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慈幼院启示录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1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个孩子冻死在垃圾箱,8个孩子死于火灾,我都快急疯了!”轮椅上的洛林是中共中央党校离休干部,提起留守儿童和孤儿的这些事,已近90高龄的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叹道。
  这些天,她戴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改一封无处投递的公开信,洋洋数千言。她说,当年要不是有香山慈幼院,让同为孤儿的她在天堂一样的学校里度过了童年,“我心里哪能有爱”。
  洛林所说的香山慈幼院(习称“香慈”),建在北京香山脚下。从1920年建校到1949年迁址,共培养孤寒儿童6000余名。校友中,仅洛林所知道的,就有中共部级以上干部十几名,北京市模范教师数不胜数。
  当年的孤儿如今已七老八十,都把香山慈幼院当成自己的家。不过,无论是希望保留其遗址的公开信,还是恢复其建制的政协委员提案,都撞在现实的墙壁上,少有回音。
  上世纪90年代初,香山慈幼院校友一聚数百人,洛林只是小字辈。如今,能和她共忆香慈的师友越来越少。更让她心焦的是,民国时期熊希龄探索出的这条对孤儿的教养结合之路,解放后反而中断了。“香慈教育财富,谁来继承?”

孤儿为“正”


  现在的香山公园,当年是香慈幼童的乐土。
  1927年,父亲去世后,3岁的方亭进入了香山慈幼院。她父亲生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去世后,她随母亲进入了香慈。
香山慈幼院蒙养园活动室之一泰源堂,左一为徐齐敏、左二为廖胜平、右三为廖胜慈、右二为方亭,中坐者为蒙养园的黄老师。泰源堂外墙上的“蒙以养正”四字为熊希龄院长亲题。 图 / 受访者提供

  在幼小的她眼里,蒙养园简直是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70人的小幼儿园,建筑讲究,甚至还有养着梅花鹿的动物园。孩子们冬天在眼镜湖滑冰,秋天登鬼见愁摘红叶,“全都玩疯了”。退休前在北京市党史研究室工作的方亭如此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不仅是方亭,到蒙养园参观的美国记者团也大吃一惊,认为这里较之美国所办的幼稚学校,“有过之无不及”。记者们甚至预言,倘若能一直坚持不懈,香山慈幼院将来会成为“世界幼稚教育之模范”。
  洛林比方亭晚进香山慈幼院几年。1932年,她的父母和两个兄弟在18个月间先后死于肺结核,唯一的妹妹也失散了。她被姑姑送进了香山慈幼院,入读小学部二年级。
  她进来的时候,正是香山慈幼院最好的时光。
  即便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所学校也太贵族化了。除了教室、宿舍、图书馆等日常设施外,玩具陈列馆、音乐馆、体育馆、室内体操场、跑冰场、跑马场、球场、游泳池等,一应俱全。
  从组织体系看,香慈既是学校和家庭,又是小社会。孤儿来到这里,若不满1岁,可在婴儿园接受一对一的悉心看护;然后入蒙养园,游乐嬉戏;进而上初小,升高小,入初中,进高中,学习知识。如果急于自立,小学毕业后即可接受师范等多种职业训练。
  但刚入香慈的洛林,麻木到完全无视香山的风景和学校的良好设施。这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孩,从来不跟人说话,也不跟小朋友们玩耍,精神恍惚,时常哭泣。学校教唱的歌里,她只哼《孤儿歌》。她在日记中写道,“别人的微笑都是假的”。
  观察了她几个月之后,学校确定,她确实是真正的孤儿。身份确定后,她正式成为学校的“正生”。
  在香慈的制度里,“正生专以孤贫为限”,费用全免,占总数的95%。富家子弟需要缴纳学费,而且只能叫“附生”。
  齐白石和周作人的孩子都是洛林的同班同学,是班上的“附生”。所有孩子同吃同住,“正生”因为更得老师关注,反而更有优越感。沉默了两个多月的洛林终于开口说话了。
  一年后,洛林搬入了“佟宅”。
  小家庭是香慈的特殊设置,设在现在的香山饭店旧址,由10个三面合围的小院组成,每院里有一位“娘”,带着12名孩子一起生活。这种用家庭模式抚养孤儿的思路,比SOS国际儿童村还早15年。
  洛林所住的第11宅是后建的,在半山腰,如同小别墅,由一位姓佟的“娘”负责,故名“佟宅”。
  在洛林的印象中,“娘”皮肤白净,长相秀美。“也许因为我爱她,所以觉得她比别宅的娘俏。”“娘”最大的优点是不爱唠叨,会鼓励人。她认识一些字,会念《三字经》,但不会写信,每每还要请洛林代笔。
  洛林是“佟宅”中年纪最大的孩子,所以要帮忙干活。这期间,她学会了养猪、喂鸡、打猪草等农活,还学会了做饭,会烙饼、擀面、做窝窝头。
  除了家的温暖,香慈最让洛林怀念的,是精神的启蒙与熏陶。
  她是在歌海里长大的,当年学校自编了200多首歌,吃饭、睡觉前都要先唱歌。即便到晚年,洛林仍能用五线谱记谱,写下词曲。如《香山慈幼院院歌》:好好读书,好好劳动,好好图自立。
  小学五年级时,老师发现洛林常常在琴房外偷听,而且能将拜耳的曲谱烂熟于心,就给了她很多乐理方面的书看。在家校评议会上,洛林的特长被拿出来讨论,根据学校因材施教的原则,她被特批学弹钢琴,师从著名音乐人老志诚。洛林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可以说是音乐支撑着她走过来的。

“此君一出天下暖”


  洛林进入香山慈幼院的1932年,熊希龄已在这里苦心经营了近12年。
  熊希龄,少时有“湖南神童”之誉。据传,湖南沉州知府曾在一次饭局上请举人们画花明志。众人皆画兰花、牡丹,唯独他画了一株棉花,并题“此君一出天下暖”。
  前半生,熊希龄是政坛上风云人物。晚清时期,他在东三省主持财务,被誉为“第一流之财政家”。民国以降,他先做财政总长,后任内阁总理。   抗战胜利,熊希龄继妻毛彦文归来,主持香山慈幼院。当年熊希龄与毛彦文这对老夫少妻结婚时,曾引起轰动。熊希龄说,他不仅要为自己寻求一个晚年的伴侣,也希望为慈幼院找一个稳妥的继承人。
  毛彦文决定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香慈的事业上,“这样就似乎和先生并不分离”。为了筹款,这位民国名媛频繁地拜访各方政要,“沿门托钵,过着化缘的日子”,广受赞誉,也饱受冷眼。但是,香慈已经难拾往日辉煌了。
  苦撑到了北平解放前夕,中共中央找慈幼院借用香山校舍,时任副院长雷动和院董事会董事雷洁琼只提了一个条件:“慈幼院有一千多名儿童,如要借用,需给与妥善安置。”
  1949年3月,解放军派出一个汽车团,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将慈幼院迁入新址。
  毛泽东在入住熊希龄故居双清别墅时,曾动情地提到:“一个人为人民做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做过许多好事。”北京市领导在中南海西花厅设宴招待全体师生,感谢他们为中共中央腾出了3000多间房间。
  1954年,香山慈幼院再次搬家,校舍变成苏联式的,生源也发生了变化。“都解放了,哪能还有孤儿?”受此思想影响,该校变为一个综合性干部子弟学校。与众不同的是,这是北京唯一一所名义上的私立学校。
  文革期间,“造反派”一把大火,香慈所有史料文件焚烧殆尽。1973年1月,香山慈幼院改名为北京立新学校,意为“破旧立新”。
  香慈自此永远消失。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洛林和一些香慈老人们开始回过头来,研究香慈校史,研究院长熊希龄。
  仿佛为了把那些天各一方的校友聚在一处,1992年,熊希龄骨灰归葬香山。
  儿时的伙伴再相聚时,已是白发苍苍。香慈旧迹多半湮灭无闻。
  同游香山时,看到昭庙,他们说,那是校医院;见心斋,是慈幼院幼稚师范;香山饭店,是他们的住处。香山风景管理处那座二层小楼,是香慈总部“镇芳楼”。它被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只不过上面多了一颗红五星。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洛林随口哼起了她最爱唱的“饭后歌”。歌词前一半是冯玉祥在香慈吃饭时随口念的,后一半是熊希龄写的:
  馒头棒子豆芽汤,蒸蒸扑鼻香;如今生活比天堂,精神体魄强;堂以外,可心伤,穷孩满四乡;如何救彼出饥荒,时时不可忘。
其他文献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也叫人造脂肪,是将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经过催化、加氢,使不饱和脂肪酸的结构发生变化,变成反式脂肪酸。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
职业卫生是研究人类从事各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卫生健康问题的学科体系.只有创造合理的工作条件,才能使所有劳动者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保持健康,减少疾病与损伤,提高劳
本文对一台DG1900/25.4-Ⅱ2超临界锅炉炉内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基于数值模拟的结果,研究了该燃烧器的燃烧特性.其中着重分析和研究了OFA、旋流强度、浓淡比以及燃烧器配
目的:通过采用多功能小柱,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同时进行检测。方法:样品经体积分数为90%的乙腈溶液提取,提取液通过多功能小柱净化、浓缩,三
本文采用合理的气-油雾两相流流动、混合、燃烧、传热和NOx生成数学模型,对模型燃烧室内航空煤油的无焰燃烧(Flameless Combustion)特性进行了CFD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
氟乙酰胺中毒起病急、病情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6S管理是一种新型护理干预模式,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规范(standarize)、素养(shitsuke)、清洁(seiketsu)、
叶片的结构动力学特性是叶片设计时的重要参数,准确的叶片动力学特性一般通过叶片模态试验获得,而叶片模态试验通常是在叶片试验台上完成.本文通过有限元模拟,将试验台与叶片
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暴发,迅速传播蔓延,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全球人口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1].全国医务人员火速
期刊
以河南省息县流域为例,用改进的Simplex Method对Topmodel参数进行了自动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Simplex Method可以用于半分布式水文模型-Topmode
会议
00320033凯蒂·霍尔莫斯 00320033 Katie Holme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