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和「相伴三十載 融合創未來」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ss8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6月27日,深圳台商協會(以下簡稱「深圳台協」)於廣東深圳正式成立。
  2020年12月31日,由於疫情關係,原本計畫舉辦大規模慶典活動的深圳台協,響應政府號召,決定以網絡分享、網絡傳播的新方式慶祝協會成立三十週年,舉辦了主題為「相伴三十載,融合創未來」的媒體發佈活動;同時將節省下來的近百萬元週年慶典經費轉台協公益基金。
  深圳台協成立三十週年是非常值得紀念和慶賀的。因為深圳台協的成長見證了深圳這座城市的四十而立;深圳台商的成長見證了深圳經濟增長的高光時刻;而紛至遝來的台灣青年,正跟著深圳新一輪以夢為馬的腳步飛翔在創新的藍天。
  改革開放40年,台商正是浪尖上的弄潮兒,他們獨特的視野裏,有著別樣好風景。
  1979年,大陸發佈了《告台灣同胞書》,呼籲海峽兩岸「相互之間完全應當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之後數年內,第一批「吃螃蟹」的台商以港資、外資或隱姓埋名的方式繞道來大陸投資。直到1987年,台灣當局開放民眾前往大陸探親,於是又有一批台商借此接觸到大陸的投資環境。
  在那個時代敢於投資大陸,需要慧眼和膽識。如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所說,第一批台商看好大陸改革開放後的市場,毅然融入改革開放浪潮之中,是「敢拚、有闖勁、了不起的一群人」。
  台灣人崇尚「愛拚才會贏」,在大陸改革開放剛剛起步沖破重重阻力「登陸」的台商們,拚的是家國情懷,拚的也是大陸光明的發展前景。
  時勢造英雄,英雄也推動時勢。台商最早帶到大陸的資金、人才、技術和管理理念,讓一些產業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與此同時,大陸的廣闊市場、高速發展,則給台商提供了無窮機遇,這是一種互相成就的關係。
  深圳,是中國近40年來崛起速度最快的城市,自從被設為經濟特區之後,以最快的速度從一個沿海小漁村躋身為中國一線城市的行列。深圳由於毗鄰港澳、擁有政策區位優勢,也備受台商青睞,成為大陸最早的台資聚集城市之一。1982年,深圳引進廣東第一家台資企業——華僑城家俬有限公司,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計引進台資企業五千多家。
  三十年砥礪奮進譜寫華章
  1990年6月27日,由在深圳投資的台商以自願為原則,依據國務院關於鼓勵台灣同胞投資的相關規定,經深圳市民政局審核批准,成立了具有法人資格的民間組織——深圳台商協會,也是祖國大陸成立最早的台商社團之一。
  1998年,深圳台協在全國社團中率先引入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體系,同時於1999年成功獲得中國商檢和美國貝爾的雙重認證,成功開創國內社團導入ISO9002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的先河。
  2018年,和品光電(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忠和從前輩手中接過會長舵把,秉承協會團結和聯絡在深圳投資的台商及台灣、海外的台胞,增進相互間的交流、了解與合作,加強與特區政府及各部門間的聯繫溝通,促進企業的發展與特區經濟的繁榮,維護台商的合法權益的宗旨;並與時俱進攜手《台商》雜誌打造「智慧台協」平台,帶領深圳台協成為首個協會管理數字化的台協。
  三十年篳路藍縷,三十年砥礪奮進,三十年同舟共濟、守望相助,深圳台商協會會員數量由成立最初的60家增加至目前的近1200家,緊密聯繫著全市5000多家台資企業和在深居住的5萬多台胞。協會積極促進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先後接待了台灣商業總會、台北市商業會、電電公會及高雄市政府等單位來訪近200次,組織近千名台灣學子到深圳參訪及實習、就業,並先後為海峽兩岸的各項公益事業捐贈逾兩億人民幣。
  因為會務規範、熱心公益,以及對深圳市經濟發展作出的特殊貢獻,深圳台協先後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廣東省優秀民間組織」、「深圳市優秀民間組織」、「深圳市十佳社團」、「光彩事業組織獎」、「優秀民間社團」、「招商引資先進單位」等光榮稱號。
  回顧過去疫情下交出滿意「答卷」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所有人的平靜。會長陳忠和回顧,在這一年不平凡的歷程中,深圳台協依然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
  ◆「防疫抗疫·情系兩岸攜手抗疫」
  疫情無情,同胞有愛。在2020年年初疫情的沖擊下,深圳台協第一時間成立了以陳忠和會長為組長,十九個聯誼會會長為組員的深圳台協防疫工作小組,深圳臺協秉持「防疫抗疫,兩岸一家親;疫情面前,同胞有愛,攜手相助,共渡難關」的理念,號召所有的台商、台胞以及有業務往來的海外客戶傾力相助,在全球範圍內採購醫療物資,匯聚成了疫情防控的「台胞力量」。截至2020年2月底,台企台胞累計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000餘萬元。
  據介紹,從2020年1月底開始,協會就通過多種渠道尋找貨源,最終經過多方努力溝通協商爭取到了2.6萬套醫用防護服和33.5萬雙醫用手套,近160萬元人民幣的物資。由於物資量大,需要足夠的艙位,而採購地區沒有直飛大陸的航班,艙位協調費盡周折,經轉運第三地才順利轉交到深圳市紅十字會手中。其中,5萬雙醫用手套直接發往武漢,支援深圳援鄂醫療隊所在武漢客廳方艙醫院。
  「我們常說兩岸一家親,疫情面前,兩岸同胞更要攜手共渡難關。」陳忠和表示,相信兩岸同胞守望相助,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復工復產·竭盡全力打拚經濟」
  2020年2月以來,各地採取積極措施,為台企復工復產提供有力支持。5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務院台辦等10部門更聯合出台持續幫扶台企復工復產、統籌協調推進重大台資項目等11條具體措施。「11條措施」與「31條措施」、「26條措施」一脈相承,皆著力為廣大台胞台企提供發展機遇、同等待遇,並針對疫情帶來的新問題,向台企提供精準有力的支持。   深圳台協積極幫助會員企業第一時間復工復產,當接到復工復產的指令,立即啟動相關所有防護物資的調查,精準了解台資企業對於防護物資的欠缺情況。經過各方的協調與努力,協會訂購了大量的防疫物資,並在第一時間聯繫協調了深圳以及台灣的招商銀行,為台資企業解決了資金鏈的問題。在企業用工問題上,協會也積極尋找了人力派遣公司直向連結,基本解決用工問題。
  在政府的支持下,在深圳市台辦的支持下,在深圳台協的努力下,在深台企復工工作進展順利。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2月29日,在深台企復工復產已超過1000家,台企復工復產率已達95%以上。
  ◆「精準扶貧·牽手踏上復興征程」
  企業既有經濟責任、法律責任,也有社會責任、道德責任。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進程中,推動扶貧減貧仍然是重點工作。扶貧是民族復興的大工程,深圳台協自1990年起,積極發動會員企業出錢出力,幫助貧困地區實現共同富裕。這不僅展現了台企台胞參與民族復興大工程的積極性,也體現了台企台胞與大陸同胞深厚的手足之情。三十年來,深圳台協的扶貧足跡遍及廣西河池、廣西都安、廣東河源、甘肅廣河、江西定南等多個地區,給貧困地區捐贈了大量的物資;在江西、安徽、湖北等省的貧困地區共捐建18所希望小學,捐款捐物超過2億元人民幣;同時,除了總會,19個聯誼峰會也都每年定期與不定期地配合各區以及街道,在扶貧路上永不停歇。
  「這充分地發揮了同胞愛,充分地發揮了不止兩岸一家人,我們更要一家親的最高的精神境界。」陳忠和說。
  ◆「青年工作·民族復興時不我待」
  「深圳是最知道台胞和台資企業需求的城市。」陳忠和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道。深圳台協成立三十週年之際,正值深圳特區四十週年。國務院辦公廳為此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再加之前國務院出台的「惠台31條」、深圳「惠台99項」等;這些政策都為台企、台灣青年提供了絕好的發展機會。據深圳台協非正式統計,目前有245項適用於在深台胞與台資企業的相關政策,可以說在全國範圍內,深圳的惠台政策是最多的。
  新世代台商正絡繹而來,青年工作是深圳台協這幾年的重點工作。協會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夠更精準的讓在深台灣青年運用深圳現有的、適用於台資企業和台胞的相關政策進行創業就業、生活學習。深圳台協青年委員會充分利用平台力量,結合協會資源,做好台灣青年生活學習就業等各項服務工作,並結合上述政策舉辦了不同類型的活動,包含電商課程、抖音直播,數字化轉型等培訓,讓台青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能在深圳安居樂業。
  ◆「婦女工作·內示關愛外秀美德」
  深圳台協婦女工作委員會已經成立11個年頭,多年來,始終積極團結在深投資、工作、生活的台胞女性及眷屬,進一步提高協會婦女的凝聚力,發揮協會婦女親和作用;同時,婦女會還積極組織台商台胞姐妹造福深台兩地社會福利事業,社會關愛遍佈大江南北,跨越海峽兩岸,在大陸的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廣東邊遠山區等都灑下了愛心的足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成效顯著。深圳的各種社會活動以及台協的活動中,婦女會也積極參與,如兩岸交流、關愛台青、關愛老人等,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婦女會的身影。台協婦女會已經成為了連接兩岸紐帶上絢爛的花朵,受人尊敬。
  婦女會副主委廖貴玉表示,深圳台協婦女會將不負協會期望,繼續傳播正能量,開拓進取,再創輝煌。
  展望未來「智慧台協」為數字經濟「賦能」
  隨著科技的進一步演變,數字原生時代到來,智能化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更有疫情推動全球數字通訊戰略一鍵加速,遠程辦公在全球範圍內掀起熱潮。5G時代已至,深圳台商協會紮根在深圳特區這片充滿創新和智慧的土地上,必然要與時俱進,跟上智能化的潮流。
  ◆ 開創協會平台品牌化的先河
  陳忠和會長表示,為響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落實中央賦予深圳特區新的「先行先試」使命,深圳台協正在積極打造「智慧台協」平台,為協會管理、會員企業、台灣鄉親進行數字經濟的「賦能」,這是總會平台品牌化的開端,也是服務於在深臺商台胞會員的全新生態圈。協會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智慧協作平台,能更好地幫助在深台商台胞會員掌握最新的政策資訊、挖掘流動的產業數據、發現粵港澳大灣區蘊藏的無限商業機會,以及幫助協會探索更有效的工作模式等,讓協會和台商台胞會員更能融入到當中;同時也讓廣大會員企業能享受信息化帶來的便利,保證協會工作智慧化,效能最大化。
  首先,實現協會管理數字化,會員企業、產品數字化。
  其次,將會員與會員之間的交流數字化,實現會員與產業鏈溝通數字化、市場化。台資企業及其產品數字化是企業發展的目標,也是協會未來服務的方向。數字經濟已成未來發展趨勢,雖然深圳台企中不乏有「數字產業」的企業,但絕大多數台企是需要實現「產業數字化」的,也就是要把傳統產業插上互聯網的翅膀、用數字技術優化傳統產業,「智慧台協」便是協會為會員和企業產品提供的參與數字經濟的重要平台。
  再次,將台協與社會融合數字化。台商在大陸發展涉及到家庭、企業方方面面,從生活到企業管理,需要全方位的與社會交流及融合。「智慧台協」即是利用數字化技術和手段,為會員企業提供各方面「數字交流」信息,這將在深圳台協打造的「智慧台協」平台中有所體現。
  最後,為台灣青年提供新的交流平台。運用「智慧台協」的功能,實現產品銷售品牌化、智能化,在數字經濟時代進行更多佈局和參與。
  ◆「智慧台協」是未來工作運營中心
  高度重視協會的發展前景和會員需求,不斷加大信息化投入,將先進的計算機網絡與通信技術相結合,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拓寬台協服務模式。深圳台協在「智慧台協」建設上邁出了強勁的一步,實施了台協工作智慧化新流程再造工程。
  「智慧台協」未來將會是深圳台協的工作運營中心,是集台協宣傳、資訊分享、業務管理、學習交流、活動組織、考核監督於一體的多鏈路、多設備、多終端和持續運營能力的智慧協作平台,助力台商台胞會員打通在深發展工作的最後一公里,增強台協組織凝聚力,實現協會管理的信息化、智慧化,使協會工作決策高效化、精確化和科學化。
  目前「智慧台協」仍處於需求分析和初步搭建階段,需要根據在實踐中跨組織的長時間調研,達成協會監理事、台商企業及個人會員多方共識,逐步完善「智慧台協」,以求能達到「定製化」的最優效果。「智慧台協」建成完善後,將會長期地服務於協會工作,無論是協會工作人員或台商台胞會員都能快速通過「智慧台協」處理相應事務,快速獲取信息,為分會和會員工作業務的開展提供便利。
  陳忠和會長說,「相伴三十載,融合創未來」,既是深圳台協對過去發展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期待。只有與市場「融合」,產品才能立足;只有與政策「融合」,產業才能發展;只有與潮流「融合」,企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深圳台協將全方位提升協會引領和服務會員的能力,與會員企業及台灣鄉親共同努力,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在轉型發展中無畏攀登,在不忘初心中全力以赴,關注並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從中挖掘更多商機。
  風雨三十載,新起點開啟新征程,深圳台協的新篇章,值得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事」還是「同一件事」;「人」還是「同一批人」。時間前後相差也僅幾個月或者更長一點時間,「同一批人」對「同一件事」的説法就發生了180度的改變。爲什麽會這樣?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麽?只能用中國的一句古話說:官字兩個口,怎麽說都是他的對。  遠不説疫情發生後台灣從虎虎生風的「Taiwan Can Help」大內宣招式,沒多久就現了原形,變成了「Taiwan Needs Help!」。僅就台灣要不要進口帶
期刊
從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開始,企業強調高度分工,傳統企業經常看到科層制組織結構,由於組織設計過於複雜,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組織結構也越來越龐大,也隨之面臨下列問題:  1. 溝通、協調、控制監督成本上升;  2. 分工導致組織無法取得整體效益最大化;  3. 無法面對快速變化作出迅速反應 。  另一方面很多時候上令無法下達。訊息下達需通過組織層層傳遞,過程中如遇到與自身利益相關往往就會產生變化……
期刊
不久前,河南省鄭州、新鄉等地極端降雨、遭遇罕見水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特大暴雨災情牽動著兩岸同胞的心,廣大台商台企紛紛自發捐款捐物、緊急馳援,愛心源源不斷奔向河南。  據全國台企聯介紹,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28日,大陸台商台企捐款捐物總金額逾2億元(人民幣,下同)。  其中,在會長李政宏帶領下,全國臺企聯緊急籌措200萬元;上海市台協已有近30家會員企業募集善款共計240萬元;昆明台協、
期刊
在大陸生活了二、三十年的中山凱崴木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崴木業」)的董事長黃建煌,可以說是見證了大陸經濟的飛速崛起:從一個基礎的農業社會,到來料加工企業,再到出口產業的誕生,直到如今開始創造本土企業。大陸整體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在讓黃建煌震驚的同時又無比慶幸當初選擇留在大陸,從而搭上了發展的「快車」。時至今日,完成公司外銷轉內銷、代工轉品牌的他,仍對在大陸的發展充滿信心與期待,並堅信自己能打響「品
期刊
正當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搞得灰頭土臉時,美國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2021年8月22—26日風塵僕僕地對新加坡和越南進行了訪問,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訪問越南的美國副總統。美方宣稱訪問重點是捍衛南海的國際規則,加強美國的地區領導地位和擴大安全合作。此話看上去冠冕堂皇,而實際上,賀錦麗的訪問是為構建「新的對華包圍圈」而來。  表面上來看,賀錦麗為捍衛南海國際規則訪問新加坡和越南似乎有跡
期刊
疫情使得兩岸交通受阻,再加上往返分別要進行14天的隔離制度,意味著在大陸工作的台籍員工每一次返台,至少要有28天以上的假期,或者說,至少要花費28天以上的時間。  春節臨近,隔岸觸手可及的家,回,還是不回?  Q1:大陸有關於探親假的規定嗎?  A1:「探親假」這件事,一直是個尷尬的存在。  大陸目前關於員工探親假的規定,來自於國務院公佈施行的《關於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對於工作滿一年的固定職工,
期刊
據媒體消息,香港特區就發展「八大中心」等範疇,將向中央提交策略性文件。在「十四五」規劃中重申支持、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兩個中心是首次納入國家規劃,包括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將香港打造成國際航空樞紐。  在香港經濟發展方面,「十四五」規劃綱要一如既往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強化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
期刊
正當人們習慣於將視線放在快速發展的短視頻等領域時,沒想到2021開年反而是被專注「耳朵經濟」的音頻賽道奪去了目光。老玩家紛紛摩拳擦掌欲實現新的突破,新入局者也紛紛試水,音頻社交正成為一個新的投資風口。音頻社交的優勢有什麼?未來,誰能搶占這塊蛋糕?  在過去,互聯網在產品提供方面還是以滿足人的視覺為主,主要包括圖、文、視頻等,但在線民越來越依賴這些形式以後,則出現了一個問題——視覺疲勞。近半年,隨著
期刊
2020年,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背景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4858億元人民幣,增速上升至20.2%。線上教育玩家曝光率空前,猿輔導、學而思、作業幫、跟誰學旗下的高徒課堂等掀起了一場行銷大戰。  而近來在線教育機構的參與者們魚貫而入的背後,隱藏的是優勝劣汰的殘酷現狀:一邊風頭無兩,一邊黯然退場。  2020年,在「停課不停學」的政策背景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485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速上升至
期刊
台灣的疫苗政治在民進黨刻意操作下,已被搞得撲朔迷離。以疫苗數量來說,衛生單位宣稱,在今年底以前台灣將有4400多萬劑進口,足供全台民眾施打,顯得蔡英文對疫情控制成竹在胸。  然經數字精算,發現民進黨仍在玩數字遊戲。此因民進黨至明年5月,預購疫苗數量僅有2500萬劑,對於多出的2000萬劑,數目究竟從何而來?原來是民進黨已將郭台銘、台積電、慈濟等捐贈的1500萬劑疫苗全數列入,另將日本、美國捐助的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