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精神基石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jintao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文化自信  传统文化  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还是一个政党,拥有文化自信都非常重要,意味着充分认可自身的文化价值,拥有坚定的文化信念。中国拥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在历史沉淀积累之下,孕育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里,文化自信属于根基,理论自信属于思想指引,道路自信属于目标,制度自信属于支撑。相比于其他几个自信,文化自信的内涵更加丰富,为另外“三个自信”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力量。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展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包含着中华民族勤劳向上、勇于开拓的民族精神,这是文化自信中非常重要的内涵。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各个社会阶层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形成共识。坚定文化自信意味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肯定,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突破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几千年以来,我国的民族文化不断沉淀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有特色、有底蕴的文化体系,使得民族精神得到了传承。比如,李白的“国耻未雪,何由成名”,以及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这些精神是我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沉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再如,“近乡情更怯”中的思乡情怀,以及“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中的家国情怀,都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很多内涵丰富的精神文化,通过上百年的传承和发扬,已经渗透到每一位国人的心里,成为我国特有的精神理念。同时,这些思想理念也展现出了我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其中最主要的部分逐渐成为了民族发展的根基。有些构成我国的文化烙印,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文化标志。无可否认,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是我国提升整体文化水平的重要源泉。
  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通过辛苦拼搏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胜利。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革命情怀,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文化必须得到传承和发扬,因为它们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正是在这些文化的激励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比如井冈山革命文化、红船精神、航天精神等。后辈通过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人民自强不息、坚持不懈、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精神,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筑牢民族的思想灵魂。

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


  坚守自身文化认同,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只有牢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在几千年的沉淀和发展中,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要使得文化自信得到发扬,必须要拥有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坚定信心。不但要坚定不移地传承古人遗留下来的特色文化,并且还要对其进行发扬和传承。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而文化自信,也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拥有认同感,坚定不移地发扬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传统文化有很多的特色标识,这些标识属于民族文化的烙印。不管是愛国爱家的忧思,还是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或者是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都属于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得到了世界的肯定和认同。作为当代青年,必须对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优秀的传统文化世代相传、生生不息。同时,也要注重对革命文化、先进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促进对外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得到国际认同。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促进文化消费,使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更好发展,不仅要发展国内文化市场,还要将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产品推出去,使中国文化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认同,使中国文化能走向世界。因此,必须创造更多质量高、品种齐全的特色文化产品。在输出这些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帮助中国走向世界。我国的文化企业要努力走出去,拓宽渠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硬实力的竞争,更是软实力的比拼,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注重文化水平的提升。要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促进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最活跃的因素。这是因为随着网络时代来临,信息技术得到大力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创新,就会被淘汰。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必须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勇于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随着我国文化发展环境的不断革新,以及发展趋势的不断变化,必须要加强文化生产力的提升,要对文化制度进行一定的革新。在面对挑战时,需摒弃一切不合理的体制机制,对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大力开发,提升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文化建设,可以促使人们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最终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另外,要使人们享受到文化发展的成果,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以此,形成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营造全民参与文化创新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随着世界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各国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文化日益成为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合作交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文化的竞争力,才可完成兴国强国的目标,全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参考文献】


  ①贾金凤:《论文化自信之中国精神》,《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
  ③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
其他文献
为了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进行品种选育,运用联合异速生长尺度模型,对牙鲆多个部分体大小相对整体体大小的异速生长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体长、头长、尾柄长、体
长期以来,政府给人们的印象之一是神秘性和封闭性,普通民众不知道政府是如何运作的,易对政府产生疏离感和不信任感。因此,要使群众信任政府和干部,就必须走近群众,让群众理解
话说黄山脚下县漫头镇境叶岔村有位老人名叫王世信,别看他今年高龄已是七十又五,看上去依然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抬脚走路一阵风,耕田耙地样样来,谁也不会想到,两年前,他曾面临
在这个欲望燃烧的年代,单是对孩子,我已不知怎样教育才好。 儿子放学在楼下玩,邻居便问我:“你的孩子怎么总在楼下玩儿?”我实话实说:“他要下楼啊。”对方就奇怪了:“他要下
组织是干部成长的温床,干部的成长进步离不开组织的关怀与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组织对干部关怀有
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为了复兴电子媒介时代的社会批判理论,提出了信息方式理论,试图用“信息方式”概念来取代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概念。波斯特夸大了交流方式和交流结
采用RT-PCR、PCR-SSC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对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 CYP51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虾夷
为了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Ⅱ,IGF-Ⅱ)在哲罗鲑Hucho taimen生长繁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根据Gen Bank收录的大西洋鲑IGF-Ⅱ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N
为研究云龙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不同生长阶段表型性状间关系,分别测定了4月龄、9月龄和15月龄云龙石斑鱼体质量(Y)、全长(X1)、体长(X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基层是年轻人锤炼意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