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经济贸易发展概况

来源 :国际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den1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蒙古人民共和国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境内西、北部多山,东部为丘陵平原,南部为戈壁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蒙古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其他文献
<正> 目前,我国已和40多个中南美国家有了贸易往来,我国的服装和纺织品,颇受当地厂商和消费者欢迎,是近期内具有发展前途的主要商品。中南美与美国和西欧共同体不同,对进口服装和纺织品并没有配额的限制。而且,在巴拿马、乌拉圭、智利、墨西哥等国家都设有自由贸易区,鼓励外商设厂加工,开展转口业务,并可给予税收的优惠。当前,我国商品对中南美洲的出口尚处于开拓阶段。至1980年只占其进口总值0.5%左右。其中,我国出口的服装则发展较为迅速。以上海服装为例,
<正>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境多山,山地占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金、铝、铅、铜、钨、钼、镁,石墨、重晶石、云母和萤石等。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的73%,水产资源也很丰富。朝鲜人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主席的领导下,坚持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革命路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发展本国的经济贸易事业作出积极的努力。现在,正执行着加速实现国民经济主体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的第二个七年计划(1978—1984年)。朝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贯彻“优先发展重工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信息的进步,计算机软件发展迅速,在此基础上,信息维护和管理环境依靠软件平台实现了较快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信息软件维护和管理的具体
<正> 一在人类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新时期,中日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是我们两国人民面临的共同任务。它将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之间的合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典范。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是符合中日两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它是关系到我们两个伟大民族今后能否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一项极为重要的选择。建立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的必要性主要有:1.能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经济合作关系,不仅直接关系着中日政治关系的稳定,而且还关系到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而和平是我们两个民族走向
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教学文件的管理从专业建设开始经历了修订教学计划、制定学期教学进程及修订教学计划的过程,而整个过程中,未能形成一个统一通顺的信息化流程,大多数教务
<正>0引言分布式发电一般指相对小型的发电装置,它一般安装在负荷现场或者距离负荷较近。分布式电源(DG)具有投资少,发电方式多,能源利用率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高以及污
<正> “遥看碧水接青天,海上波涛笼暮烟,最是春秋明月夜,风光不让五湖边。”位于黄海之滨的青岛历来有“东方瑞士”之雅号。青岛不仅是我国的游览胜地,更是我国较大的对外贸易港口之一。青岛于1922年12月10日从日本占领下收回之后,正式宣布开为商埠。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阔的港湾,不冻、不淤的码头以及方便的交通网络,青岛很快发展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近百余年来,我国东部和北部地区出产的大宗货物,长期通过青岛港输往国外,外国货物输入我国,也大部分经由青岛港。青岛地区的对外
<正> 近年来中丹(麦)经济贸易关系发展很快。丹麦已成为我国同西欧发展经济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中丹两国于1950年建交,30多年来,两国贸易关系不断发展,根据我方统计,五十年代两国平均贸易额仅500万美元,到八十年代头四年两国平均贸易额为1亿多美元,即在三十多年里两国平均贸易额增长了20倍。1982年中丹两国贸易创历史最高水平为1.8亿美元,比1981年增长125%,其中从丹麦进口比1981年增长237%,对丹麦出口减少5%。从丹麦进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我购买了四艘6.4万吨级散装货船、冰激
<正> 在经济改革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于1983年7月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一年来,一方面按照改革的方针组建;一方面在组建和开展业务活动中探索改革的新路子。在对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隶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的中国石化国际事业公司,已取得对外经济法人地位,加上以前成立的燕山、金山联合工贸公司,在引进技术、产品进出口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总公司成立后,我们首先抓了1978年以来签订的石油化工、化纤、化
<正>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贸易具备十分有利的条件。目前,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近四分之一,居贸易国别首位。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仍将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实现中日贸易的两个倍增,是实现整个外贸两个倍增的重要条件之一,而扩大对日出口是扩大中日贸易的关键,对日出口能扩大到什么程度,又取决于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从中日贸易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扩大我出口进而对扩大中日贸易所起的重要作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这两个时期,我对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