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应该成为第二语言学习的目标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让第二语言的应用水平接近母语使用者(native speaker)一直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目标。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角度,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了这种目标理论的成因及其优缺点。得出了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外语教学 母语使用者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7-01
  
   一直以来让自己的外语越说越地道是很多学习者的目标。以英语教学为例,能像母语使用者一样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流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众多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之一。本文作者将就此话题结合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成果及第二语言使用者的特点展开讨论。由于本文的讨论主要是基于中国外语学习这个大环境,通常将汉语作为母语,把英语等外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所以本文用词中没有严格区分“第二语言”与“外语”。
  一、定义“说母语的人(母语使用者)”
   既然本文的论点是:是否应该把说母语的人的语言水平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首先就必须了解什么是“说母语的人”。Cook认为:母语应该是某人自出身起就习得的语言。Joseph J. Lee更为“说母语的人”总结出了六个特征:1)个人在孩童时期就习得了某语言,并一直使用该语言;2)对某语言有直觉性的知识;3)能够发出流利、实时的话语;4)在交际方面有足够的能力,能在艰难的社会环境中有效交流;5)与某语言使用群体一致或者得到该群体的认同;6)没有外国口音。
   作者比较认可Cook的观点,认为说母语的人是一直在使用孩童时期学到的某种语言的使用者。
   二、该目标的合理性——使语言能力尽量地接近该语言母语使用者的水平
   当人类在从事某项活动的时候必然要有既定的目标以及衡量成果的标准。语言学习者也不例外。但目前就语言学习的目标和成果的衡量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因为第一语言总是比其他语言掌握得要好,所以在语言教学领域“说母语的人”的语言水平被广泛地用来评价学习效果。
   以中国学生为例,由于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很多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从进校开始就被要求从中选择学习方向——英式或者美式。确定方向后,学生就会选择性的进行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所有的要求都是为了达到母语使用者的水平。且不论事实上这样的目标是否实现,在这种强势的学习环境下大多数外语学习者都能够在课内和课外用外语有效地交流。
  三、关于该理念合理性的思考
   尽管在把母语水平作为语言教学目标的环境中,语言学习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本着严谨的原则,我们来思考一下该理念的合理性。
   首先,Cook指出尽管很多学习者能够有效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该语言的运用能够接近母语水平。英语教师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就算一个人能把英语说得非常流利和准确,只需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他是不是英美国家的人。
   其次,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母语使用者的语言能力,把它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是不严谨的。以英语为例,除了传统的英国和北美以外,很多国家都把英语作为母语,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等,所以说本土英语的界限已经模糊了。
   语言主要是作为交流的工具而存在的。所以我们也许应该提倡以语言的交际有效性或学习者的其他现实需求为基础来设立外语的学习目标,而不要过多关注于学习者的外语水平是否和那些以此为母语的人的语言水平相当。
   值得提出的是,这里并不是否认来自其他国家的外语材料(如英美国家的英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他们的视听文字资料一直被广泛运用于外语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学资源。
  四、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外语学习者有他们自身的特征和需要,所以与其把他们的学习目标定为“母语使用者的水平”,还不如让他们成为优秀的外语使用者。外语教学的标准应该设为把学生培养成有能力的外语使用者,让他们能够在各种场合使用各种词汇和身体语言进行流畅、准确地交流。他们不光具备语言能力,还应了解社会和文化背景。
   当然,完全放弃“母语使用者的水平”目标是不可行的,比较现实的办法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制定综合的学习目标。因为很多第二语言使用者往往都是为了特定的目的学习外语。例如,商人学习外语是为了和外国客户沟通。他们的学习重点是商务外语及该国家的礼仪习俗。
   总的来说,学习目标和榜样的确定应该以能让学习者准确有效地学习外语并能够合理运用为标准。首先,在课堂上,应该根据学生的水平注意母语和第二语言使用量上的平衡。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而言,母语应该比第二语言更能有效地传达信息,特别是在讲解生词和语法,给出学生指示和评价的时候。相反对于高级阶段的学生,则应该尽量多地使用第二语言,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外语环境,这有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其次,根据课程的难度确定。如果一个知识点用第二语言来传授难度很大并且耗时,就应该考虑用第一语言。最后,教师的水平也是一个应该被考虑到的因素。在运用第二语言教学时应该确保教师有相应的语言水平,从而准确有效地运用该语言。
   本文探讨了是否应该把母语使用者的语言水平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目标以及语言能力评价标准的问题,认为语言学习目标及成果衡量标准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应该笼统地以该语言为母语的人的语言能力为标准。作者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并对语言学习目标的制定,课堂教学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的使用比例及确定标准提出了实用性建议。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使命,本文初步论述了四种高职教学方法,希冀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用。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4-02     一、概述     我国的高职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初设立,至今已有20余年,从无
摘 要:本文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讨论,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探讨,力图使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突破传统,实现新的转变,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2-02     随着时代的变革,国际间交流与
摘 要:文章试图将“云服务”的理念与未来信息化教育平台的服务相整合,从信息化教育平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云服务”的概念和特点,最终提出建立“按需索取”的信息化教育平台的大胆设想。  关键词:云服务 信息化教育平台 职能 “按需索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07-03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兴起和发展,教育领域出现了大量各式
摘 要: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学生的自身状况有了很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信息时代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研究,阐明在信息时代教师需要积极努力地进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教学素养和技术水平,从而对自己重新进行定位和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信息时代 教师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6-110-01     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背景:   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逐渐改变,常见病类型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已逐渐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脑卒中更是排于此类慢性病
目的:纳米二氧化钛(nanoparticle titanium dioxide,Nario-TiO2)是纳米材料的一种,具有抗紫外线、抗菌、自洁净、抗老化等功效,在化妆品、功能纤维、塑料、油漆等领域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