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个体化椎管减压策略,并评价其疗效。
方法收集自2009年10月至2014年3月手术治疗的5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病历,其中男34例,女23例,年龄47~78岁,平均65.4岁。57例患者共77个节段,采用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椎体间隙植骨融合手术治疗,其中采用单侧经椎间孔或经椎管椎体间隙撑开复位椎管减压26个节段,单侧椎板切除对侧椎板潜行切除椎管减压45个节段,改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6例。术后3个月、12个月,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标准和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测量CT扫描手术前后病变节段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
结果5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45个月,平均25.0个月的随访。1例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JOA评分由术前的(13.52±4.48)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22.50±2.38)分,术后12个月为(24.62±5.62)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由术前的(31.52±4.64)分,改善为术后3个月的(16.55±4.48)分,术后12个月为(11.84±3.85)分,以上两个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分别由术前的(1.08±0.38)cm和(0.36±0.12)cm2扩大至术后的(2.07±0.74)cm和(2.23±0.95)cm2。单侧减压组椎管前后径从术前的(1.10±0.41)mm增至术后(2.10±0.84)mm,椎管面积术前(0.38±0.11)mm2增至术后(2.33±0.82)mm2;在潜行减压组和改良全椎板切除组也相似,术后的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均较术前有扩大。各组内术前和术后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实行个体化手术减压策略能有效扩大椎管,改善临床症状,并能有效保护椎管周围的骨组织和软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