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课程资源 用好数学教材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1992zhangshu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笔者认为要用好新教材,不光需要认真研究新教材的编写特点,把握编者意图,而且还要深入挖掘这一资源,真正做到充分利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各种资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老教材相比,无论是编排内容,还是编排形式,都有了巨大的变化。教材的灵活性强,留给教师和学生的思维空间大。如果不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资源,就有无从下手之感。挖掘教材资源,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一)挖掘“主题图”资源,让“主题图”充分发挥作用
  “主题图”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编写的一大特色,其意图在于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这一基本理念,在教材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挖掘“主题图”的资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发挥“主题图”的情境作用
  以实验教材第一册为例。第二单元“比一比”设置了“小猪帮小兔子盖房子”的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上课伊始,学生边看“主题图”,教师边讲:“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帮小兔子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热情的小兔在房前的桌子上准备了一些招待客人的水果……”这个故事一方面为教学知识提供背景,同时还渗透了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像这样的“主题图”还有“野生动物园”“学校运动会”“我们的校园”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喜欢的、熟悉的情境,而在这些有趣、美丽的图画中包含许多奇妙的知识,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才能完全理解,这就容易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充分挖掘“主题图”中的教学资源
  教材中的每一幅“主题图”都包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对新概念、新知识感知全面、理解透彻。仍以“比一比”为例,教材中引出“同样多”和“多”“少”的概念后,提出“图中还可以比什么”,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挖掘主题图中的资源,除了进行小兔和砖、小兔和木头的比较外,还可以进行桌上的水果之间的比较,水果与猪和兔的比较,桌子与凳子的比较,等等。
  再如教材第一册“小猴吃水果”的主题图。初看主题图,我认为主题图的目的无非就是:(1)能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2)会用“>”“<”或“=”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在这一教学目的指引下,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出示主题图后)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
  生:图上画的是……猴子有3Z……
  教师板书“猴子3、梨4、桃3、香蕉2”。
  师:猴子有几只?桃有几个?猴子和桃比,怎么样?
  生:猴子有3Z,桃有3个,猴子和桃同样多。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3=3”。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和“<”。
  再细心地观察主题图,我发现了图中的如下资源:(1)小猴子与水果对应排列,渗透了统计的初步知识;(2)猴子、梨、桃和香蕉可以互相比较,因此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的背后,蕴涵着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和开旃}生。根据初观察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再观察发现的上述资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修改如下:
  出示主题图,同桌互相说说图的意思。
  师:图中有几只小猴在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摆出来吗?
  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图片学具摆出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教师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方法摆出如17页的象形图。)
  师: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多少,好吗?谁来试一试?
  生1:猴子比香蕉多。
  生2:香蕉比梨少。
  生3:猴子和桃同样多……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抽象出:3>2,2<4,3=3……
  我认为,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动手实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一教学理念。这是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结果。
  3 重新选择主题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用教材”不是死啃教材,不是唯教材至上,而应把教材看作一个可参照的蓝本。当我们发现教材提供的主题情境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时,或有了比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更有价值的主题情境时,可以重新确定材料进行编排。只要改变后的主题情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我认为都是成功的。
  教材第一册18页“第几”的主题图是一幅排队购票图。如果只看图,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几”和“第几”的。制成电脑课件,我们又不具备制作条件。怎么办呢?我认为可以重新选择主题情境。以下是我对这节内容的教学实录:
  (1)教师谈话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兔子的图片)。你想对它说句什么话?
  學生自由地与智多星打招呼。
  师:智多星还有许多好朋友,它们是——
  教师边说边呈现小动物图片:小松鼠、大象、长颈鹿、小狮子,并把它们零乱地摆在黑板上。
  (2)呈现材料,引导探究。
  师:今天,智多星邀请这几位好朋友一起去参加森林音乐会。大伙儿可高兴啦!一大旱它们就来到了智多星家里。可是出发前,它们为怎样排队吵了起来,谁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能帮它们排排队吗?
  学生交流后,反馈。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它的后面,再后面是长颈鹿,再后面是小狮子,最后是大象。   教师按照学生的说法在黑板上排序:
  智多星 松鼠 长颈鹿 小狮子 大象
  师:你为什么要这么排?
  生1:因为大象最笨重。
  师:你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个。
  师:那么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个。
  师:还有不同的排法吗?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个,大象排在第3个,狮子排在第4个,长颈鹿排在最后面。
  师:你这样排有什么理由?
  生2:智多星是请他们来的,所以排在第1个;小松鼠第1个到智多星的家,把它排在第2个;大象比较晚一些,所以排在第3个;小狮子排在第4个;长颈鹿最晚,所以排在最后一个。
  教师小结: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书:第1),小松鼠排在它的后面,是第2(板书:第2)……
  智多星 松鼠 大象 小狮子 长颈鹿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第五
  师: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排法吗?请告诉你的同桌。
  学生自由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
  (3)主动参与,体验意义。
  师:假如今天也让你去参加音乐会的话,你准备排在哪里?
  生1:我想排第1个。
  师:你排第1个了,那么后面的小动物会怎样呢?
  学生演示:
  师:那么现在长颈鹿排在了第几个?
  生(齐):第6个。
  师:当这位小朋友排在第1个时,其他小动物分别在第几呢?
  生(齐):智多星排在了第2,小松鼠排在了第3……
  师:还有谁愿意上来排?
  生2:我准备排在第3个。
  师:那么其他小动物的位置会怎么样呢?
  生2:智多星、小松鼠不变,大象排第4,小狮子排第5,长颈鹿又排到第6了。
  (二)挖掘教材中的“开放性”资源,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注重开放性和创造性是新教材的主要特点之一。开放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学习、探索的主动权,学生就有可能会学得更主动、生动。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新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选择学生生活中的情境,先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解决数学问题,就是这一基本理念的具体表现。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用好教材中与生活贴近的教学事例,还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一)用好教材中的“生活中的数(学)”
  “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了素材。
  我的具体做法是:每天进行“生活中的数(学)”说话训练。开始,学生只能模仿课本说“我今年8岁了”“我家有3口人”等简单的内容。后来,学生能说出课本以外的生活中的数。例如,“黑板上边有8个大字”“我家这个月用了6吨水”“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毛衣花了31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说话内容越来越丰富。由“生活中的数”说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一年级结束时,学生已能说“奶奶家养了8只大羊,2只小羊,一共是10只羊”等较复杂的数学内容了。这样坚持下去,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对身边处处有数学的体会,而且也使学生获得了用数学的体验。
  (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资源
  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主要指课本以外的,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又与新知识直接相关的资源。例如,我班有58人,一、二组每组9人,三至七组每组8人。在教学“8和9”时,我就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理解8、9的有关知识。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说“我们组有8个人,我坐在第2排”“我们组有8个人,再加1个就是9个”“我们组有4个男生,5个女生,一共有9个人,可以列成算式4+5=9”“我们组有8个人,今天有1个人没来,现在是7个人,可以列成算式8-1=7”……
  随着年级的升高,适合学生的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也会越来越多,生活中的购物、分配、建筑等,报刊中的数据、信息等,都是我们可以挖掘的数学资源。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布置模拟超市购物,使他们学会花钱买东西;“学习认识图形”时,让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或物体,开办“小小创意展示会”;学习“量长度”时,让学生相互合作测量身高,测量教室里物品的长度,每个人立定跳远的长度,并带到室外,让他们相互合作测量物体,回家和自己的亲人比比谁跳的远,将记录的结果给老师和同学一起分享。这种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是轻松、快乐、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个体生活的主体”,综合并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活”化课程资源。
  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数学,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利用的数学资源。只要我们认真观察,注意积累,一定能发现更多的、更好的有价值的数学资源,为新教材的使用锦上添花。
  (作者单位:重庆开县汉丰五校)
  (责任编校:白水)
其他文献
在橡胶园中间种粮油作物和热带半阴性的咖啡、可可、茶叶、益智、萝芙木等经济作物,国内外都有不少的生产实践经验,但在橡胶园长期间种胡椒的资料国内外甚少报导。我站从196
幼儿的本性就是爱玩爱动的,而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能从小培养幼儿爱“动”、会“玩”的好习惯,正确引导幼儿“玩”的方法、“动”的技巧,并且通过“玩”和“动”提高幼儿身
期刊
激发出认知冲突,就会让学生对于真相产生强烈的期盼和渴望,甚至会产生欲答不能的失衡心理。而学生为了脱离这种心理和不适感,自身就会出现认知需求,积极主动地去探寻问题,发
期刊
本刊讯最近,由长沙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长沙市教育局、长沙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的“人人讲安全,安全为人人”征文比赛落下帷幕。 Recently, we have concluded th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提出,设置情节应该“酌奇而不失其真。”因为失真的“奇”往往导致作品的失败。影片《乱世郎中》注重情节的曲折和传奇性,这自然能藉此吸引观众,可惜
《记录媒体技术》编辑部收到读者反馈意见,反映对有些专业术语的中文译名或英语原文不是很清楚,希望《记录媒体技术》开辟一栏专业名词解释。《记录媒体技术》从第二期起不定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人徐志摩将离别描述得如此惟美,令人不敢轻易碰触那淡淡的离愁。而当我得知德阳律师刘德嘉去世的噩耗时,
教师要关注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习惯,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取决于教师对于课堂的管理,教师应该更
可望实现无阈值激光作用的新带隙材料部分根据桑迪亚国家实验室最近所作的实验,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能产生合意现象的一种新光学带隙材料。研究人员制作和检验了两种光子晶格—蜂
林区多种经营,原指除林业主产品(木材及其物理化学加工产品)之外的、与森林环境相关的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林副特产等事业的经营。日的旨在提高林业事业的效益,发展和壮大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