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若干问题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20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临床检验科作为医院一个辅助科室,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准确的检验结果,有助于临床医生作出正确的诊疗决策,其在医院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所以检验科每天做好质量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县级医院,在仪器设备和检验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落后情况下,把搞好质量控制放在工作中第一位,才能保证检验的质量。笔者作为一名基层临床检验工作者,根据实践经验对存在影响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希望促进临床检验质量的不断提高。
  【关键词】临床检验;质量控制;问题;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1-129-01
  1 县级医院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有医生申请检验项目、患者做采样前准备、护士进行标本采集、以及护工运送标本到检验科并在实验室内部传递的过程。而分析前质量控制所涉及范围超越了检验科。标本采集时间、部位、数量、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也会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产生影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医生申请某些检验项目的时间不科学,没有将常规检查项目和急诊项目区分开来,有时候下午和晚上还见有医生申请血液流变学和血脂四项等检验项目。有些临床护士采集标本方式和方法也不规范,比如血沉标本溶血、采血不顺畅、抗凝剂比例不当或混匀不彻底等导致凝血激活,血浆成分改变,红细胞形态变化等标本采集缺陷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红细胞聚集,从而引起血细胞沉降率的加快。在县级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的现像普遍存在,护理人员工作量大,在采集标本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在日常工作,检验科时有发现同一病人在住院期间前后两次检验的血型不相符现象,经过与临床沟通,才知道是护士抽错病人的血。在基层医院,大多数患者是来自农村,如果护士没能详细地将留取标本的注意事项告诉他们,或者护士即使告诉了而他们没能很好地理解,就会导致样本不合格而出现错误结果。
  近年来,县级医院的检验科逐渐引进自动化分析仪器,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由于部分检验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术水平不够以及对仪器维护保养不到位,影响了检验的准确性。部分检验人员没有正确地对待每天的室内质控,虽然做了质控但是发现有失控现象时只是拿质控品来简单地重新复查,而没有分析查找失控的原因及采取改进措施。
  2 提高县级医院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分析前质量控制
  对于分析前这个阶段,它与患者、临床医护人员以及运送标本的护工密切相关,因此成为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和最难点[1]。在实际工作中,检验科要加强与临床科室和患者沟通,发挥临床医护人员的作用。医务科和护理部不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及护工在一起,由检验科对他们进行检验项目申请及标本采集注意事项培训,比如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数量和方式等。通过专业培训,才能让医护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不仅包括实验室本身的质量控制,临床所提供的标本是做好后续检测的重要前提。从而使临床医生申请的项目更具有科学合理性、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等[2];护理人员采集标本和对病人采集标本的指导更具有专业性。检验科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合格的标本时应主动与临床联系,多指导护理人员及病人采集标本,这样才能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2.2 分析中的質量控制
  2.2.1 提高检验人员素质
  一名合格的检验人员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科室的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认真、负责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每一项操作规程进行检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因些要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比如科室或者医院每月组织一次业务学习;每季度组织一次三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核;科室有计划地安排检验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及进修,这样才能够提高检验人员整体素质。
  2.2.2 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
  检验科主任任组长,小组成员由生化、免疫、细菌、临检等负责人组成,各组负责人应具有丰富临床检验经验,并具有一定资质,监督、指导组内质量质控制日常工作的具体实施,并负责质量保证方面的继续教育,每月月底还要对质控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和总结。各组负责人要协调组内人员轮转,保证组内成员技术全面,同时对新上岗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独立工作。
  2.2.3 加强对仪器、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管理
  只有确保仪器处在最佳状态,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备性和可靠性,为此,必须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和保养,做好日保养、月保养和季度保养计划匡,同时还须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严格把握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的质量,因为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确保检验结果准确的关键因素,也是室内质控(IQC)和室间质评(EQC)的核心,因此每天上、下午都要对保存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的冰箱进行记录温度,确保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处于最佳的保存环境,不定期检查试剂、校准品和质控品的有效期,确保它们在有效期内使用。
  2.3 分析后质量控制
  近年来,县级医院随着引进自动化检验仪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手工操作的误差,但同时也增加了对测定检验结果进行审核分析的要求。当检验结果与临床医师的诊断不相符时或者与上次的检验结果相差较大时,首先要核对标本是否准确,仪器、试剂状态是否良好,必要时重新复查标本,如果复查的结果没有多大变化,应主动与临床医师沟通,分析问题所在,必要时让临床重新抽血复查。检验报告单上的检验者和审核者要实行双人签名,以防止差错。要制定报告单管理制度,加强报告单管理的规范性。对于门诊的报告单要专人发放,住院患者的报告单由专人送到临床科室并实行签收制度,并注意防止患者的检验结果泄露。
  3 小结
  综上所述,临床检验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检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疗依据,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关系到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加上现在医疗环境中医患矛盾比较紧张,临床医师更需要我们的检验结果作为诊疗依据。因此,加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量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精准检验,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最终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康俊玲.完善分析前质量控制提高检验标本质量[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3(57):11444-11446.
  [2]孙院红.临床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探析[J].中国医学装备,2014,11:182-183.
  [3]苏红梅.浅谈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6):99-104.
其他文献
目的探析健康教育对不孕不育患者的治疗信心与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 年 05 月的 78 例不孕不育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平均分成常规组(n=39)和教育
目的:对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认知及预后功能的价值体会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共24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设为研
本文报道了维生素A和亚硒酸钠对菜油烟冷凝物致小鼠毒性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菜油烟冷凝物组小鼠的体重明显低于补充维生素A组和亚硒酸钠组(P<0.01);②菜油烟冷凝物组小鼠的心脏器系数
本文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对奥扎格雷钠的致突变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OKY-046剂量为0.05、0.5、5、50、500μg/皿,进行Ames试验,表明该药未能诱导TA98、TA100、TA102的回变菌落数增加(MR〈2)。②OKY-046药物剂量为306.2mg/kg,612.4mg/kg,1224.8mg/kg时,均不诱发小
目的:分析和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宫颈糜烂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87例慢性宫颈糜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
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学习、内化科学理性知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初中学生正处于感性思考向理性思考的过渡期.通过科学实验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鼻、手、脑
乙肝肝硬化是指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病变,其特点为在肝细胞坏死及纤维化.乙肝肝硬化可并发细菌性腹膜炎,但是合并布氏杆菌的血流感染非常罕见,我院
我国经济经过十几年的迅猛发展之后,最终出现了增速变缓的迹象。由于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立在引进市场经济制度的前提上,原有的计划经济思维依然活跃,主要体现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时有侵犯私人经济边界的现象。本文旨在讨论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边界问题。
乳腺叶状囊肉瘤(CP)又称乳腺叶状肿瘤(PT),是由乳腺纤维上皮两种成份形成,其生物特性和临床过程不典型,常易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或乳癌。近10年来我院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 R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 2018) 03-139-01  随着生活方式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和工作压力增大,生产方式变革,大量体力劳动被解放出来,卒中发病率亦越来越高,来自中国国家卒中数据库( CNSR),共涉及1470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结果显示,现存卒中患者750万,每年有250万中国人新发卒中,有160万中国人死于卒中,卒中已跃居我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