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红场:但见解时心醉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g66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斯科曾是共产国际的革命中心,被西方社会称作“红色帝国之都”;“红场”是漂亮的广场,却被西方的翻译家翻译成了“红场”;克里姆林宫的外墙是红色,与之一墙之隔的俄罗斯历史博物馆外墙是红色,瓦西里大教堂的外墙也是以红色砖块为主……这独一无二的红,仿佛能让人触摸到俄罗斯人特有的豪壮,这俄罗斯式的红,一直红到人的心底。
  
  古老的红色之都——莫斯科
  波光粼粼的莫斯科河像一条蓝色丝带,静静地从城市中间流过;克里姆林宫的尖顶和众教堂巨大的金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古老建筑和现代建筑在白桦树影中显现……这就是红色之都,莫斯科。作为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
  夕阳西下时的莫斯科,是俄罗斯巡回画派笔下的一幅油画,大片的林木、斯大林式建筑,以及诸多东正教大教堂的洋葱顶,勾勒出城市绝美的线条。莫斯科是世界上绿化最好的城市之一,树丛和人工湖比比皆是,掩映着上千座金碧辉煌的历史古迹和错落有致的现代建筑。莫斯科在希腊语中为“城堡”之意,斯拉夫语为“石匠的城寨”。
  
  红场500年 铸就俄罗斯的心脏
  红场是莫斯科的中心,是来莫斯科的游客必去之处。红场也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步入红场等于步入了俄罗斯精神家园的大门,红场的一切同样代表了俄罗斯民族悠久的历史。虽历经多次改建,但仍然保持原样,古老而神圣。红场的地面用黑色的条石铺就,凸凹不平,却一尘不染,俯下身去触摸这些冰冷润泽而坚硬无比的石头,依稀可以看到19世纪初拿破仑大军焚烧莫斯科的熊熊大火,看到库图佐夫将军击败法军凯旋后在这里接受群众欢呼的身影……
  红场因莫斯科保卫战而扬名,但“红场”这个名字的由来却不是因为“共产党”“苏联红军”或是“革命”,其实,早在1662年“红场”就叫这个名字了。在古俄语里“红色”一词有“美丽”的意思,红场即美丽的广场。
  莫斯科红场的国际知名度远远大于天安门广场,可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面积连天安门广场的1/5都不到。长695米,宽130米,总面积约9.035万平方米,长方形,南北长、东西窄。来到这里,你会发现红场还真是挺“红”的——周边“红色”的建筑比比皆是,可谓满目皆“红”。
  
  红场大阅兵 几十年不变的传奇
  到上世纪20年代的苏联时期,红场与邻近的瓦西列夫斯基广场合二为一,红场自此被扩张到现在的规模。1923年5月1日,苏联首次在红场举行阅兵,受阅部队由步兵师、骑兵师、特种装甲分队和飞行队组成,列宁和托洛茨基检阅了刚刚成立的苏维埃红军部队。
  红场的光环就这样安静地覆盖着苏联,直到1941年,这里的安宁再次被打破:苏联遭到德国纳粹的闪电突袭,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1941年11月7日,德国铁骑兵临城下,此时莫斯科的苏联政府已经撤走,但斯大林仍坚持举行了纪念十月革命24周年的阅兵典礼,所有受阅部队在典礼后立即开赴战场——红场,这个俄罗斯的心脏燃烧起来了,通过这一次阅兵,苏联的军心民心得到了极大的鼓舞。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标志着希特勒闪电战的彻底破产,是德军在二战中的第一次大失败。1945年6月,红场上举行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大阅兵,声势浩大。当士兵将缴获的纳粹军旗放在列宁墓前时,整个莫斯科都在哭泣。红场,此时又承载了整个俄罗斯民族的热血与泪水……
  冷战结束后,俄罗斯于1994年正式恢复了红场阅兵,并延续至今。或许,每一次阅兵的武器装备在变,战士的面孔在变,但是俄罗斯人的坚毅面容,以及红场中跳动的斯拉夫之心,从不曾改变。
  拜访俄罗斯历史的见证者:克里姆林宫红场西面就是俄罗斯的心脏:克里姆林宫。一个俄罗斯谚语这样形容雄伟庄严的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地上,唯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唯见遥遥苍穹。”克里姆林宫为红场最主要建筑,是俄罗斯民族最负盛名的历史丰碑,也是全世界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它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接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呈三角形,周长2000多米。克里姆林宫初建于12世纪中期,15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时初具规模,之后逐渐扩大。16世纪中叶起成为沙皇的宫堡,17世纪逐渐失去城堡的性质而成为莫斯科的市中心建筑群。
  克里姆林宫是俄罗斯世俗和宗教的文化遗产,它既是政治中心,又是公元14世纪~17世纪俄罗斯东正教的活动中心。这里过去是统治俄罗斯帝国的多代君王的皇宫,十月革命后是苏联最高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所在地,今天又是俄罗斯的总统府(议会和政府现已迁出克里姆林宫)。可以说,从13世纪起,克里姆林宫就与俄罗斯的所有重大政治事件有关。
  在这里,伊凡雷帝开始了他的恐怖统治,拿破仑注视着莫斯科燃烧,列宁实施了无产阶级专政,斯大林清理了他的阶级队伍,赫鲁晓夫抗击了冷战,戈尔巴乔夫实施了改革,还有,叶利钦创造了新俄罗斯。它见证了俄罗斯从一个莫斯科大公国发展至今日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国家的全部历史。
  克里姆林宫的中央是索皮尔雅娜广场,周围环以历史、艺术和纪念性建筑,中心是大伊凡钟楼,高81米,曾经是莫斯科最高建筑。钟楼旁有一沙皇钟,号称世界最大,重200吨。附近一件16世纪的奇迹是沙皇大炮,长5.35米,口径40厘米,重40吨,本用于守卫莫斯科河渡口与斯巴斯基大门的,但一直没发射过。克里姆林宫,既是最富丽堂皇的帝王住所,又是坚固的堡垒,还珍藏着大量的文物。它与红场一起构成了今日莫斯科最迷人的风景线,让各地游客流连忘返。
  克里姆林宫这一世界闻名的建筑群,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誉。它像是一部巨大的词典,详尽的记录了俄罗斯的历史。世界上很少有其他地方会给人以如此的历史厚重感。一趟克里姆林宫之行,一定能为你解答许多新旧俄罗斯之谜。
  
  完美的教堂建筑:瓦西里大教堂
  瓦西里大教堂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的红场南端,紧傍克里姆林宫。
  瓦西里大教堂曾叫圣母大教堂,后因一位叫瓦西里的东正教修士曾在这座教堂苦修终生,于是改名为瓦西里•勃拉仁内大教堂。“勃拉仁内”在俄语中是仙逝升天的意思,所以有人就干脆称此教堂为“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其实这座以“瓦西里”命名的教堂纪念的对象并不是瓦西里修士,而是一次战争。据史料记载,1552年,在伊凡大帝的带领下,俄罗斯人打败了鞑靼人,吞并了喀山汗国。传说在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由于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争进行得十分顺利,为纪念这8位圣人,伊凡大帝下令修建了瓦西里大教堂。
  红场上的瓦西里大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最华丽的建筑之一,很好地显示了16世纪俄罗斯民间建筑艺术风格。整座教堂由9座塔楼巧妙地组合为一体;在高高的底座上耸立着8个色彩艳丽的塔楼,簇拥着中心塔。中心塔从地基到顶尖高47.5米,鼓形圆顶金光灿灿;棱形柱体塔身上层刻有深龛,下层是一圈高高的长圆形的窗子。
  不像西欧的教堂有正面、侧面和背面之分,瓦西里教堂的任何一面都是正面,西方教会的教堂的平面是纵长横短的十字,而作为东正教教堂,它的平面是呈正“十”字形的,这与它的正八边形结构很吻合,同时也显出它与西方教会教堂的差异。当然,东正教教堂并不都是八边形结构,瓦西里大教堂之所以如此设计,据说是为了纪念喀山战役期间的8位圣人,那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圆顶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最惹眼的是教堂圆顶的色彩,徐志摩曾说过,这教堂的花顶是“从未见过的一堆光怪的颜色和一堆离奇的式样”,看着就“像是做了最古怪的梦”。
  从建筑规模上看,瓦西里大教堂在世界教堂建筑中是排不上号的,它算不上雄伟,其内室显得有些简陋和狭小,但它的独特与美丽却足以让人们忽视这些缺点。我想,建筑师在教堂的外形上如此地挥洒才情,也许是想向人们暗示,这座教堂不是供上帝居住的房子,而是让爱美的世俗中人来观赏的艺术品。
  
  历史博物馆
  红场的北端,是红砖银顶的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修建于1873年,1883年向公众开放。古典主义风格。馆里的展品和档案材料丰富多样,向人们展示了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侧面,全方位介绍俄罗斯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博物馆里有最完整、最丰富的古币收藏室;有大量的出土文物,还有俄罗斯、东方和部分西方的武器,俄罗斯和外国的服饰织物,农用工具,木制家什和其他的雕花和彩绘木器,陶瓷和玻璃制品。另外,馆中还分门别类地收藏着大量描绘历史人物、事件、特点、建筑等等的绘画,而且有历史地图,民情风俗档案,各种手写本、古印本等等。
  
  列宁墓
  列宁墓坐落在红场西侧,在克里姆林宫墙正中的前面。1924年1月27日建成,最初是木制结构,1930年改用花岗石和大理石建造。卫国战争后,装有列宁遗体的水晶棺重新更新了。列宁墓一半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体表是阶梯状的3个立方体,由红色花岗石和黑色长石建成。陵墓体积为5800立方米,内部容积为2400立方米。墓前刻有“列宁”字样的碑石净重60吨。墓顶是平台,平台两翼是可容纳万人的观礼台,每当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观礼台上观礼指挥。沿黑色大理石台阶而下,可进入陵墓中心的悼念大厅。列宁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铺有红色党旗和国旗的水晶棺内,身穿黄色上衣,胸前佩戴一枚红旗勋章,脸和手都由特制的灯照着,清晰而安详。悼念大厅定期对外开放。
  距列宁墓不远,有列宁博物馆,里面珍藏有列宁的遗物和列宁的传记等。在列宁墓和克里姆林宫墙之间,是前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墓地。
  列宁墓的后面与克里姆林宫红墙之间,有12块墓碑,分别是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捷尔任斯基等前苏联政治家。斯大林的遗体最初也在列宁墓里,1962年10月31日被移出列宁墓,安葬于列宁墓的后面。
  
  无名烈士墓
  无名烈士墓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牺牲的无名英雄而建造的,修建于1967年胜利节前。它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亚历山大花园里。正面朝北、东西走向的深红色大理石陵墓上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造型简洁明快,庄严肃穆。墓的两侧置放了两座玻璃岗亭,亭前站着两名神情庄重的持枪哨兵,昼夜为烈士守灵。这便是俄罗斯妇孺皆知的“全国第一岗”。据说这“第一岗”原来设在列宁墓前,1993年底被撤掉了,现在安排在此。最引人注目的是每小时一次的换岗仪式。烈士墓西侧排列着12座长方体花岗岩标志物,逐一镌刻着卫国战争中12座英雄城市。外国领导人到访俄罗斯,都要到这里来献花。
  这次的莫斯科红场之游,我不仅领略了这里景观上的红色魅力,更是进一步了解了莫斯科的红色文化,红色历史,它不仅是俄罗斯历史的见证,也是莫斯科人的骄傲,它就是这么“红”。
其他文献
梧雨  国际旅游摄影俱乐部理事  河南省三门峡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干部    三门峡黄河湿地,是河南省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区内有动物867种,其中鸟类175种。近年来,三门峡对当地自然生态资源格外呵护,使湿地、林木、土地等资源环境有很大改善,每年成千上万的白天鹅到这里过冬,已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白天鹅栖息地。  白天鹅是一
期刊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邵华主席生前曾对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的工作多次做过肯定和鼓励——“是一支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向上的队伍”。    河北省女摄影家协会成立于1988年,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以女性为主体的摄影组织。河北省女摄协的成立使河北广大的女性摄影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社会群团组织,女性摄影步入了一个新阶段。  河北省女摄协成立22年以来,女性摄影工作者不断溶入到这支队伍里来。1988年成立之初不足百名会
期刊
阿尔巴尼亚,之所以被称为“上帝撒下的最后一粒沙子”,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还未被破坏。古树成荫的城市街道,是城市历史悠久的符号;在盛夏季节,度假、休闲为一体的海滨浴场,是阿国人和游客必须光顾的地方;洒落在各地的古城堡、古教堂等遗迹,承载着这个国家灿烂的历史文化。宜人的气候,清新的空气,还有迷人秀丽的自然风光,尤其是历史上饱尝被侵略之苦的阿族人,那种热情诚实、善良的民族性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期刊
摄影/紫云、浩嘉    精神是自由和快乐的    背包客背上行囊,就是把梦想、新奇、辛苦、欢欣一起放到了里面。背起背包去旅行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一名背包客?《背包十年》的作者小鹏说:为了在年华老去的时候不鄙视自己。  世俗的眼光不重要,内心的声音才重要。这就是3N旅行的主角——背包客。  从旅行时间上来看,目前中国背包客大多数处于“放风型”,由于中国政府实行的黄金周假期制度,大多数背包客都集
期刊
2011年是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协会为会员积极搭建创作平台,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摄影活动,充分发挥协会作用,通过采风活动、影展观赏、专家讲座等方式,为全国的女摄影家会员们服务。而会员们积极参与、创作、交流的热情也是协会发展的动力。经过对会员一年所发来作品的整理,我们惊喜地发现,协会藏龙卧虎,好片佳作比比皆是。  本期,我们编辑了部分会员新进创作的优秀作品,在“女摄影家”专栏中进行展示
期刊
我们这次要探寻的鸟儿,在那遥远的川西藏区甘孜……  甘孜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的西北部,是康巴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最大的藏区。甘孜,藏语意为“洁白美丽”。这里有世界罕见的低海拔现代冰川奇观及大冰瀑布的神秘;有千姿百态巍峨连绵的雪峰和金山撒辉的壮观;有青山草滩颠连一气延伸到绰约云影中浑然一体的原始森林;有一览无遗环绕冰山秀水百花胜开绮丽斑斓牛羊成群的大草原。当然,那里也有我们
期刊
多数人都知道日本春天赏樱花是全民盛事,不知道日本秋天赏红叶其实也举世闻名,这两个走进大自然放松身心,大饱眼福的活动是日本国民的习俗和骄傲。随着赴日旅游热的到来,到日本赏红叶也成为各国游客首选。  在日本,就像春天亲朋好友相约,带着便当去赏樱花一样,在秋天也是呼朋唤友携亲,带上野餐食品走进田野山川,一边喝清酒,一边赏红叶,这是他们庆祝秋天到来的独特方式。  纬度的原因,日本的秋天显得漫长,枫树、山毛
期刊
德爱克发Agfa Optima 500系列,镜头Sensor1:2.8/42cm,Paratic,左手柄上弦。全自动感应相机。1966年产。  在170年前的法国,皇室贵族们会在太阳底下站上30分钟以得到一张自己的照片。那些老相机曾收藏旧日许多影像,如今自身也变成了玩家的收藏。  老相机是一个时代的珍贵档案。每把玩一架老相机就是回顾一个时代,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文化、技术的特征。与其他主流收藏相
期刊
           
期刊
北戴河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已是盈盈凉意,消暑天堂的游客们如潮水般退去,凸显出海岸的伟岸和沙滩的空旷。但也有例外,9月滨海的凉意对俄罗斯人似乎更有吸引力,赤条条遍布黄金海岸绝大多数的是兴高采烈的俄国人。  近年来,俄罗斯远东逐渐富裕起来的居民十分喜爱中国的秦皇岛和海南两个度假圣地,而秦皇岛不但海滩沙优水美,而且离俄罗斯最近,消费适中,飞机直航,加上历史渊源,就成了许多俄罗斯人度假消暑的首选之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