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蒂——人生的面纱
故事的男主角瓦尔特是个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趣味的细菌学家。在他身上有着英国传统绅士的保守气质和浓厚理性主义色彩的实干家精神。自从在一次社交舞会上结识女主人公凯蒂之后,便匆匆结婚,接着一意孤行地把她带到香港,在发现妻子爱上别人之后,他痛心疾首得告诉妻子,要么离婚,要么一同到湄潭府——中国内地一个偏远的山区。凯蒂原本坚定地认为深爱着的唐生会给自己爱和归属,可以成为自己毕生的依靠,孰知唐生自私自利,善于钻营,根本不会为了凯蒂牺牲自己的大好前程。绝望、悔恨还有苟且的生存欲望迫使她重新回到瓦尔特身边,心灰意冷地踏上去往湄潭府的路程,而这也开始了她的精神救赎之旅。初来这座南方小城,雾气缭绕的面纱下氤氲着东方古老的神秘感。凯蒂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修道院,却恰遇一个修道院的姐妹不幸去世。这些深深地触发了凯蒂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她向院长自告奋勇,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湄潭府,瓦尔特疯狂地工作,与妻子的感情也经历着一场炼狱式的体验,最终瓦尔特在心力交瘁的状态下死去了。伴随着纠葛的爱情矛盾,当毛姆把故事设定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男女主人公之间应有的沟通渐渐堵塞,心灵也愈发封闭,于是在故事的中间,修道院长的出现俨然成为黑暗中的一道光。她为瓦尔特和凯蒂破碎的婚姻搭建了一条桥梁.这位出生高贵的法国女士成了圣母的化身。她为了伟大的信仰只身来到异国他乡,在贫瘠的大地上挥洒着仁慈。她在回忆中写道:“我记得,那时我们大家站在船尾,随着蒸汽轮船离开马赛港。我们远远望见了圣母玛利亚的金色雕像,便一同念出了祈祷词。”无疑,即使信仰多么坚定的她也是难掩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自此,凯蒂的面纱也被渐渐撕破。凯蒂从小就是一个美人,且活泼又可爱,而这先天的资本在她那虚荣又势利的母亲——贾斯汀夫人那里都成了可被利用的資源,她希望凯蒂可以依靠这些觅得一位杰出的夫婿。凯蒂及她身边的女孩子都把对男性的依赖作为自己的内在准则和观念指导。这不禁让我感到惋惜。回看历史的进程,女性似乎常被社会各种声音压迫。外界的,家庭的。毋容置疑,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大。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凯蒂的自然而然觉得‘男人’乃是人生的大事,她命运的巅峰便是寻找一位良好的夫婿。女性正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男性的主体意识,并心甘情愿地处在“他者”身份下。那样的凯蒂在瓦尔特的眼里是没有灵魂的,是自私,是虚伪,是贪图富贵的。此时,修道院长为凯蒂浑浑噩噩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凯蒂不在困惑痛苦惋惜留恋与过去的种种是非了,她的精神彻底获得了重生。世俗的婚姻,道德的不忠这些宛如桎梏的面纱均烟消云散,凯蒂她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去反抗苦难,反抗过去那个庸俗逃避的自我。她每天辛勤工作,悉心照顾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她感觉精神焕然一新,浑身充满了力量。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凯蒂对自己女儿的寄语: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竭尽全力觅得一位佳婿,从此一生毫无尊严得依附于他。”自此,凯蒂以精神的胜利进行着思想的救赎。她和瓦尔特的孩子成为延续彼此爱情的见证。历经精神的灾难,一个蕴含了智慧与信仰的孩子成了毛姆心灵港湾的一道曙光。正如她在文章末尾所做的决定,她愿意带着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愿意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在那里,或许没有亲人的依靠,没有友人的帮助,没有上层社交圈带来的奢华。但她的内心是平静的,纯粹的,是踏实的。她希望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女儿。女人的前途是依靠自己,自强自尊自爱。唯有这样,心灵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轻盈。
东方古老大国的面纱
毛姆笔下的中国是动人的,既有神秘又质朴。那是一座“轻盈、奇幻、美妙、巧夺天工”的中国寺庙,凝视着它的凯蒂感到“心灵前所未有过的轻盈,透过躯壳,她的灵魂变得如珍珠般纯净无暇”。阳光穿过清脆竹叶洒下熹微碎光,薄雾叆叇,水汽氤氲,耳边传来的沙沙细响环绕着凯蒂复杂紊乱的心绪。她感叹那座寺庙的神秘,“她像享用圣饼的信徒一样虔诚地欣赏着它的美”。也正是这样的地方能够安抚她的情绪、净化她的心灵,宛如一个与世隔绝的朝圣之地,洗涤着凯蒂躁动的心灵。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的神秘面纱。或许那是西方对古老的东方有种割裂感。她们为这样的神秘感到好奇同时又从内心深处表示鄙夷。
东方大国智慧的面纱
《面纱》中一个重要中国人物———一位满洲格格。她的丈夫曾在革命期间救过一家满洲贵族的命。此后,这位格格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与他形影不离。韦丁顿的一些怪异行为确实无法让常人接受。但当这位格格的丈夫谈论起格格时“随便、轻浮的样子”,以及他所说的“她为了我放弃了所有,包括家庭、亲人、安定,还有自尊”,“如今我也很无奈,看来我的下半生只能和她一块相依为命了”,这无不显示出一个英国男人的高傲。在凯蒂真正与满洲格格会面时,满洲格格那与生俱来的高雅的体态,繁复的服饰、浓妆艳抹的面庞下仍显露出“耀眼的高贵”,从她的一颦一簇里,凯蒂感受到了“古老、深邃、谜一样的东方”。那位格格代表着东方的古老文明和智慧,也是从那一刻起,凯蒂对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崇敬油然而生。凯蒂渴望似那位格格一样奋不顾身,干净纯粹,同时又渴望由此获得自己人生的解答。她感觉满洲格格“那双修长的手,握着的是这个谜一样的世界的钥匙”,仿佛可以给她提供解决当下困境的一切答案。揭开朦胧面纱的满洲格格所代表的中国形象寄托着毛姆对中国神秘、古老文化的崇敬。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令亦秦
故事的男主角瓦尔特是个不善言辞、沉默寡言、缺乏生活趣味的细菌学家。在他身上有着英国传统绅士的保守气质和浓厚理性主义色彩的实干家精神。自从在一次社交舞会上结识女主人公凯蒂之后,便匆匆结婚,接着一意孤行地把她带到香港,在发现妻子爱上别人之后,他痛心疾首得告诉妻子,要么离婚,要么一同到湄潭府——中国内地一个偏远的山区。凯蒂原本坚定地认为深爱着的唐生会给自己爱和归属,可以成为自己毕生的依靠,孰知唐生自私自利,善于钻营,根本不会为了凯蒂牺牲自己的大好前程。绝望、悔恨还有苟且的生存欲望迫使她重新回到瓦尔特身边,心灰意冷地踏上去往湄潭府的路程,而这也开始了她的精神救赎之旅。初来这座南方小城,雾气缭绕的面纱下氤氲着东方古老的神秘感。凯蒂就迫不及待地来到修道院,却恰遇一个修道院的姐妹不幸去世。这些深深地触发了凯蒂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她向院长自告奋勇,希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湄潭府,瓦尔特疯狂地工作,与妻子的感情也经历着一场炼狱式的体验,最终瓦尔特在心力交瘁的状态下死去了。伴随着纠葛的爱情矛盾,当毛姆把故事设定在一个陌生的国度,男女主人公之间应有的沟通渐渐堵塞,心灵也愈发封闭,于是在故事的中间,修道院长的出现俨然成为黑暗中的一道光。她为瓦尔特和凯蒂破碎的婚姻搭建了一条桥梁.这位出生高贵的法国女士成了圣母的化身。她为了伟大的信仰只身来到异国他乡,在贫瘠的大地上挥洒着仁慈。她在回忆中写道:“我记得,那时我们大家站在船尾,随着蒸汽轮船离开马赛港。我们远远望见了圣母玛利亚的金色雕像,便一同念出了祈祷词。”无疑,即使信仰多么坚定的她也是难掩对家乡对母亲的思念。自此,凯蒂的面纱也被渐渐撕破。凯蒂从小就是一个美人,且活泼又可爱,而这先天的资本在她那虚荣又势利的母亲——贾斯汀夫人那里都成了可被利用的資源,她希望凯蒂可以依靠这些觅得一位杰出的夫婿。凯蒂及她身边的女孩子都把对男性的依赖作为自己的内在准则和观念指导。这不禁让我感到惋惜。回看历史的进程,女性似乎常被社会各种声音压迫。外界的,家庭的。毋容置疑,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大。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凯蒂的自然而然觉得‘男人’乃是人生的大事,她命运的巅峰便是寻找一位良好的夫婿。女性正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男性的主体意识,并心甘情愿地处在“他者”身份下。那样的凯蒂在瓦尔特的眼里是没有灵魂的,是自私,是虚伪,是贪图富贵的。此时,修道院长为凯蒂浑浑噩噩的人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凯蒂不在困惑痛苦惋惜留恋与过去的种种是非了,她的精神彻底获得了重生。世俗的婚姻,道德的不忠这些宛如桎梏的面纱均烟消云散,凯蒂她开始用自己的双手去反抗苦难,反抗过去那个庸俗逃避的自我。她每天辛勤工作,悉心照顾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她感觉精神焕然一新,浑身充满了力量。让人为之动容的是凯蒂对自己女儿的寄语:我要把女儿养大,让她成为一个自由的自立的人。我把她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爱她,养育她,不是为了让她竭尽全力觅得一位佳婿,从此一生毫无尊严得依附于他。”自此,凯蒂以精神的胜利进行着思想的救赎。她和瓦尔特的孩子成为延续彼此爱情的见证。历经精神的灾难,一个蕴含了智慧与信仰的孩子成了毛姆心灵港湾的一道曙光。正如她在文章末尾所做的决定,她愿意带着自己的孩子远走他乡。愿意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在那里,或许没有亲人的依靠,没有友人的帮助,没有上层社交圈带来的奢华。但她的内心是平静的,纯粹的,是踏实的。她希望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女儿。女人的前途是依靠自己,自强自尊自爱。唯有这样,心灵才能达到前所未有的轻盈。
东方古老大国的面纱
毛姆笔下的中国是动人的,既有神秘又质朴。那是一座“轻盈、奇幻、美妙、巧夺天工”的中国寺庙,凝视着它的凯蒂感到“心灵前所未有过的轻盈,透过躯壳,她的灵魂变得如珍珠般纯净无暇”。阳光穿过清脆竹叶洒下熹微碎光,薄雾叆叇,水汽氤氲,耳边传来的沙沙细响环绕着凯蒂复杂紊乱的心绪。她感叹那座寺庙的神秘,“她像享用圣饼的信徒一样虔诚地欣赏着它的美”。也正是这样的地方能够安抚她的情绪、净化她的心灵,宛如一个与世隔绝的朝圣之地,洗涤着凯蒂躁动的心灵。同时也揭开了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的神秘面纱。或许那是西方对古老的东方有种割裂感。她们为这样的神秘感到好奇同时又从内心深处表示鄙夷。
东方大国智慧的面纱
《面纱》中一个重要中国人物———一位满洲格格。她的丈夫曾在革命期间救过一家满洲贵族的命。此后,这位格格便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他,与他形影不离。韦丁顿的一些怪异行为确实无法让常人接受。但当这位格格的丈夫谈论起格格时“随便、轻浮的样子”,以及他所说的“她为了我放弃了所有,包括家庭、亲人、安定,还有自尊”,“如今我也很无奈,看来我的下半生只能和她一块相依为命了”,这无不显示出一个英国男人的高傲。在凯蒂真正与满洲格格会面时,满洲格格那与生俱来的高雅的体态,繁复的服饰、浓妆艳抹的面庞下仍显露出“耀眼的高贵”,从她的一颦一簇里,凯蒂感受到了“古老、深邃、谜一样的东方”。那位格格代表着东方的古老文明和智慧,也是从那一刻起,凯蒂对古老的中国文化的崇敬油然而生。凯蒂渴望似那位格格一样奋不顾身,干净纯粹,同时又渴望由此获得自己人生的解答。她感觉满洲格格“那双修长的手,握着的是这个谜一样的世界的钥匙”,仿佛可以给她提供解决当下困境的一切答案。揭开朦胧面纱的满洲格格所代表的中国形象寄托着毛姆对中国神秘、古老文化的崇敬。
山西省太原市太原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令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