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会”大改革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xing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公布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之前,干部调整肯定要到位,因为剩下的改革,是更难啃的骨头,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早已是风起云涌。
  所有金融界的人士都在等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召开。按五年一次、换届选举年年初召开的惯例,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本应该明年初召开,但今年春天,外媒便率先爆出中国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会提前召开的消息,随后不断有类似小道消息在坊间流传。
  随着今年的第三个季度渐近尾声,关于会议将何时召开的猜测越来越多。在G20杭州峰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在G20之后,中国将召开一次重要的经济会议,讨论中国的赤字率问题。这一会议被认为很有可能就是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所以如此广受关注,是因为一行三会的改革方案可能会在会议上公布,这次改革,是中国金融监管方式的一次重大调整,涉及到监管模式的根本性变革。而之前流传会在6月份就召开的会议,到现在还在众首祈盼中若隐若现,据政府智囊人士透露,因为各方面争议很大,意见难统一,所以方案迟迟不能出台。目前,金融改革方案还在高度保密状态下设计。
  宏观审慎之难
  这几年,中国金融领域问题不断,P2P从爆发式增长到大面积倒闭和爆出有公司负责人卷款携逃,股市剧烈动荡,熔断机制火速退出,征信问题频出,资本外流增加,债务问题突出等等,让更多的人开始质疑中国金融业的监管问题。金融监管体制必须改革已成各界共识,但到底怎么改,却一直难统一。
  目前中国实行的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框架始于2003年,这种金融分业的监管框架,已经和中国金融发展的契合度越来越低,特别是去年的股灾,让人们对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谁的孩子谁抱”的监管方式意见更大。
  金融分业监管并不是中国独创,而是世界通行的一种金融监管模式,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基本上西方发达国家都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金融体系,因为之前人们认为,只要金融市场中的每个个体是安全的,金融体系就是安全的。
  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人们才认识到,金融体系存在着合成风险,也就是说,即使金融市场中每个个体都没有问题,也可能出现金融的系统性风险,金融监管不仅需要微观审慎,还需要宏观审慎。自从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已是全球金融界的共识,之前几年,金融大国们都在进行相关改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都在推进金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改革。
  近年中国金融面临的诸多风险,也表明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关于金融监管框架的部分,就明确提出要“加强统筹协调”。而分业监管显然无法达到统筹协调。要对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中国同样要推进金融从分业监管向混业监管的改革。
  业界提出了数种改革框架,比如“超级央行”、“一行一委”、“一委、一行、一会、一局”等等。一行和一会自然还是指中央银行和证监会,一局是指中小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局,或称行为监管局,一委则是金融稳定委员会。
  虽然各种方案林林总总,但不管具体机构如何设置,总体思路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超级央行模式,即中央银行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于一身,其他相关机构都设置在它下面。另一种是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其他所有金融管理机构都受金融稳定委员会管理。
  这两种改革思路,前者接近英国模式,后者则接近美国模式。但不管是哪种模式,都会在各金融监管部门之上,设立一个统筹管理机构,显然,这会极大地削弱这些金融监管部门的职权。这也是目前方案迟迟难出台的根本阻碍。
  宏观审慎在技术层面本身就是艰难的,它对金融人才的要求很高,经过几年摸索,从全球看,只是初步形成了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体系。但对中国来说,宏观审慎除了技术之难,更难在利益协调上。比如几种方案,相对最容易实施地是在一行三会之上直接设立一个金融管理委员会。但这样凭空多出来的机构,在实际管理上会有多大权力?能撬动早已存在的一行三会吗?如果不采用这种方案,其他任何一种都会涉及到一行三会的合并或者拆分,这难度有多大可想而知。
  和所有的改革一样,金融监管改革也面临利益的重新分配。特别敏感的一点是,这次改革,可能会造成干部管理岗位甚至包括部级职位的减少。
  这是真正的攻坚战,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大方向已定,各方并没有异议,除了坚决推进从分业监管到混业监管的改革,加强宏观审慎,没有其他路可走。但具体怎么走,现在还看不清楚。
  之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曾刊发署名文章,认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金融监管架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分阶段推进。社科院发布的金融监管蓝皮书也建议,中国金融监管框架调整实施“四步走”战略。但是,分段走要走多少年?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面临的诸多风险,能等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逐渐完善吗?
  人事大调整
  业界很多人注意到,从去年开始,一系列金融系统的人事调整就开始了。继去年中国三大金融监管机构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集体换帅之后,今年,金融系统人事调整更是频繁,特别是在今年4月和5月,有一轮密集的人事调整,近几个月,一行三会更是全都在进行人事调整。当然,里面有些调整是因为有些人到了退休年龄,有些是正常的轮岗培训,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调整引人注目。
  金融系统人事调整本属正常,也经常会发生,但这轮调整似乎有些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一些业内资深人士解读为是为了金融监管改革铺路,有人戏称是大战之前,调兵遣将。包括今年初肖钢的卸任也被解读为中国监管机构改革已经开始。
  这次干部调整和以前还有点不一样的地方是,除了高层变动较大之外,中层干部的调整力度也比较大。
  央行的中层干部调整已拉开序幕,涉及货政二司、调统司、反洗钱局、央行金融研究所等等多个业务部门。这一轮央行中层干部调整密度之大,被认为是近年来少见。
  而在央行这次司局级干部大调整之前,证监会已经完成了对中层干部的调整,很明显,这些调整都重在加强监管。而刘士余的履新,被业内人士认为是“带着任务来的”,对内对外思路都是加强监管。
  而早在5月中下旬,保监会就已经提拔了一批中层干部,约10人左右。
  中层是具体的执行层,连中层干部一起调整,似乎显示了中央推进金融监管改革的决心。
  好的政策方针,一定要有好的人去执行。但在中国的金融界,人才问题一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在早期,是专业人才欠缺的问题,那时候,国内懂金融的人很少,后来从国外引进人才,但后来发现国外来的人到了中国水土不服,理解不了中国国情。直到找到一批从国内出去的在国外学习金融并在华尔街等地工作过的国人,才解决了最初的人才问题。
  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工资很低,他们管理的金融机构工资数倍于他们,更别提国外的投行了。优秀的金融人才为什么要到国内的金融监管机构工作?
  之前,国人官本位思想还比较严重,监管机构能满足一些人的心理需求。听业内人士讲过一个真实的段子:早些年,监管机构的人去下面检查,有人会流露不自觉的傲慢,有远见的人会提醒这些人,你应该和这些单位搞好关系,没准以后是你的出路。当年听的人颇不以为然,而近些年,随着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开始去下面就职,中国的金融监管机构人才流失不少。
  据媒体的不完全统计,最近 5年,已至少有49名一行三会的官员下海。他们的去向一般是银行、基金、保险公司等,年薪往往能翻数倍甚至数十倍,下海的往往都是专业水平高、在行业内已深耕多年的人。
  一方面,中国的金融监管改革需要专业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另一方面在待遇上又缺乏竞争力,这样的两难,和中国既要掌控稳定金融,又要推进金融领域的开放一样,都是太难解的题。
  但不管如何难,在中国公布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之前,干部调整肯定要到位,因为剩下的改革,是更难啃的骨头,在表面的波澜不惊之下,早已是风起云涌。一行三会的改革到底会如何推进,让我们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郭老师开聊:各位亲爱的小朋友,你喜欢听故事吗?——呵呵,这么多小朋友说“喜欢”。是啊,我也是这样;我再问问:你会讲故事吗?——还是这么多小朋友说“会”。  其实,写作文与讲故事是一样的道理——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给别人听一听。对,就是“用笔讲故事”。咱们每一个星期的作文课,就是一次“用笔讲故事比赛”啊。  今天,咱们听听杨维维、承小杰两位同学讲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了好听的故事,请发
他是政治家,不是政客,政客为自己,政治家为国家,政客喜欢表演,政治家是发自内心的。这些故事在民间一流传,大家就很尊敬他了。  1911年,辛亥革命的枪声响起。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一朝崩溃,覆水难收;“三民主义”,“人民公仆”,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在社会认知上颠覆性重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为培养中国人的国家意识、实行共和、团结反帝提供了出发点……在经历李鸿章所称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后,中
[摘 要]教师引导学生鉴赏周朴园形象,不能囿于教材节选的章节,而应从《雷雨》整本书着眼。从人性的角度看,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对鲁大海更多的是父亲对儿子的宽容、怜爱和劝教。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雷雨》;周朴园;形象;再认识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1-0022-02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是教师
“高压锅”不是某人的外号,而是班级中易怒群体的代称,讲究些的叫做“情绪失控”。想一想,他们确实有些像高压锅:承受着方方面面的压力,特别是来自内心的,来自同伴、师长的舆论。所以,他们经常在团体生活中展示出暴烈的表象,容易发怒,发怒时喜欢找人或是借物撒气,似乎随时都有膨胀爆裂的危险,看上去确实有些可怕!  相信每个班主任都会在自己的班级中遭遇到“高压锅”,一个就够呛,如果数量大,则让人头疼不已。有老教
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屏幕显示技术的日益完善,推动了教育改革的发展。然而,如何将电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出最佳效果,还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问题。通过几年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的实践,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明確本课题的教学任务    教师在上电教课时,必须明确本课题的教学任务、教学目的和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文字的讲解配合教师的表情动作来完成教学
校长培训是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中小学校长综合素质的重要条件。多年来,海淀区中小学干部研修中心努力将研究过程与培训实践过程融为一体,在培训实践探索中进行理性思考,对推进海淀区中小学新任校长培训课程建设、促进海淀区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显著成效。  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课程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已有培训课程实效性的审视及培训
【名人名言】  应当记忆的不是结论,而是方法,方法是有弹性的,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场合应用,结论呢,因为它和某种特定的条件有关联,它是一种凝固的东西  ——艾·拉斯克尔    今天语文课上,胡老师教了柳宗元的《江雪》。经过讲解,同学们都了解了诗歌的内容,但是,老师却要求同学们在课堂上当场记住这首诗,这可把我难坏了。我默读了几十遍,但是却老是要把四句诗的次序搞错,背了上句忘了下句,这时,同桌的彭彬彬却
2009年3月20日下午,英国文化协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你好,中国!你好,明天!”2009年国际教育峰会暨雅思考试20周年庆典。峰会邀请了雅思考试其他两家主办方——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和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的官员,以及主要留学目的国使馆官员、经济学人驻华代表等共同探讨当今的国际教育形势。会议还特别安排了一场主题为“金融危机对国际教育市场的影响”的小组讨论会。在晚上举行的庆典上,此次峰会隆重推出
摘要:高中物理是我国高中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物理难学、难教也是高中学生和老师所公认的,这是因为学生和老师对于物理科目的认识存在着深度、广度等方面的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高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鍵词:物理教学;学生;高中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1-099-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的教学
比起人生中的等待,自然中的等待也同样给人千万种滋味。在云層堆积的屋檐下等一场迟迟不来的雨,心中总会涌起难耐的情绪。  有人庆幸自己出门时带了把伞,于是得意地望着身边忧虑地望着云天的行人,暗自赞叹自己的先见之明。比起雨的滋润,他也许更期待急雨之中他异于常人的悠闲之态。他比其他人要更渴望这一场雨,期待着雨来之时,别人手忙脚乱、抱头鼠窜、风度全无,唯独只有他持着一把伞,在雨中漫步,好像是全天下第一镇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