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身份证”

来源 :意林12+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动漫版《清明上河图》里有一个细节:两名卫士在一条路口执勤,一位骑马的官员从身上摸出一只金属小物件,于是顺利通过。这个金属小物件叫“鱼袋”,里面装的是“鱼符”。它就是宋代官员的“身份证”了。鱼符又称符牌,系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为鱼,分左右两片,里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官职品位等内容。
  当时凡亲王和三品以上的高官所持鱼符,用黄金所制,以显示品位身份之高贵;次之为银质;低级官员则为铜质了。
  到了明代,“鱼符”变成“牙牌”,牙牌是用象牙、兽骨或金属制成的小片,上刻持牌者的姓名、所事衙门及职务等。
  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凡在内府出入者贵贱皆悬牌,以别嫌疑”,说明此时拥有“身份证”者已日渐增多。因为它们通常挂在腰间,故又称腰牌,古代小说里就不乏关于腰牌的描述。
  古代还有一种称为“门券”的东西,也用来表明持有者的身份。甚至古代的出家人--和尚与尼姑,也有“身份证”,它叫“度牒”或“戒牒”。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户籍制;再向前发展,就需要“身份证”了,身份证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不过古代毕竟科学技术太落后,比起今天具有防伪功能的身份证来,那些只能算“初级阶段”的“小儿科”了。何况古代的“身份证”只是达官贵人和僧尼等人的专利或凭证,普通老百姓是无缘佩戴腰牌的。
  
  汪新才摘自《大公报》
其他文献
2010年1月8日这天,9岁的安德跟着妈妈艾莉去滑翔。艾莉静静地闭上眼睛,感受着气流的运动。以她的经验看,有一股不太寻常的热气流,这并不是好事情。一转眼到了将近1800米的高空“哇!哦——”安德尽情地释放出他放飞的激情。  忽然风速竟达到了18里/小时,上升的热气流顿时加强,而且变得毫无规则。艾莉看到脚下起伏不平的高山,马上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向他们袭来。  母子在距离地面1000米的空中失控地旋转
期刊
四月的南方,樱花招摇而放纵,微风轻拂,便红透了整条街道,漫过了半个天空。当陶荔再次出现在夏川面前时五年已经过去了。校友们又开始了喧哗。很多人笑着扯陶荔的长发:“怎么想起改头换面了,你的大背包呢。”  可夏川,却一直记得十六岁的那个夏天。  十六岁的夏天,图书馆后面的巨大榕树罩下浓重的影子,夏川和莲禧躲在清凉的树影中,两只柔软的手儿藤蔓一样纠缠在一起。  后来因为陶荔,莲禧再也不理他了。夏川恨死了陶
期刊
邮递员科尔巴巴先生对他自己的工作干厌了:他说邮递员整天东奔西跑,送的老是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它们能给人什么快乐呢?  有一回,科尔巴巴先生在邮局火炉旁边坐着睡着了。到了六点钟,邮局的门被锁上了,光剩下科尔巴巴先生一个人在里面睡大觉。  半夜的时候,他给一阵声音吵醒了,他以为是老鼠,可睁眼一看,却是邮局里的八个家神,他们在工作。科尔巴巴偷偷瞧着这些家神。  一会儿,公事办完了,其中一个家神建议打牌。“
期刊
从记事开始,我就知道自己同别人是不一样的。  别的孩子上学,都是爸爸妈妈接送,而我,每次背着大大的书包从教学楼出来,校门口的角落里,总是站着头发花白的你。  爷爷告诉我,爸爸去了遥远的异乡,当然,还有妈妈。  “那他们什么时候回来?”爷爷的眼中立刻落下一粒星光,他闪烁其词:“爸爸太忙了,不过,早晚会回来的,苗苗要有耐心等啊。”  我重重地点头,从此,更关注爸爸的故事。  镇子口上的老橡树知道我有多
期刊
1998年,我中专毕业,回到家乡云南南部孟南县勐马邮电所当邮递员。  一天送信时,我在路上遇到两个猎人,他们捉了一只猴子,我认出那是一只灰叶猴,国家的重点保护动物,我立即停下来给他们做工作,最后他们同意放了它。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冠冠”。后来我们经常见面。  2001年6月的一天,有几封要送往最偏远的勐阿寨的信和电报,工作一向认真负责的我毫不犹豫地上路了。路上又碰见了冠冠,我扔给它一些花生米,它吃完
期刊
一  野鸭阿西醒来时,发现自己在一只柳条编织而成的笼中。  猎人走过来,望着它,发出一阵怪笑:“我不会杀死你的,我要将你驯成一只出色的枪魅!”  这地方,有不少猎人将他们捕获的活的猎物加以驯导,使它们专门干将其同类引诱到他们枪口之下的勾当。它们被称为“枪魅”。   阿西哭了。阿秀在哪儿呢?阿西很伤感地望着笼外那片没有动静的天空……  一连三天,猎人没有给阿西一口食,一口水。  又过了两天,猎人出现
期刊
这些日子,林格有点心事重重的样子,当他走过艾玛的花园时,再没有从前那样阳光的笑容和清脆的口哨声。  “他怎么了,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事了吗?”艾玛不禁有些担心。  年近七旬的艾玛在这个镇上已经居住了五十多年了,自从两个女儿远嫁他乡后,她就一直独居。l6岁的林格是这个镇上的新移民,他没有父亲,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寒,但林格却是个坚强执着、乐观向上的年轻人,他一直勤工俭学。  这些日子,林格显然是遇
期刊
刘玉柱是刘家村的村民,也是飞鹰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今年14岁。在刘家村,刘玉柱是唯一见过世面的人。两年前,一大帮衣着光鲜的城里人出现在村里,来人当中一个曾叔叔给他讲了“一帮一”的助学计划,结了对,建立了通信关系。12岁的刘玉柱自那天起就有一个梦想,要让村里也建上一所漂亮的学校,到时候邀请城里的小朋友们过来玩就不会那么寒碜了。分手时,城里一个小朋友送给刘玉柱一盒漂亮的卡通铅笔,用到现在只剩下一根半了,
期刊
巴菲特每年都会从常青藤大学选择一个社团,让大学生们在他家住三天,跟他一起吃饭,参观他的工厂,向他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哥伦比亚大学的张裕雯在去年成为亲历者之一。   2009年4月29日,我们一拨女孩到了奥马哈小镇,聚集在巴菲特喜欢的一家餐厅。   这时,从门外进来一个头发银白的老头,身后停了一辆很小很破旧的道奇汽车。他笑着跟我们挥手说:“Hi。”一个女生大声喊:“他就是沃伦?巴菲特!”   我们的晚
期刊
明亮的阳光,涂刷在这片刚吐穗的稻田上。一只蜻蜓贴着稻芒低低地飞。停下来的时候,它喜欢站在一皮平阔而舒展的禾叶上,鼓凸着大眼眺望远方。它的长而透明的羽翼,一忽竖上脊背,凝然静默;一忽欢快地鼓动,使阳光变得更加缭乱、更加耀眼。但很快,它又飞起来,高高地飞起来——快接近云宵时,兀地转身,对着稻田俯冲。  有一双眼睛盯上了它——那是一双少年的眼睛。这是一位渴望飞翔的少年,有着禾苗般青翠的肤色,阳光般明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