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缺失迭代修补方法研究

来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w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全监测数据是大坝安全性态的重要表征。监测设备故障、监测缺测、数据明显错误被剔除等原因造成大坝监测数据序列不连续,导致无法反映数据缺失时段的大坝安全运行性态。文章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基本原理,引入迭代修补思路,提出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缺失数据迭代修补方法,有效解决了传统缺失数据修补方法在缺失比例高、模型拟合精度差等情况下修补精度差的问题。工程校验表明,该方法具有修补精度高、适用于较大缺失比例数据序列等特点。
其他文献
文章以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南昌市为例,利用ArcGIS扩展模块中反距离权重插值模型(IDW),构建了南昌市城市范围水位曲面,计算分析了超标洪水淹没风险范围。结果表明,当南昌市遭遇超标洪水时,除红谷滩等地势较高的区域外,城区范围内约558.91km2区域会受洪水威胁。该成果可为南昌市水行政部门防洪决策提供依据。
混凝土碳化是影响隧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层混凝土碳化后,钢筋易暴露于潮湿空气中加速锈蚀,引发结构“并发症”病害。文章从隧道二衬钢筋混凝土的一般性出发,通过考虑不同浓度CO2环境下混凝土碳化后钢筋锈蚀,引起隧道衬砌开裂的致损过程。按钢筋锈蚀量与裂缝宽度之间的关系计算衬砌开裂后裂缝宽度ω,以最大裂缝宽度ωmax达到规范限值作为正常使用寿命的评判标准,建立混凝土碳化为主控诱因的隧道寿命预测模型,再基于模型预测和分析工程典例的正常使用寿命,成果可为隧道正常使用寿命的预测提供参考。
为对辽河中下游平原区干流河道污染负荷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文章采用概化模型法和产污系数法计算辽河流域中下游平原区干流河道污染负荷。结果表明:本方法相较于传统的经验统计法和机理法具有准确度高、受时空限制小、计算简单、经验系数影响小、运行成本低等特点,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河道外源污染负荷推算提供参考。
针对目前重力坝参数反演采用监测信息较为单一的问题,文章通过ANSYS构建二维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模型,采用三种监测信息,包括顺河向位移、垂直位移和五向应变计应变的监测数据,利用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对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参数进行反演,参数反演结果符合材料特性。将参数反演值代回有限元模型运算,所得结果与监测数据的拟合情况较好且对监测数据的预测精度较高。
为研究弥河流域降水变化规律,预测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应用Mann-Kendall(MK)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对弥河流域28个气象站1951—2019年的降雨序列进行统计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弥河流域不同时段长面雨量极值存在不显著上升趋势;突变年份多变,无明确规律性;不同时段长面雨量极值第一、第二主周期约7年和17年,研究成果可为当地工程设计与规划提供参考。
为查明南疆典型灌区土壤含盐量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运用数理统计及地统计学方法对灌区土壤含盐量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论表明:研究区土壤含盐量参数空间变化较大;土壤含水率与pH易受到随机性因素影响,含盐量易受结构性及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含水率及pH的空间分布杂乱,含盐量整体表现为南高北低;对比分析灌区土壤含盐量参数的平面及剖面空间分布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灌区人类活动等对土壤盐渍化参数空间分布及含量
文章选取河长、流域面积、比降、流域形状系数、森林率、年平均降水深和年平均径流深7个参数作为聚类指标,基于主成分聚类方法对本溪地区中小河流参数移值进行研究,并对郝家店参考站参数移植后的洪水模拟精度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可综合考虑流域下垫面特征及水文特征,参数移植更为科学,参照移植后洪水模拟精度总体可达到乙级预报标准,研究成果对于本溪及全省其他无资料地区中小河流洪水预报方案构建提供方法参考。
为进一步提高淮河中游的防洪除涝能力,文章通过建立淮河干流中游正阳关至吴家渡段水动力数学模型,采用2003年和2006年实测洪水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模型可用于该河段洪水演进计算。利用模型对典型年设计洪水条件下不同河道整治方案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成果显示:河道疏浚及行洪区调整工程可有效降低沿程水位,减缓水面比降,提高滩槽泄流能力,是新一轮治淮工作的重点。
大石头水库工程项目实施中,通过对大库盘、中库盘、小库盘、小库盘+10m连接平台坝线设计方案进行比选,论证、分析了不同坝线设计方案优点与缺点,最终确定合理的坝线设计方案,优化了坝体结构形式,有助于工程效益显现。
本文以工程实践为基础,针对我国城市河道水工建筑物多、闸群和坝群等河道水利枢纽综合调度、控制难度大等现状,采用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模式,开展数字化闸坝安全监测与控制、河道梯级枢纽综合调度、系统构建与防护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以期推动数字化闸坝安全监测和河道梯级枢纽综合调度等相关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