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体心理发展看荣辱观教育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love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辱观,也就是个体对“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问题的回答。一个人的荣辱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因为个体一旦确立了某种荣辱观,那么在生活中,他就会尽可能弘扬那些给自己带来荣誉和褒奖的东西,同时尽可能去避免那些给自己带来耻辱和指责的东西,以—个社会所要求的良好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因此,荣辱观教育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适度的荣辱感。而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荣辱观形成的基础和机制,将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理解荣辱观,也有助于更好地引导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提高教育的针
其他文献
一、当前职高生考试作弊分析    (一)考试作弊的表现  从数量上看(下列数字是 我校2004届国际金融(3)班42人的调查结果),在考试时主动作弊的占10%;有30%的学生严守考场规则,不作弊;其余60%的人态度被动,考场严就遵守纪律,考场乱就作弊。  从具体表现看,在闭卷考试中,作弊的手段若按采用多少的顺序排列,则是:1.偷看别人卷子;2.偷看书本;3.带小条打小抄;4.交头接耳对答案;5.和
窗户是用来制造空间的,它宣告了场所的存在.靠窗的座位、窗台、凸窗、游廊、遮板、百叶窗、窗帘等都标识出了窗户在立面上或在房间里的位置.20世纪以来,窗框和玻璃制品的技术
齐欣:中国教育的问题不光是建筑教育的问题,而是从幼儿园开始.都是老师灌输的多,而学生自己的想法少,老师总存给学生一个特别明确的标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就变得学生不需
当人类尽情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福祉时,人类的生活却越来越非人化。“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全面消退,表现在教育上,如为了让孩子将来多挣些钱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我们正在残酷地剥夺孩子的童年,将他们金色的童年消耗在繁多技能的学习和习题的演练中。教育中的拜金主义、拜权主义、分数挂帅、文凭至上等功利主义思潮盛行,社会责任、道德伦理、民族使命和人类前途都被消解在日益膨胀的个人私欲之中。孩子们出现的人格缺失、
本项目源于一个简单的落架修缮复原的古建筑保护工程.在现场调研过程中,通过与裴氏族人代表的不断沟通,我们发现现存的建筑遗迹虽然残破,却承载着几代人的情感和记忆.于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