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性上肢远端肌萎缩36例临床分析

来源 :现代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ardwang_w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对称性上肢远端肌萎缩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易引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尤其是手部精细运动障碍。除去外伤、感染、肿瘤等因素,尚有很多疾病可引起非对称性上肢远端肌萎缩,临床诊断有时较困难。神经电生理检查可帮助疾病的定位诊断,为明确病因诊断提供帮助。本研究采用神经电生理检查结合影像学诊断,为临床诊断非对称性上肢远端肌萎缩提供相关依据。
其他文献
手指屈肌腱损伤是手外伤中常见病种,常伴随骨关节损伤,术后普遍存在肌腱粘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手部活动功能[1],应尽快地进行多学科合作以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2]。目前临床以传统健康教育为主,医生护士各司其职,并未形成统一的行动,术后教育会出现偏差,不利于患者功能锻炼的实施[3]。本研究拟探讨医护合作阶段式康复训练对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护理交班是指由前班护士将护理工作转移至后班护士的环节,前后班护士间沟通是护理交班重要组成环节,可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有效性及安全性[1]。临床实际工作中不同护士均有各自的交班沟通方式,缺乏标准交班模式,导致安全隐患和患者满意度不佳等问题突出[2]。JCI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程序来保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规范性,而结构式交班沟通模式通过从身份、病情、背景、评估及建议等多个流程来完成交接班信息沟通,在提高护理人员间沟通交流和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3]。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于201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配合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采用小儿包皮环切器行包皮环切术的包皮过长或包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对照组采用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术中及术后2 h疼痛评分(NR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麻醉时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2 h 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目的比较钆塞酸二钠增强各期的图像伪影,并探讨伪影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钆塞酸二钠增强检查患者共50例,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及肝胆特异期的图像伪影进行评分,分析各期中重度伪影的发生率并进行图像质量比较并按性别、是否有高血压、肝硬化、胸水、腹水情况进行分组,分析上述因素与中重度伪影的相关性。结果动脉期短暂剧烈伪影(TSM)发生率与门脉期、平衡期及肝胆特异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间TSM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
目的比较不同临床评分预测脓毒血症患儿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脓毒血症患儿200例,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住院28d内因脓毒血症直接导致死亡)、存活组(未死亡)。收集两组住院时间、性别、年龄及是否机械通气,记录入住PICU24h内的儿童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儿童危重病例评分(PCIS)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SOFA)。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评估3种评分系统对脓毒血症患儿死亡风险预估价值,并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3种评分病死率拟合度。结果200例脓毒血症患儿,死亡45例,存活155
肺部感染是由多种混合或高致病性细菌或耐药菌引起的,是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常见疾病,临床预后较差。重症肺炎临床表现为严重低氧血症或急性呼吸衰竭,或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循环衰竭表现。有心肺基础疾病或附加危险因素的肺炎,或感染特殊病原微生物如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军团菌等,都会增加肺炎的严重程度和死亡风险[1]。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近年来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支气管疾病的常用方法,对临床重症肺炎的诊断与治疗均具有重要价值[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均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FGIDs),两者互相重叠较为普遍,其重叠率31%~75%[1]。FD重叠DIBS发病机制较复杂,近年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平衡紊乱和脑肠肽水平异常是其发病的共同机制[2]。曲美布汀是一种胃肠蠕动双向调节剂,治疗FD重叠D-IBS疗效较好,但部分病情顽固者疗效不甚理想[3]。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联合曲美布汀治疗FD重叠D-IBS患者具有协同作用[4]。本研究拟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曲美布汀对FD重叠D-
目的探讨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16例行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00例保守药物治疗的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分析影响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术后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治疗后6个月和1年RQLQ和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吸烟及
随着健康管理研究的深入,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发展,如何做好健康管理质量控制、开展健康管理和健康干预效果评价已引起学者的重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对于健康干预的成效,除了直接使用检验检查指标进行评价以外[1],主要通过健康风险模型评估和风险因素问卷调查,但评价过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上转发光法测定52例肝癌患者、40例肝硬化患者、4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及50例非肝病患者血清的PIVKA-Ⅱ、AFP和GP-73水平并比较各组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这3种血清标志物诊断肝癌的临床价值。结果肝癌组PIVKA-Ⅱ、AFP、GP-73水平高于肝硬化组、慢乙肝组和非肝病组(均P <0.05)。PIV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