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科学学刍议

来源 :科学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a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一20世纪以来,由于比较方法的广泛应用,在蔚为壮观的科学之林中竞相生发出一系列冠以“比较”二字的新兴学科,如比较哲学、比较美学、比较伦理学、比较历史学、比较社会学、比较宗教学、比较政治学、比较行政学、比较法学、比较经济学等。比较方法已经成为一种颇具魅力并具有学科催生功能的科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完全有理由认为科学学的产生是科学史的延伸与发展。科学史作为一门历史学科所习用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比较方法,也很自然地移用到新兴的科学学之中。事实上,科学学问世以来的几十年间,科学学家确实已习惯性地运
其他文献
本文在论述科研机构立法的必要性时,主要说明以法管理科技事业是今后总的趋势,改革不应是对已有法律的侵犯,而是要以法为改革开路。本文主张未来的法律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与
本文考察了苏联、英国、日本等国制定科技规划的一般原则、措施与方法,并比较分析了相互间的共性与差异,这对于在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情况下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
【正】 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问题是历史唯物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技术社会学的理论基础问题。本文只谈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技术在现代社会中
本文根据对世界高技术R&D的发展态势分析,提出了构成高技术R&D管理体制的三种不同类型,即常规化高技术R&D管理体制;目标化高技术R&D管理体制和市场化高技术R&D管理体制。并进
【正】 五、格森论文产生的国内背景格森是一位物理学家。按照科学学的科学创造最佳年龄规律,1931年正是他的科学盛年,他理应全力从事物理学研究。那么,他为什么写关于牛顿力
本文从对一般政策“产生—作用”过程的观察分析入手,提出了一般政策系统的概念模型。根据这一模型,政策过程被视为一种系统活动,这一活动包括政策源、政策集、政策支持网络
本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对1400—1949年中国技术发展与经济成长的历史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近代化的致败因素是技术长期发展缓慢。造成技术长期发展缓慢的直接经济原因是社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研究战后日本引进技术的成功经验。作者认为,成功的原因并不简单地是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做法,而是采取了正确的策略。技术引进具有节省时间、费用及降低
<正> 一、基础研究的地位和作用&#167;1.1,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明显加强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资。1980至1986年间,美国政府对基础
本文通过具体的调查分析,论证了我国近年来科技体制的改革、特别是运行机制的改革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对科研单位的选题、研究、成果传播和应用以及研究人员的状况和心态等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