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DZL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持续有创性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护理方法,指导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效果。方法: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案,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患者满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6.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1)。结论:特定系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持续;有创;血压监测;心脏介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52-02
  有创血压监测相比于无创血压监测,能更直接、更准确、更具实时性的反映出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更适合于心脏介入手术[1]。对于介入手术中的持续有创血压监测,良好的护理效果十分重要[2]。现为研究探讨持续有创性血压监测在心脏介入术中的护理方法,指导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效果,现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具有显著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整理:
  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55岁-78岁,平均年龄(68.45±0.37)岁,所有患者均需在心脏介入手术中接受持续有创性血压监测。其中,穿刺部位为股动脉患者为10例,穿刺部位为桡动脉患者为40例。患者接受的手术主要包括: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冠脉腔内成形术以及冠脉造影术等。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系统严重疾病者;(2)药物过敏者;(3)不同意、不配合实验者。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只接受常规临床护理方法。
  1.2.2 观察组患者接受特定系统化护理方法,方法如下。
  护理人员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少过多的紧张与恐惧导致的血压过大波动,一方面减少测量误差,一方面减少心脏负荷,降低患者危险性。
  术中应嘱咐患者切勿私自移动穿刺侧肢体,防止导管移位或拔出。护理人员在穿刺前,应根据患者的体型及血管粗细选择合适的穿刺针,防止与血管不符的穿刺针对患者血管的损伤。护理人员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穿刺技能,保证穿刺的准确性,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三通开关处的血液极易凝固,凝固的血液一方面影响测量值的准确性,造成医生判断失误,一方面,凝固的血栓易进入人体,导致体内动脉的栓塞。所以护理人员要不断检查三通开关处的血凝情况,按情况向其中注入肝素溶液。除此之外,肝素注入过多会造成全身出血倾向,所以护理人员还要注意患者的出血情况,切勿注入过多肝素。时刻注意导管的通畅性,防止扭曲或被压的导管影响测量数值。为保证持续有创性血压监测数值与心脏搏动力相符,即其测量值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将压力传感器放置于第四肋间与腋中线交叉点处,从而使其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若患者需更换体位,护理人员则应随时随着体位改变传感器的位置。为保证取值正确,护理人员应定时调零,且在取值前,检查波形是否正常。
  术后,护理人员应着重护理患者的穿刺部位,定时更换敷料,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防止感染的发生。此外,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防止延缓病情。
  1.3观察指标:
  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检验: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P<0.05,表明本次实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满意率:
  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6.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1)。具体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1,P<0.01)。具体数据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增无减,主要与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不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关。对于心脏病的治疗方法,开胸手术创伤大,不利于恢复,且影响患者日后生活质量。介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
  心脏介入手术需要接受持续有创血压监测。该方法能直接检测出动脉内的血压变化,免受袖带等人为外在因素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且由于其能持续监测,使得医生更方便的的了解到每个时间的血压情况,更具实时性。
  护理效果在治疗效果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肯定。患者紧张或极度焦虑时,将影响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得患者心跳加快,血管收缩,导致患者血压异常升高且不稳定,增加心脏负担,不利于心脏介入手术的进行。所以在手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对整个疗效至关重要,尤其是心血管方面的手术。动脉插管是一项非常精密的工作,一旦出现失误,将会导致患者大量失血,且易形成血栓,造成动脉内的栓塞。若栓塞在脑内动脉,则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
  为指导护理人员提高持续有创性血压监测时的护理效果,特进行此调查研究。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特定系统化护理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患者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潘宁萍,黄海英.心脏介入术中有创血压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J].微创医学,2011,6(5):490-492.
  [2] 杨晖,赖银清.有创血压监测的护理[J].当代医学,2009,15(33):11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方法:整理收集自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上级医院接受治疗后回我中心进行康复管理的58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9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自我防护及健康宣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及患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其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胃肠手术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的感染率、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6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38例(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37%(37/3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32%(29/38),两组患者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 方法:选取于2011年2月15日到2014年5月15日之间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随机选取其中40例为研究组采用循证护理法,而另外40例则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法,通过对患者手术成功率及笔者自行制定的护理效果评定方法对两种护理方法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结果:采取循证护理法进行护理的患者手术成功率高、手术效果明显,患者的情绪更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静脉输液外渗常见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8月15日到2014年6月15日之间来我院就诊需要输液治疗的500例患者,根据笔者所制定的评定标准对患儿出现静脉注射外渗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并根据长期治疗的经验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结果:有效的改善患儿的输液外渗情况,减轻患儿及家属痛苦。 结论:提升护士的穿刺技巧,加强与家长医生的相互配合,端正其态度能够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探索急性阑尾炎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完善护理方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特定优良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患者只接受以往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将结果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7.83±1.58)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0.78±1.61)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胃穿孔老年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可靠性。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0例急性胃穿孔老年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25例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联合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光眼患者住院期间的心理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整个求医过程都有很大的影响。青光眼是一种身心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青光眼发作时眼部剧烈胀痛,视力下降,并伴有头痛、恶心,甚至呕吐,使患者心理、生理上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愿意接受手术解除痛苦,但他们同时有很大的心理焦虑及恐惧,担心手术后效果、视力恢复等问题,因此,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结果:经过对患者
期刊
【摘要】通过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突出护士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活动中的作用,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8-01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或栓塞,动脉阻塞后出现相应部位脑组织的破坏,可伴发出血现象发生[1]。发病机制为血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静脉留置针患者发生静脉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2014年1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静脉留置针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3.3%,对照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6.7%,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静脉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