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创造

来源 :当代思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是人类所特有的。人类的创造活动与整个世界一样,它的运行、它的力量、它的成果已经成为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物,成为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成为现实世界发展的基础,也必然成为哲学的基本范畴。
  自然界给予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但不是所有条件。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改变自然界,创造自身生存发展的条件和空间,从而在世界上已经形成了两个世界:一个是未被人改造的世界(简称“自在世界”),一个是被人类改造过的世界(简称“自觉世界”)。我们虽然肯定人类改造过的世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同时我们认为它也是整个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二者共同组成了这个现实世界。自觉世界的发展变化我们不能把它排除在整个世界之外。在我们眼前展现的世界不仅仅是一个自在世界,更多地大量地是自觉的世界。自在世界是客观的存在物,自觉世界同样是客观存在物。我们不能否认这些现实。否认了自在世界的存在,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否认了自觉世界的存在,同样也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
  自觉世界是由自然界发展而来的,但又不是自然界自发产生的,而是通过人类的创造产生的。自觉世界与自在世界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包含了人类的创造,一个没有包含人类的创造。没有人类的创造就没有自觉的世界。自然界的发展产生了人类,人类的本质特征是创造,创造作为一种意识参与的人类活动是世界多样性发展的必然结果,世界的辩证存在和发展方式我们不能简单化、单指化。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类的需要越来越多,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创造也越来越成为人类发展最重要的东西,成为自觉世界发展的基础,成为自在世界不断向自觉世界转变的关键。如果我们翻开人类的发展史,无一例外地都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否认它就是否认人类的整个历史。难道不是这样吗?
  旧式唯物主义不能同意这种说法。他们认为这样会破坏唯物主义一元论贯彻到底的理论体系,认为人类的创造活动既包含物质性的活动,又包含精神的因素,把创造作为世界发展的基础,就要犯二元论的错误。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这种简单化、机械化、教条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处理,既不能改变自觉世界存在的事实,也不能解决一元论体系中的种种矛盾,只能给唯心主义留下生存的空间。
  创造在哲学中存在的理由不是用旧式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能够理解的,我们应当承认在目前许多教科书中仍然包含着一些甚至是浓厚的旧式唯物主义的思考方式。这不仅限制了对新观念的接受,而且限制了哲学的发展。“哲学的改造和改造的哲学”将成为现实哲学发展事业的迫切任务。把创造的思想引入哲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从哲学的本质目的上讲,许多哲学没有直接反映哲学的真正目的。哲学应当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讲到,哲学是僧侣们的一种高智商的游戏,它是无用的。自哲学产生以来,哲学始终没有脱离高智能的智力游戏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世界观方面的高智能游戏的学问。哲学无用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马克思在《费尔巴哈提纲》中提出了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根本目的。
  一门哲学中游戏的成分有多少,改造世界的成分又有多少,不在于哲学书说自己的哲学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而在于它的理论是不是反映了改造世界过程。改造世界的核心是创造。哲学如果只是机械地跟随着物质世界发展,重复着世界的变化来开展研究,这只能是一种复制过程。“复制哲学”只是一种低水平的哲学理论,只是一种“自然宿命论”的表现。如果把创造这一基本概念引入哲学将使哲学本质意义发生改变,将提升哲学理论的层次,将充分体现改造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和目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更是根据人类的需要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改造世界的学问。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是研究自在世界向自觉世界转化的最一般、最普遍的规律。哲学的功能是什么,是提供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智能、一种享受来不断鼓励、激发、创新、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从哲学基本结构上讲,过去的哲学注重于认识世界,注重于对过去实践的认识,而往往忽视正在发生变化的世界,忽视正在进行的实践,更忽视将要产生的人类实践和未来的世界。这是哲学的重大缺陷。人类认识过去的世界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固然重要,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现在的世界,认识未来的世界;体会人类过去的实践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然而,更有意义的是体会人类现在的实践和未来的实践;人类享受世界的过去,享受世界的现在,最关键的是能否享受世界的未来。这些问题早就向哲学提出来了,但是受哲学原有的基本结构的限制,这个问题总是解决得不好。不解决这一问题哲学只能走向窒息和僵化。自然界的发展给予了人类创造世界的机会,给予了人类创造世界的条件——智慧,哲学为什么不好好地利用这些来为自身的发展去创造美好的前景呢?
  从哲学的基本范围上讲,哲学产生时,人们把哲学称之为聪明学、智慧学。因为那时哲学是一个开放性、探索性、具有创造精神的理论。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想追求一个永恒的哲学理论,并用一个“完美”的体系来表现它,结果事与愿违,聪明反被聪明误,智慧反被智慧的圈套所束缚,哲学的理论变得越来越僵化,主要原因是忽视了世界的变化和人类实践的发展,把创造和创造精神排除在哲学之外。所以,聪明和智慧往往不能在哲学中表现出来,僵死教条的东西往往充满哲学理论。创造是聪明和智慧的集中表现。创造介入哲学,哲学接受创造,是哲学理论范畴发展的必然。
  从 哲学的指导意义上讲,由理论指导的人类实践,可以创造出成功,也可以创造出失败。人类认识就是在成功与失败的交错中不断走向真理。因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对未来的预见不可能一次达到绝对真理性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人类需要智力的竞赛、理论的拼搏、实践的发展,需要哲学引导人们把智慧发挥到极点,把智力从一个极点上升到另一个极点,把实践从一个层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使人类更智慧、更聪明,从而产生出更强更大的创造力。这是哲学意义所在、价值所在。虽然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非真理的认识,但非真理的认识并不是非价值的认识。哲学理论既反映真理性的要求,又反映创造性 、探索性的要求。真理性的要求是人类成功经验的理性思考,探索性的要求是开创人类新前途的理性思考。我们不能因为强调真理性,而放弃探索性。不能因为害怕理论预见的失败,而拒绝创造。否则,哲学就要失去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和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本意,将失去智慧学、聪明学的真正含义,将失去它存在的最重要的价值理由。
  总之,人与自然的矛盾始终存在,在解决这一矛盾时,人类需要不断地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创新着自己的前途,改变着自己的命运。没有创造就没有历史,没有创造人类就不可能成为万灵之长,没有创造就没有人类发展和不断实现人类的终极目标。创造是世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的核心,是人类认识的本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伟大在于创造,哲学的伟大在于开发创造。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其他文献
社会主义社会有竞争,也有合作。合作是题中应有之义,竞争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近二十多年才被认可的。社会主义允许开展和保护竞争,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竞争观的一大创新。为什么要这么做,竞争与合作又是什么关系,它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有什么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    一    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  竞争,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词语和现象。我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使用了。庄子《齐物论》就说过“有竞
建立了同时测定生物转化体系中香草醛和异丁香酚含量的方法。用体积比为4:3:2的正己烷:氯仿:乙醚为展开剂,碘结合2,4-二硝基苯肼为显色剂,香草醛和异丁香酚的Rf值分别为0.450和0.715;线
目的建立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HFpEF)大鼠模型;检测HFpEF大鼠心肌锌离子浓度及锌转运体Zip14表达的改
赣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鱼类资源极为丰富,赣江中下游也是洄游鱼类重要栖息地、产卵场及育肥场,对鱼类资源保护和江西省渔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水利枢纽建设一直被认为是
中共中央制定科学发展观,并将“以人为本”确立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缓解直至基本消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社会等五大发展失衡的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是完成执政理念飞跃的需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这就是将“以人为本”确立为战略指导原则的现实的和历史的根据。将“以人为本”确立为战略指导原则,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恢宏主题——也是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马克
本文简述了在医学院校实施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我校在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并对我校医学物理学双语教学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煤炭资源高强度大规模的开采,为我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致使矿区地面沉陷、地下水水位降低、地下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