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兴农、开发兴农”战略

来源 :吉林农业·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uang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衡南是生态福地。有万鸟和鸣的江口鸟洲,有古木参天的岐山森林公园,有碧波绿洲之称的近尾洲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被誉为“衡阳第一祠堂”的王家祠堂等。衡南是农业大县。粮油、畜禽、林果、棉烟等产量高、质量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百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农机作业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示范县”、“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县”、“全省烟叶生产重点县”。
  衡南县因地处南岳衡山之南而得名,1952年从原衡阳县析出,始称衡南县。全县辖22个乡(镇)、1个办事处,375个行政村、72个居委会;总面积2619平方公里,总人口110万。衡南是交通要地。东南西三面环抱衡阳市区,境内有1个机场(南岳机场)、2条国道(G107、322)、3条省道(S214、315、316)、4条河流(湘江、耒水、蒸水、舂陵水)、6条高速(京珠、衡枣、衡大、潭衡西、衡桂、娄衡)、7条铁路(武广、京广、衡茶吉、怀邵衡、瓦松、湘桂及复线)。衡南是生态福地。有万鸟和鸣的江口鸟洲,有古木参天的岐山森林公园,有碧波绿洲之称的近尾洲国家湿地公园,以及被誉为“衡阳第一祠堂”的王家祠堂等。衡南是农业大县。粮油、畜禽、林果、棉烟等产量高、质量好,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百个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全国农机作业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示范县”、“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示范县”、“全省烟叶生产重点县”。
  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厚植重农氛围,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到重中之重位置,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尤为注重工业反哺农业、市场助推农业这一发展思路,不断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不断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省农委、市农委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始终坚持“科技兴农,开发兴农”战略,着力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农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自2009以来,五度跻身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行列。“十二五”期间,全县年均粮食总产在60万吨以上,地区农业生产总值由2010年的67.93亿元增至2015年的116.85亿元,年均增速9.8%;人均GDP由2010年16110元增至2015年的29390元,年均增速12.7%。
  一、多点创新,加快大宗农产品结构调整
  粮丰则农稳,农稳则国安。在确保“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大宗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我们不断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生产方式的调整,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推进产业规模经营,带动集聚发展。一是创新粮食生产方式。在落实农业“三项补贴”改革政策,稳定粮食总产的前提下,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制”战略。主要是严控耕地抛荒,严守耕地红线,严保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划定了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加快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地力提升行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力度,加大水稻集中育秧、湘米产业工程和“四双”攻关等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农民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确保年均粮食播种面积在160万亩以上,年均产粮60万吨以上,优质稻年均递增10%以上,亩平产量实现“双增一百”的预期目标。二是调优经作生产结构。突出“三品两化”结构调整,建设一批具有衡南地理标志性经作生产基地。扎实推进园艺作物“三品”提升行动和标准果茶园建设,加强“青花河”流域油菜产业带建设,重点抓好原种场莲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松江湘健果业标准园、栗江广林农业玫瑰园、栗江绿贝食用菌生物科技园、云集森本特种农业示范园、江口九龙农业生态园、近尾洲莲湖湾农耕文化生态休闲园、宝盖特色农业观光园等7个经作产业园区建设,抓好“大三湘”油茶、“绿彤”茶叶、“绿贝”香菇、“湘健”蜜柚、“雁蓝”蓝莓、“玉泉”冬枣、“鑫宝”白果、广林“玫瑰”等具有衡南地域特色经作品牌认证和推广,进一步优化经作布局,使经作生产向特色化、多样化、高品质方向发展。三是做大蔬菜产业规模。围绕牢牢守住本地菜70%自给率底线和建设衡阳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基地目标,种植蔬菜40万亩(复种)。重点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创建高标准、高质量,智能化、规模化的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云集、三塘、咸塘、泉溪4个高标准蔬菜基地1万亩,向阳、廖田、茶市西(甜)瓜2万亩,柞市、岐山姜芋、野菜1000亩,茅市、栗江食用菌1万平方米。
  二、多元服务,大力培育规模经营主体
  截至目前,全县已工商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72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918家,民政登记专业协会3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数量居全市首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30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65%;种粮大户1088户,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10万亩,占耕地流转面积22%。一是强化政策扶持服务。为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能力,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财政扶持。县财政每年扶持项目10个,扶持资金30万元。对粮食生产合作社每年财政拿出600万元扶持生产,200万元对购置农业机械进行累加补贴。种粮大县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用于扶持种粮大户。每年争取中央、省扶持项目5个以上,近几年来共争取扶持资金761万。争取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重点扶持3个,项目资金500万元。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优先用于改善专业合作组织生产条件,共用于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达1480万元,国土整理资金用于油茶合作社5800余万元,为社(会)员建造沼气池280口。二是强化金融支持服务。下发了《衡南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等级评定实施方案》,对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信用登记评定,逐步建立信用体系,开展信用贷款。建立了“三农”金融服务中心,力争在今年内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担保公司担保贷款等金融服务“三农”产品。出台了“政银保”贷款政策,即:银行贷款收不回的,由县财政承担10%、银行承担20%、保险公司承担70%的本金,化解金融风险。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金融机构贷给新型农业主体1.27亿元,2016年已贷给8400万元。三是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县农村经营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了“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县里建立了农业信息预警中心,各乡镇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站,各村建立了村级益农信息社,打造“新网工程”。以“田田圈”为代表的农业电商平台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现已建成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烟花爆竹、再生资源五大网络配送中心2个,连锁网点416个,再生资源网点47个,为新型农业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四是强化素质提升服务。全县分期分批组织合作社成员参加“绿证培训”、新型骨干农民培训,鼓励和支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合作社理事会人员和骨干成员,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学历教育。2011年县人大议案把新型经营主体成员培训列入县人社局就业培训和农业“阳光工程”培训计划,全县已在164个合作社开展了生产技能培训。近年来,每年由县财政拨款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财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使合作社成员文化知识水平进一步提高,合作理念进一步巩固,成为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社员。五是强化指导监管服务。衡南县在有条件的新型经营主体中积极推行生产标准化。合作社根据当地资源和区域优势,市场准入的要求,制订并执行一套符合实际的生产操作规程,社员按标准化要求生产。目前,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已经注册的商标有“绿彤”牌有机茶、“乡贝”牌食用菌等商标,其中“喜雁四件宝”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绿彤”有机茶已通过欧盟认证并获自主外贸权,“银鸽”系列熟食和“绿彤”有机茶荣获省农博会银奖,并通过省食品安全QS认证。县、乡两级建立健全了流转档案、农民专业合作社档案,乡镇经管站已为43%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记账、代税务申报和工商年度信息公示。
  三、多方联动,全面激发农业龙头企业活力
  落实市政府“十百千万”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通过“双联”、“银企座谈会”等有效平台,大力鼓励和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2015年底,衡南县已有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注入资金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50亿元,农产品加工值达185亿元,农产品加工值占农业产值比达到1.75∶1。一是壮大龙头企业。2012年,衡南县市级龙头企业由10家增加到38家,伟利食品进入了省级龙头企业,实现了省级龙头企业零的突破。2014年,衡南县已有市级龙头企业45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一次性新增省级龙头企业4家,占全市新进省级龙头企业的三分之一,打破了全省一次性进入省级龙头企业数量的历史纪录,被评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二是提升企业规模。2015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的有6家,年产值过亿元的有8家,5000万元的达15家,年税收过900万的达1家,进入龙头企业就业人数11000人,带动农民致富达4万人。三是聚集园区效应。把县工业集中区作为承接龙头产业发展的有效平台现,已有农产品加工企业31家,龙头企业3家,其中省级2家;三塘加工产业园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6家;江口镇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四是强化品牌战略。全县注册“三品一标”产品达85个,专利达43个,国家和省、市农产品博览会奖金产品28个,省级著名商标9个。“三品一标”产品覆盖面积达总面积的60%。其中大三湘油茶符合国家专利17项,杨裕兴面业是湘南地区唯一的非物流文化遗产国家级“百年老字号”企业,宝盖绿叶茶业的“绿彤”被农业部认证为有机产品,伟利食品的“金欣”大米,绿贝生物的“乡贝”香菇为市级名牌产品,广林农业的玫瑰精油、蜂蜜被中央国家老干部健康促进中心认定为指定产品。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农机推广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机具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其中农机维修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何提高农机维修的整体水平,确保农机的正常作业能力,促进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的目标实现,是农机工作者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重点针对长春市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农机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农机;维修;行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肉羊产业是乌拉盖管理区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现代肉羊产业,改进经营管理方式,完善产业链条和提升肉羊优质品牌,对进一步促进农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护草原生态、增加农牧民收入、加快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接产冬羔过程中,充分利用冬季劳动力较为闲置的时间空隙,在羔羊接产后提前补饲,加强日常管理,使冬羔获得充足的生长时间(大约8个月左右),大幅度增加出栏体重,增加收入。现将
期刊
摘要:对菜豆中两种重要检疫性细菌——菜豆萎蔫病菌和菜豆晕疫病菌检测方法进行研究。比较菜豆萎蔫病菌和菜豆晕疫病菌的检测方法,结果表明: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应用于菜豆检疫性细菌检测,可实现快速现场检测,且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保障国家农业生产安全、保护我国农村菜豆种质资源的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菜豆萎蔫病菌;菜豆晕疫病菌;检测;温扩增技术  基金项目:吉林工商学院基金项目(院理科合字〔2015〕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宜春市某乡镇粮管所办公楼综合防雷工程为实例,通过对该建筑物所处气象、地理、地质、土壤、环境、建筑结构、设备、综合布线的勘测,分析雷击损害的可能性。依据防雷规范,设计该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工程。  关键词:电子;信息系统;综合防雷;实例  中图分类号: TU89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8.080  随着电子信息化程
期刊
摘要:为提高《发酵工程及设备》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与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加强、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及考试评价多元化体系的建立等方面,提出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发酵工程及设备;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4010915)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
期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农村一二三业融合发展推进工作方案》、《农村一二三业融合发展先导区推进工作方案》在我省顺利实施,8月26日,省农委组织开展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培训活动。省农委副主任包维国出席并主持此次活动。各市(州)农委、长白山管委会环资局,公主岭、梅河口、珲春市农业
期刊
108.拖拉机耙地作业时应注意些什么  拖拉机耙地作业时,任何人不准在耙组前穿越;复式作业时不准用耙架拖带农具;牵引耙作业时不准急转弯,回转半径不准小于5米,不准倒退,悬挂耙作业需转急弯或倒退时,必须将耙升起;耙地作业时不准用硬杂物加重;耙组运输时须卸下配重调至运输状态,装上运输轮,慢速行驶或车载;在耙地作业出现严重拥土、拖堆时,不准强行作业。  109.拖拉机播种作业时应注意些什么  (1)拖拉
期刊
1.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  为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2015年,国家启动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要调整措施是:一是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期刊
摘要:此文对开封市地表水的水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河流中V、Cr、Zn、磷酸盐的含量均高于对照样。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开封市地表水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河流污染较为严重,其污染顺序依次为:护城河>化肥河>惠济河>黄汴河>马家河;位于老城区河流中重金属含量均较低或无污染;位于城郊工业区的化肥河污染较为严重。  基金项目:
期刊
村村有路灯,户户通油路,家家用上天然气、自来水,全域垃圾实现一体化处理……“什么叫小康?城里人有的,我们都有;城里人没有的,我们也有,这就是小康!”果树荫下,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大荒乡得胜村农民说。近年来,盘锦市突破城乡界限,坚定而扎实地将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顶层设计 规划城乡一体大格局  2009年12月,盘锦成为辽宁省首个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验区。该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