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采集疑似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蛋鸭卵巢病变组织,经RT-PCR鉴定其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阳性.将组织处理液接种到SPF鸡胚并盲传3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连续传代10代
【机 构】
:
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 430070;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武汉 43007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集疑似感染鸭坦布苏病毒的蛋鸭卵巢病变组织,经RT-PCR鉴定其结果为鸭坦布苏病毒阳性.将组织处理液接种到SPF鸡胚并盲传3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连续传代10代后,病毒含量达到105.0ELD50/mL.为建立鸭坦布苏病毒病的发病模型,将分离到的鸭坦布苏病毒腿部肌肉接种蛋鸭,每日对鸭只采血并对分离的血清进行病毒分离,摸索鸭坦布苏病毒病的病毒血症规律;另外每日随机挑选10只感染鸭进行剖杀,观察卵泡病变情况,摸索卵泡病变规律.结果显示,感染鸭只第1~3日血清中病毒分离率均为100%,第4日病毒血症阳性率开始下降,第6日病毒血症消失;感染鸭只卵泡第3日开始出现变形、破裂或出血等病理变化,第8~10日病变率达到100%.本研究建立了一种鸭坦布苏病毒感染产蛋鸭的发病模型并确定了发病评判标准,为鸭坦布苏疫苗的免疫效果评价提供了基础.
其他文献
犊牛早期断奶已成为规模养殖场提高奶牛、肉牛养殖水平和效益的重要技术之一,随着犊牛早期断奶补饲技术的不断深入,对犊牛的断奶时间、补饲水平以及饲养管理技术的积累都取得
近年来,玉米等原料在水产饲料中的添加比例不断增高,其容易滋生的霉菌毒素对水产动物的危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对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控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本文介绍了霉菌毒素的产生和分类以及常见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对水产动物的危害;从优选和培育抗性品种、植物生长期、植物收获期、饲料原料存储加工运输过程、加强污染检测等方面提出了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简述了饲料中霉菌毒素的脱除方法:吸附法,化学法,微生物法。
大量研究表明,在蛋鸡饲粮中添加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可以生产富含DHA的鸡蛋。DHA是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之一,必须从食物中获取。裂殖壶菌作为初级生产者,富含DHA,成为开发DHA鸡蛋的最佳来源。目前,我国对裂殖壶菌在蛋鸡上的应用研究开发相对较少,文章就裂殖壶菌产DHA的优势以及蛋鸡上的应用和前景等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更加深入地开发利用裂殖壶菌提供参考。
本试验选取2020年10、11月牛场的新产牛群,在饲料中添加混合型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刍旺GX,每日添加量40 g/头,10月1日正式饲喂2个月,比较2020年8-9月与10-11月牛场奶牛的DHI生产性能。数据测量如下:奶牛的产奶量平均单产提高了0.8 kg,其中头胎母牛平均单产提高了1.5 kg、经产母牛平均单产提高了1.8 kg;体细胞数降低了32.8万/mL,乳脂率降低了0.79%。说明在饲料中添加酶制剂刍旺GX,能有效提高生产母牛的采食量,减少产后母牛发病,促使奶产量稳定和提高。建议在奶牛饲料中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