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139
我院自2006年,使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微泵输注法行小儿静脉麻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Ⅲ级手术患儿,男29例,女11例;年龄9个月~10岁,体重2~27kg,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手术部位包括颜面、肠、会阴、四肢,麻醉时间142.25±60.46分钟,术前禁饮食6小时,术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咪达唑仑0.01mg/kg和肌注氯胺酮5mg/kg,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5L/分,備气管插管器件,备吸引器,术中、术后观察患儿反应,分泌物,呼吸,苏醒时间等,连续监测并记录HR、RR、SPO2等,开放静脉后,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氯胺酮,氯胺酮浓度2%,开始10分钟注速为5~15ml/小时,之后维持在2~8ml/小时,瑞芬太尼浓度为0.02%,输注速度为0~10ml/小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维持麻醉平均用氯胺酮0.36~0.6mg/(kg•小时),瑞芬太尼0.005~0.01mg/(kg•小时),术毕前5~10分钟停药。
结 果
本组40例患儿术中安静入睡,咽喉反射存在,无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呼吸音清,分泌物很少,镇痛完善(无须加用局麻药),术毕苏醒时间12.62±4.68分钟,患儿安静、无呕吐、无喉痉挛呼吸抑制及精神症状等。与诱导前比较,术毕HR明显升高(P<0.05),而术中15分钟、30分钟则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讨 论
氯胺酮单独静脉麻醉剂量3~5mg/(kg•小时),不良反应较多,在亚麻醉剂量即有镇痛催眠作用,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可引起呼及抑制和心动过缓,故两药不宜单独作小儿静脉麻醉。有实验表明,氯胺酮可增强瑞芬太尼的催眠,镇痛作用,瑞芬太尼降压反应反过来还可消除氯胺酮的升压反应。本组主要用咪唑哒伦诱导,“氯-瑞”合剂术中维持量与持续输注法能保持其有效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和协同相加效应。微泵输注法可准确调节用药量,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在保留自主呼吸,吸氧条件下,对于小儿的短小手术此法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较轻,无缺O2、CO2蓄积等,研究表明,“氯-瑞”合剂微量输注法,不失为一种可供选用的小儿麻醉方法。

我院自2006年,使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微泵输注法行小儿静脉麻醉,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择40例ASAⅠ~Ⅲ级手术患儿,男29例,女11例;年龄9个月~10岁,体重2~27kg,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手术部位包括颜面、肠、会阴、四肢,麻醉时间142.25±60.46分钟,术前禁饮食6小时,术前肌注阿托品0.01mg/kg,咪达唑仑0.01mg/kg和肌注氯胺酮5mg/kg,手术体位为仰卧位,不行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面罩吸氧2~5L/分,備气管插管器件,备吸引器,术中、术后观察患儿反应,分泌物,呼吸,苏醒时间等,连续监测并记录HR、RR、SPO2等,开放静脉后,用微量输注泵持续输注氯胺酮,氯胺酮浓度2%,开始10分钟注速为5~15ml/小时,之后维持在2~8ml/小时,瑞芬太尼浓度为0.02%,输注速度为0~10ml/小时,根据术中情况调节注药速度,维持麻醉平均用氯胺酮0.36~0.6mg/(kg•小时),瑞芬太尼0.005~0.01mg/(kg•小时),术毕前5~10分钟停药。
结 果
本组40例患儿术中安静入睡,咽喉反射存在,无躁动、喉痉挛及恶心呕吐,无明显呼吸抑制现象,呼吸音清,分泌物很少,镇痛完善(无须加用局麻药),术毕苏醒时间12.62±4.68分钟,患儿安静、无呕吐、无喉痉挛呼吸抑制及精神症状等。与诱导前比较,术毕HR明显升高(P<0.05),而术中15分钟、30分钟则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讨 论
氯胺酮单独静脉麻醉剂量3~5mg/(kg•小时),不良反应较多,在亚麻醉剂量即有镇痛催眠作用,瑞芬太尼小儿静脉麻醉可引起呼及抑制和心动过缓,故两药不宜单独作小儿静脉麻醉。有实验表明,氯胺酮可增强瑞芬太尼的催眠,镇痛作用,瑞芬太尼降压反应反过来还可消除氯胺酮的升压反应。本组主要用咪唑哒伦诱导,“氯-瑞”合剂术中维持量与持续输注法能保持其有效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和协同相加效应。微泵输注法可准确调节用药量,从而减少了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在保留自主呼吸,吸氧条件下,对于小儿的短小手术此法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较轻,无缺O2、CO2蓄积等,研究表明,“氯-瑞”合剂微量输注法,不失为一种可供选用的小儿麻醉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