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胺酮复合雷米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iiiuu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39
  我院自2006年,使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微泵输注法行小儿静脉麻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Ⅲ级手术患儿,男29例,女11例;年龄9个月~10岁,体重2~27kg,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手术部位包括颜面、肠、会阴、四肢,麻醉时间142.25±60.46分钟,术前禁饮食6小时,术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咪达唑仑0.01mg/kg和肌注氯胺酮5mg/kg,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5L/分,備气管插管器件,备吸引器,术中、术后观察患儿反应,分泌物,呼吸,苏醒时间等,连续监测并记录HR、RR、SPO2等,开放静脉后,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氯胺酮,氯胺酮浓度2%,开始10分钟注速为5~15ml/小时,之后维持在2~8ml/小时,瑞芬太尼浓度为0.02%,输注速度为0~10ml/小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维持麻醉平均用氯胺酮0.36~0.6mg/(kg•小时),瑞芬太尼0.005~0.01mg/(kg•小时),术毕前5~10分钟停药。
  
  结 果
  
  本组40例患儿术中安静入睡,咽喉反射存在,无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呼吸音清,分泌物很少,镇痛完善(无须加用局麻药),术毕苏醒时间12.62±4.68分钟,患儿安静、无呕吐、无喉痉挛呼吸抑制及精神症状等。与诱导前比较,术毕HR明显升高(P<0.05),而术中15分钟、30分钟则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讨 论
  
  氯胺酮单独静脉麻醉剂量3~5mg/(kg•小时),不良反应较多,在亚麻醉剂量即有镇痛催眠作用,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可引起呼及抑制和心动过缓,故两药不宜单独作小儿静脉麻醉。有实验表明,氯胺酮可增强瑞芬太尼的催眠,镇痛作用,瑞芬太尼降压反应反过来还可消除氯胺酮的升压反应。本组主要用咪唑哒伦诱导,“氯-瑞”合剂术中维持量与持续输注法能保持其有效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和协同相加效应。微泵输注法可准确调节用药量,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在保留自主呼吸,吸氧条件下,对于小儿的短小手术此法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较轻,无缺O2、CO2蓄积等,研究表明,“氯-瑞”合剂微量输注法,不失为一种可供选用的小儿麻醉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10~2015-10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随机平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合并肌瘤分娩期行剖宫产同期手术效果。方法:采取随机的方式在2011-11~2014-12到我院实施诊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抽取47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实施剖宫产术
摘 要 目的:探讨预防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发生的措施。方法:采用手术尺偏型矫枉过正,桡偏型留有余地,术后屈肘120°前臂旋前位固定治疗。结果:68例均获随访,时间4~24个月,平均15个月,优55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5.5%。肘内翻3例(5%)。结论:手术开放复位预防肱骨髁上骨折肘内翻的关键是尺偏型矫枉过正1/4,桡偏型留有1/4余地,纠正旋转移位,术后旋前位固定。  关键词
近年来,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愈来愈广泛,通过对儿科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抗感染药物使用调查,则更能确切反映临床用药情况。笔者随机抽查我院100份病例,门诊处方100张,现将结果做简要分析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从我院2004年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出100份病例,其中男60例,女40例,男女比例1.5:1。年龄最小者40天,年龄最大者15岁。  从一季度到三季度的门诊处方中随机抽出100张,其中男50张
目的:研究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造模后将大鼠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