本产权型。我国当下打着物本产权型雇佣劳动关系胎印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类人本产权型”的典型形态。“类人本产权型”的存在除在于社会制度变迁的复杂性外,在我国现阶段还有两个原因。一是照搬西方所致,二是非公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天然是物本产权型。当然,非公经济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作用而打上了社会主义烙印,或多或少地具有“类人本产权型”特征,因而,称之为“类人本产权型”亦非不可。我国大量非公经济的“类人本产权型”,当然地决定了我国现有市场经济体制的“类人本产权型”性质。由“类人本产权型”蜕变为标准规范的人本产权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其长期性,至少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将长期存在所决定。因而可以说,人本产权型与物本产权型相容共存,“类人本产权型”作为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的过渡形态,既有现实必要性,又有历史必然性。
  (二)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及各自历史地位
  所谓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指以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为根本前提,以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为微观基础,以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为基本特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可简称人本市场经济体制。所谓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指以雇佣劳动型基本经济制度为根本前提,以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为微观基础,以物力产权当家作主为基本特征,以价值增值至上为根本宗旨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可简称物本市场经济体制。前者常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称应为社会主义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后者常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称应为资本主义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称谓基于社会性质,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称谓基于宗旨性质,全称称谓基于综合社会性质和宗旨性质。
  (三)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称谓别具深刻时代和历史内涵
  作为经济学范畴,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无论称为社会主义(型)、资本主义(型),还是称为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因为都揭示了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本质而可以同时并用。但必须肯定,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称谓有着更为深层别具的时代和历史内涵。
  在表达反映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这一现代市场经济体制静态历史本质层面,人本产权型称谓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人力产权当家作主或人类异化复归的人本历史本质,物本产权型称谓使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物力产权当家作主导致人为物奴的物本历史本质,不仅因表达的更加直接充分而使之更加凸显,而且使各自所处人类发展历史阶段(异化阶段还是复归阶段)、具有何等历史状态(蒸蒸日上还是日落西山),既更加了然,又更显到位。
  在反映人类发展趋势动态方向层面,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称谓使人类由异化走向复归的必然走向,亦即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升华的必然趋势,包括现代乃至未来社会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等方面,都不仅揭示的更加清晰明了,而且具有把握各国经济体制前景趋势的意义。
  在当代经济学静态性质和动态创新层面,人本产权型、物本产权型称谓在更加明确深刻地表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人为本与西方经济学以物为本这一根本分野的同时,还揭示了经济学研究焦点在当今日益以人为本时代由物向人转变的必然。如果再考虑到可以使现代企业制度、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等物本产权论范畴,难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鱼目混珠的作用,就会更觉这一称谓具有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体系更加成熟彻底的意义。⑥
  (四)中国特色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架构
  把中国特色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称之为人本产权型,基于人民当家作主社会历史本质这一根本特色,前述这一界定其实并没有说彻底——因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而无法说到底。在这里,说到底,这一称谓还基于或更基于其基本架构——微观与宏观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机统一的内在结构。微观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即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可简称人本产权型微观制度体系。宏观人力产权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即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实现制度体系,可简称人本产权型宏观制度体系。两者有机一体犹如一辆车子,前者是后者的微观基础——轮子,后者是前者的宏观机体——车身。前者已作探讨,现着力于后者。
  (五)宏观人本产权型制度体系内在结构、相互关系和建构路向
  宏观人本产权型制度体系,是一个多层面制度系统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具体说来,主要由基本生存权、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等四个权利自主实现制度系统构成。其间的有机统一性,表现为并决定于多层面制度系统,在保障人的生存直至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相辅相成不可或缺。
  1. 基本生存权实现制度系统和建构路向。基本生存权即每个人生存所必须拥有的权利。其实现,指每个人生存所必须拥有权利的保障水平、程度和过程。
  基本生存权在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每个人生存直至自由全面发展的起码条件,也是人力产权其他权利实现的逻辑起点。没有基本生存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权、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等权利实现就无从谈起。当然,人人都是基本生存权实现主体。但是,社会主义现阶段正常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全面发展权如何更好地实现而不是在生存线上挣扎。因而,基本生存权实现主体一般指处于社会底层,生活水平处于贫困线上下而面临生存危机的弱势群体。其基本生存权权利,主要是维持自己及其家庭生存所必须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产品的获得权利,如就业权、失业生活保障权、基本医疗保障权、义务教育保障权、养老保障权、受救助权等。   可见,基本生存权实现制度系统,实质是基于就业的基本保障性公平高效型⑦分配再分配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以社会全覆盖、城乡一体化医疗和养老等保障制度体系为主体,以就业、最低工资、受救助权等制度体系为辅体,两者有机统一地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权实现。基本生存权实现的基本特征,是人人无生存之虞,包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
  因而,当下基本生存权实现制度系统的建构路向,一是在巩固新农保全覆盖和城镇社保制度基础上,建立更加完善的与时代发展相称的城乡一体化社保水平自然增长机制。二是建构最低工资略快于经济发展的增长机制,确保底层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快提高。三是建构更为完善的中国特色居民基本权益保护体系,形成更加完善的人大立法、政府主导、群团协同和个人维权相结合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法规政策体系,杜绝欠薪等不法行为,确保大众合法权益。⑧四是以消灭零就业家庭为最低目标,以充分就业、长有所用为最高目标,不断完善包括生存、发展能力培育在内的就业保障权实现制度。
  2. 全面发展权实现制度系统和建构路向。全面发展权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所必需的权利。其实现,即与时代发展水平相称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权利的保障水平、程度和过程。
  全面发展权实现在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体系实现中居于立足点的历史地位。如果说基本生存权实现是人力产权实现的逻辑起点或最低目标,那么全面发展权实现就是人力产权实现的逻辑终点或最高目标。与基本生存权、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等权利实现相比较,全面发展权实现作为基本生存权实现基础上人力产权的高水平实现,以公平共享权实现和治理监督权实现为保障手段,是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充分实现的结果。在现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治理监督权充分实现的条件下,公平共享权实现程度和水平,直接决定着全面发展权实现的程度和水平。全面发展权实现与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实现之间,具有相辅相成同向变动关系。没有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的充分实现就不可能有全面发展权的充分实现,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实现的越充分,全面发展权实现得就越充分。在我国现有发展水平条件下,决定于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实现的全面发展权实现,归根到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条件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和收益问题,集中表现为也最终决定于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取决于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完善水平。因而,确保全面发展权实现的制度要求,一是公有主体型产权制度中的公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活力要不断增强;二是科学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决定有机统一保障资源优化配置的国家主导型市场制度,要随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完善;三是独立自主与全方位开放有机统一的自力主导型开放制度,要随国际环境的变化及时转型升级;四是上述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协调机制需要相机调整。⑨对此,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中央精神,尤其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都一再强调和部署。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就指出:“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强调: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⑩关于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习近平强调说:“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被界定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科学指南”。11
  这样看来,全面发展权实现制度系统就是全面发展性公平高效型分配再分配制度系统,其核心是以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来保障自由全面发展权充分自主实现。当然,这里的公平共享对象主要不是生活消费品,而是经济、社会资源共享和就业、受教育机会等全面发展条件的公平获得。
  因而,全面发展权实现制度系统在当下的建构路向,首先是全面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完善好公主私辅型基本经济制度,以充分保障公平共享权和治理监督权充分实现,来保障全面发展权实现。其次,以加快完善国家主导型市场制度和自力主导型开放制度为主攻目标,通过保障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和健全完善,就业和受教育机会公平、公共服务均等以及公共环境优化等举措,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再次,建构完善的公平共享权实现制度。
  3. 公平共享权实现制度系统和建构路向。公平共享权即人人公平共享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发展成果的权利。其实现,即这些权利实现制度的不断完善而使之不断充分地得到保障。
  公平共享权实现在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体系中与治理监督权一起,共同保障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全面发展权实现,具有手段的历史地位。无疑,公平共享权实现是治理监督权实现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体现。公平共享权实现的核心或关键,是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发展成果的公平分配,实质是包括自然资源利用在内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发展成果的所有权、分配权问题,包括由所有权决定的治理监督权。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公平共享的根基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私有制雇佣劳动关系决定了劳动大众不可能有公平共享权。目前,我国收入过分悬殊等严重问题的根源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主体地位被削弱而致人民当家作主地位和权利缺失。因而,解决收入分配过分悬殊等问题,根本路径是加强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和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所以,公平共享权实现制度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以公平共享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发展成果为基本准则,以人民当家作主或人力产权当家作主为根本特征,以推进共同富裕为终极目标的共享共富性公平高效型分配再分配制度系统。这是一个以企业按劳和按人力产权分配为主、按资分配为辅的“一次分配”制度为主体,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企业之间不合理差距等再分配制度为辅体,两者有机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效动力机制。对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努力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等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机制”;“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等。
  因而,公平共享权实现制度系统的当下基本建构路向,首先,也是最根本的,是在坚持和大力发展公有经济的同时,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由物本产权型向人本产权型转型的“二次革命”。这由目前我国公有经济主体地位及其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不够强,公有经济现代企业制度的“类人本产权型”现状所决定。其次,是加快建构完善的共富共享性再分配制度体系。包括“提低”“扩中”“抑高”,平衡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和区域、城乡之间不合理收入差距,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惩藉以改革套搬西方物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旨在攫取国家资财的行为。当下,尤其要坚决贯彻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有利于”精神,防止藉以建立混合所有制,实为官商合谋攫取公有资产等私有化行为。12三是结合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制定实现共享共富指标体系和时序进度表,监控收入分配差距变动态势,以此为抓手,遏制、扭转两极分化现象。
  当然,共享共富不是同步更不是同等富裕。公平共享权实现制度系统是在承认个人、企业或单位、地区之间客观差距情况下,立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按照人类异化复归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过程中有先有后地共同奔向富裕。所谓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基尼系数应控制在0.4以下,确保社会处于稳定状态。二是形成更加完善的劳动收入为主、非劳动合法收入为辅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财产性收入为主体的分配制度是物力产权当家作主分配制度,在激励谁上和如何激励上不符合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也违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的中央精神;三是基本消除贫困,并保障因可抗力原因的致贫者能够及时得到救助而重建家园。
  4. 治理监督权实现制度系统和建构路向。治理监督权即全体人民对经济、社会治理和监督的权利。这些权利实现制度的不断完善应充分地得到保障。
  治理监督权实现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形式,在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体系中具有保障其他权利实现的历史地位,且有很强的政治性。虽然在企业等经济体中,治理监督权实现表现为企业全员参与治理、监督经济体运行的权利,但在社会层面上,作为民众凭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参与宏观经济、社会治理的当家作主具体形式,更大程度上属于上层建筑范畴,这也是把治理监督权列入人力产权宏观社会属性权利体系序列的重要原因。人力产权由异化到复归主体自主实现,亦即人民当家作主,需要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在我国现阶段,这个社会历史条件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法规政策在内的整个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在我国当下的具体表现,就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如中共十八大报告把“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列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重大举措的第一条,要求全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在报告其他部分以及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等中央文献都这样的部署和要求,如“必须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根本之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综上可见,治理监督权实现制度系统,由微观企业制度和宏观经济、政治体制两个层面制度体系构成,具有经济和行政双重性质。所以,其内在基本结构就整个社会看,由党政体制和经济体制构成;就经济体制看,由微观企业制度和宏观经济制度构成。党政体制不属于经济体制研究的范围,但“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3不可或缺。何况,党政体制与经济体制本来就是有机统一体,如习近平所说: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治理监督权实现制度系统,归根到底是一个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其具体实现形式等多层面制度构成的复杂体系。因而,其建构路向,几乎无异于把这一制度体系的完善成熟一一描述一番。显然,这不是本文所能胜任的。但有一点应该肯定,必须不断发展完善这样一种治理监督权实现制度体系:全民多层面多方式地参与各级政府领导人的选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和政策法规制定、完善,以及实施的监督和纠错,包括反腐。这一制度体系,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细化形式。只有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深入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决策并监督实施,才能真正做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确保国家政权掌握在人民手里,从而确保经济、社会制度和法规政策制定、完善的更为公平、合理,贯彻、运行的更加高效、顺畅,包括实施操作失误乃至违反的及时纠正。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宏观人力产权自主实现制度体系的研究可以做出这样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阶段保障人的生存直至最大可能的自由全面发展中,基本生存权实现是底线原则,其制度是人力产权实现的起码保障;全面发展权实现是理想目标,其制度是人力产权实现的最大保障;公平共享权实现是必要前提,其制度是人力产权实现的资源保障;治理监督权实现是根本手段,其制度是人力产权实现的行政保障。由此,再加上人本产权型企业制度体系,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就基本完备了。
  似还需明确,人本产权型市场经济体制把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调控、社保体系等市场经济体制各要素,分解整合于人力产权实现制度体系之中,对于新自由主义等物本产权论说具有本质的不同:是以人为本致力于人力产权当家作主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直至人类彻底解放,与以物为本致力于物力产权当家作主旨在价值增殖至上而致人为物奴的根本对立;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常规界定来说,如果不加深思表层地看,可能感到只是视角的不同:人的发展人本视角与社会发展制度视角的区别。但若从习近平关于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视野略加深思就会发现,由于这种分解整合对我国市场经济必须更加以人为本的内涵和制度探讨更为准确到位,而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意义会有更为深层的认识。从“重大理论命题”看,由于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焦点,由“资本论”向“人本论”转型的必然,而会感到这一研究可以为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的更为深层到位的理论支持。同时,还会进一步感到西方经济学的穷途末路性质。从“重大实践命题”看,由于有助于更加深刻地把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旨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人类异化复归规律作用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历史形式性质,而加深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必然性、现实必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从而也就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信心和决心。当然,这也就自然地加深了对“三个自信”的理解。
  注释:
  ①程言君在《现代企业制度的革命:资本产权型到人力产权型》(《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中,对国有企业人本产权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包括产权主体增加了企业职工和全国人民的代表,法人治理结构中的董事会成员增加了企业党委会(中央对此作了规定)、工会和职代会代表,以及人力产权转化股权的制度等都作了研究。本文凡涉及此类内容,均请参阅此文,不再加注。
  ②参见程言君等:《我国企业制度两次转型嬗变性质透析》,载《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第3期。
  ③参见程言君:《深化改革分配制度的必定路向》,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④参见李芳、程言君:《人力产权研究的传承、发展与超越》,载《江汉论坛》2014年第3期。
  ⑤参见程言君等:《正本清源: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和舆论基础》,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第4期。
  ⑥参见程言君、汪冰:《人力产权范畴研究之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畴创新的意义》,载《探索》2013年第5期;李芳、程言君:《人力产权研究的传承、发展与超越》,载《江汉论坛》2014年第3期。
  ⑦新中国分配制度有“公平初步型”(改革开放前的分配制度)、“效率优先型”(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两极分化特征的分配制度)和“公平高效型”(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建构的公平高效分配制度)三种历史形态。以下凡分配问题均请参阅程言君:《深化改革分配制度的必定路向》,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⑧参见《程恩富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23-729页。
  ⑨参见程恩富等主编《中国经济规律研究报告(2016)》,经济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5-7页。
  ⑩《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4年5月28日。
  11昆仑岩:《习近平“三个有利于”是国企改革的科学指南》,环球网2015-07-21。
  12参阅《中央深改组通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意见》,新华网2015-06-05。
  13《列宁专题文集·论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02页。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李炳炎.“中国模式”经济改革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0.
  [3]程言君.深化改革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基础[J].海派经济学,2012,(3).
  [4]王锐生,景天魁.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
  责任编辑、校对:齐 园
其他文献
摘要:在西方发展经济学、重商主义、重工主义等理论的影响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都在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经济社会问题。三大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比重的大小并不能反映经济体的先进与否。经济发展本身不是某个产业的扩张,而是国民经济“四类”产业在结构上的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巩固与提升。是到了纠正西方向我们灌输的各种产业结构理论的时候了。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
期刊
摘要:区域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热词”被广为关注。区域协同的概念无可置疑来自于协同学,因此,溯本清源、还协同的真实面目有助于正确理解区域协同的涵义,为我国区域协同发展途径提供重要启示。区域协同发展受到系统控制参量的重要影响和序参量的支配作用,产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制度一体化是区域协同的序参量,也构成区域协同的重要约束因素。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是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京津冀协同发
期刊
摘要:研究发现,近些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对于东、中部地区的金融稳定性有促进作用。房地产库存中,积压性库存对于东、中部地区金融稳定性产生明显的危害作用,而短期库存对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却得到相反的结果。因此,应以区域经济发展特征为依据,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国家宏观政府要与地方微观政策相辅相成,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适度减少土地供应,防范地方财政债务危机和金融体系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
期刊
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委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对借贷关系和社会资金配置产生了明显影响。委托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拉长了委托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增加了社会资金的配置成本,降低了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委托人对借款人的监督比商业银行更有激励和效率;委托贷款对金融资源错配的纠偏作用可能会增加社会资源配置成本。所以,从宏观视角来看,委托贷款的司法设计并非经济学上的最优设计,如果商业银行从委托
期刊
摘要:河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出规模扩张快,效益初显现;优势未用足,劣势需借力;政府忙推动,企业需给力三个现状特征,存在着政府总体发展规划与产业自发发展的不协调;盲目上项目与特色不明、农味不浓、精品不多;经济效益低、正外部性强、缺少补偿机制三大突出问题。为此,河北省应抓住机遇,采取规划先行,企业对接,协调前行;用足优势,借力补短,打造精品;平衡利益,保障发展,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促进全省休闲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政府主导的农地资源非农化配置,虽然大大促进了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系列环境和社会问题。基于可持续增长视角,采用面板数据DEA技术,测度我国省区农地非农化效率。在充分考虑农地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后发现,我国目前农地非农化效率普遍较低,且存在东部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的区位效应。实现农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农地非农化效率,亟需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完善资源补偿机制,减少土地价格的行
期刊
摘要:简要梳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范式之争,提出经济学研究的范式危机与范式转换,并基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视野梳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线。主张多维度人的假设前提,关注人的价值的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重视理论学术的现实解释力,最后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直接间接条件、实现保障和实现基础等四个方面试图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思路。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人的全
期刊
摘要: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否协调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该研究通过构建“三化”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探索中国“三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研究表明:2002—2011年中国省际“三化”耦合协调度存在一定差异,东中西地区总体上依次递减;产业结构、教育经费、R&D经费投入与劳动者素质对“三化”耦
期刊
摘要:“草莓农药残留超标”事件导致消费者拒绝购买草莓而使草莓滞销,果农利益受损。对事件及其中的消费者行为进行经济学解读,从微观层面的消费者行为去探究我国宏观层面的食品安全治理制度缺陷,以便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为合理进行制度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契约实施机制;消费者敏感;食品安全治理;制度改进;三聚氰胺;商品价值;使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在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选择购买服务的工具是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凭单制是一种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政策工具,根据竞争性和支付方式两个分类维度,可分为四种次级工具,即单竞争性公平凭单、单竞争性效率凭单、双竞争性公平凭单和双竞争性效率凭单。不同种类的次级凭单工具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江苏省购买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使用的是凭单制的购买工具,并发生了从单竞争性公平凭单向单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