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地土壤对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gramme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3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山东东平3种典型质地土壤高产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中壤土的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均高于轻壤土和重壤土;中壤土小麦冬前和返青期的分蘖和次生根数较高,成穗率也较高,籽粒产量最高。
  关键词:小麦;不同质地土壤;生长发育;籽粒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2.10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084-04
  土壤是小麦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等诸因素的载体。不同质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机械阻力、颗粒组成和总空隙度都不一样,这些因素通过影响水、气、热和营养在土壤中的含量和移动而影响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形成[1~3]。李潮海等(1996)[4]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认为粘壤土水气热状况较好,小麦籽粒灌浆时间最长,千粒重最高,产量最高;砂壤土水热状况最差,小麦籽粒灌浆时间最短,千粒重最低,产量最低。杜春莲(2004)[5]研究表明,发展强筋小麦的首选土壤类型是棕壤,其次是褐土,同时要选择肥力营养较均衡的中壤或偏粘地块。而有学者研究认为,在同一自然气候条件下,土壤基础肥力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要大于土壤类型本身对产量的影响[6]。土壤类型对小麦产量有较大的影响,然而由于研究地点和条件的差异,研究结果不甚一致。本试验选取东平县典型的3种土壤质地类型为对象,具体研究其小麦的分蘖、次生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以期探讨小麦高产形成机制,为高产小麦创建土壤质地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1.2 取样与测定
  1.2.2 土壤养分含量测定 碱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采用乙酸铵浸提-火焰光度法;有机质采用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油浴法。
  1.3 数据处理
  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计算,用SPSS 11.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质地土壤养分含量
  不同质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表1),与轻壤土相比,中壤土的有机质、有效磷和碱解氮分别高87.4%、26.3%和54.6%(P<0.05),速效钾高1.3%,两者无显著差异;重壤土的有机质高43.3%(P<0.05),但是速效钾、有效磷和碱解氮分别低7.5%、7.9%和39.6%(P<0.05)。表明,在本试验中,中壤土的养分含量均较高。
  2.2 不同质地土壤小麦生长发育分析
  2.2.1 冬前 表2示出了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冬前小麦的生长特性。与轻壤土相比,中壤土冬前小麦的公顷茎数、单株分蘖数和大蘖数、次生根条数显著增加,分别高5.6%、25.8%、25.0%和54.6%;重壤土小麦的次生根数显著提高,单株分蘖数和大蘖数无显著差异。表明,中壤土能促进小麦冬前分蘖和次生根喷发。
  表2 不同质地土壤小麦冬前期生长差异
  2.2.2 返青期 表3示出了不同质地土壤条件下返青期小麦的生长特性。与轻壤土相比,中壤土返青期小麦的公顷茎数和单株分蘖数显著增加,分别高11.2%和9.5%,单株大蘖数、主茎叶数和次生根数无显著差异;重壤土小麦的主茎叶数显著提高,公顷茎数、单株分蘖数和大蘖数、次生根数无显著差异。表明,中壤土能促进小麦单株返青期分蘖数,获得较大的群体,为小麦高产奠定了基础。
  表3 不同质地土壤小麦返青期生长差异
  2.3 不同质地土壤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
  从表4中可以看出,小麦籽粒产量中壤土最高,与重壤土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轻壤土产量,3年平均高4.7%。从产量构成因素看,与轻壤土相比,中壤土小麦的公顷穗数显著增加,3年平均高6.2%,穗粒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重壤土小麦的穗粒数显著增加,3年平均高6.1%,公顷穗数和千粒重无显著差异。表明,中壤土条件下,小麦的分蘖成穗率较高,能获得较高的群体穗数,有利于小麦高产。
  表4 不同质地土壤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3.1 分蘖是小麦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分蘖的多少对群体结构和个体发育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小麦产量。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相同或接近时,单株成穗多者产量高。研究显示中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通气透水性好,土温比较稳定,耕性良好,作物苗期生长好,也有后劲,适宜小麦生长发育[7]。本研究表明,中壤土小麦在冬前和返青期单株分蘖数、次生根条数较轻壤土明显增多,有利于获得高产。
  3.2 小麦产量是由品种特性及环境条件相互作用所决定的。在目前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生长条件(光、温、水、气、养分等)中,光温主要依靠自然而得到满足,而水分、土壤通气性、养分则主要靠人们栽培过程中给予供应和调节,它们大多通过土壤对小麦生产发生作用,并受土壤性状的影响而在产量上表现出不同效果[10]。高产小麦吸收的氮素约23.62%~26.82%来自肥料氮,73.18%~76.38%来自土壤氮[11]。谭和芳等(2008)[12]研究表明,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氮磷钾元素中,氮肥对小麦的产量效应最大。而有机质具有养分全面、肥效持久的优点,能够提供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还可以改善和调节土壤的物理性状,在一定范围内,小麦产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而提高[13]。因此,土壤养分仍然是限制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本试验结果表明,中壤土中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重壤土和轻壤土,肥力较高,有利于小麦分蘖和次生根发育,提高成穗率,获得最高籽粒产量。
  参 考 文 献:
  [1]
  Barber S A. Effect of tillage practice on corn root distribution and morphology [J]. Agronomy Journal,1971,63:724-726.
  [2] Paul W U,Thomas C K. Soil compaction and root growth: A Review[J]. Agronomy Journal,1994,86:759-766.
  [3] Bernd S,Harald S,Reinhold G,et al. Root production and root mortality of winter wheat grown on sandy and loamy soils indifferent farming systems[J]. Biol. Fertil. Soils,2001,33:331-339.
  [4] 李潮海,卢道文,荆 棘,等. 不同质地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1996,7(增刊):33-38.
  [5] 杜春莲. 强筋小麦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钾肥效应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4,6(3):146-148.
  [6] 赵淑章,季书勤,王绍中,等. 不同类型土壤与强筋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关系[J].河南农业科学,2004,7:52-53.
  [7] 仲跻秀,施岗陵. 土壤学[M]. 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
  [8] 宋欣欣,贺德先. 小麦生育后期主茎和分蘖次生根对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1,31(2):281-285.
  [9] 李 波,刘 建,熊 飞,等. 稻秆还田深度对盆栽冬小麦结构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2,32(4):722-727.
  [10]赵新平,宋昌惠. 小麦高产稳产土肥水条件分析[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4):164-165.
  [11]王小燕,于振文. 不同施氮量条件下灌溉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转运和分配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15-3024.
  [12]谭和芳,谢金学,汪吉东,等. 氮磷钾不同配比对小麦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江苏农业学报,2008,24(3):279-283.
其他文献
摘 要:对着色系优系富士‘烟富3号’品种不同采收期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在10月5日至10月26日期间,随采收时间的延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由13.2%增加到15.2%,可溶性糖由9.977%增加到12.967%,可滴定酸含量由0.252 mmol/g逐渐下降至0.164 mmol/g;VC含量则先增加后下降,10月26日采收的果实中VC含量仅为19日的26.7%; 10
期刊
摘 要:提高鲜薯及商品薯产量,且以栽插后50天喷施效果最好。  关键词:烯效唑;喷施时期;烟薯25;产量  中图分类号:S531∶S482.8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039-03  烟薯25是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优质食用型甘薯新品种,薯形整齐美观,食味好,抗病性好,鲜薯产量高,已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其茎叶生长势较强,在肥水较高地块易徒长造成鲜薯产
期刊
摘 要:为解决蓝莓繁育困难问题,选配改进后的现代温控仪表和适宜的湿度、光照监测仪表,研制了蓝莓扦插育苗专用的时序喷淋控制器,连续2年用于蓝莓新梢温室扦插育苗环境控制,取得预期效果。插后90天,蓝莓新梢插穗生根率高于9600%,每株平均生根数多于691条,插穗死亡率低于400%,新苗壮苗率大于9390%,与传统的蓝莓枝条扦插和组培繁育相比,育苗周期和成本显著降低。  关键词:蓝莓;温室繁育;新梢扦插
期刊
摘 要:以4年生矮化中间砧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处理对树体生长、果实品质及实际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负载量增大,树高、冠径、新梢长度和干周增长率降低,单果重、果形指数变小,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明显变化。负载量越大,落果越严重,实际采果数远低于预期处理,导致总体产量与中等负载量水平相差无几。综合分析认为处理3为较适宜的负载量水平,即每平方厘米干截面积留果1.50~
期刊
摘 要:CBF基因是植物CBF抗冷途径的枢纽,对增强植物抗冷能力极为重要。本研究根据已知的核桃CBF基因序列设计通用性引物,对麻核桃cDNA进行PCR扩增,成功获得麻核桃CBF基因全长序列,命名为JhCBF。JhCBF全长820 bp,包含一个645 bp的开放读码框(ORF),编码214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JhCBF与其他物种来源的CBF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与桦木科白桦的同源性最高,为61
期刊
摘 要:平菇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80~160 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良好,当硒含量超过240 mg/kg时,菌丝生长受抑制。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硒含量超过3 μg/ml时,菌丝产量降低。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富硒平菇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以棉籽壳为主料,并添加如下辅料:硒玉米粉添加量>麦麸添加量>磷酸二铵添加量,最佳培养条件组合为硒30 mg/kg含水培养料,玉米粉30 g/kg棉籽
期刊
摘 要:以4种砧木(A1、A1d 、M26和平邑甜茶)嫁接的烟富6和烟富3苹果为试材,对其果实大小及品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烟富3或烟富6,嫁接在A1、A1d砧木上的单果质量和果实硬度均较高,但不同砧木上的果实果形指数无显著差异;嫁接在A1d砧木上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维生素C含量以烟富6/A1和烟富3/A1d组合较高;各种糖组分含量以烟富6/A1d和烟富3/平邑甜茶组合较高。可滴定酸含量
期刊
摘 要:通过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同施氮量处理,研究多用型甘薯济薯21的产量及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不施氮肥处理的济薯21鲜薯产量最高,各施氮处理的薯块鲜重显著下降,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处理鲜薯产量降低16.92%~20.92%,两者呈极显著负相关。增施氮肥提高了济薯21的出干率,降低了甘薯收获指数,提高了薯块和茎叶含氮量与吸氮量。济薯21的出干率、薯块含氮量与吸氮量达最大值。在土壤肥力较高的条
期刊
摘 要:为完善金福菇泰山-3新品种的栽培技术措施,采用单因子筛选和正交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蔗糖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最有利于金福菇泰山-3菌丝生长,  关键词:金福菇泰山-3;菌丝;生物学特性;培养基配方  中图分类号:S646.1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3)11-0057-03  金福菇(Tricholoma giganteum M
期刊
摘 要:利用花生转录组测序结果和GenBank EST数据库,首次从花生中克隆了黄烷酮3-羟化酶基因,命名为AhF3H,GenBank登录号为KF312218。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AhF3H与其他植物F3H有较高的同源性。进化树分析表明,AhF3H与大豆、野生大豆F3H的亲缘关系较近。在花生紫色种质材料及丰花1号中,AhF3H的相对表达水平同花青素含量呈正相关,表明AhF3H在花生花青素合成代谢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