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先进的除尘减霾设备落户山西综改区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导报讯 记者杨皓渊 4月20日,记者从山西综改区获悉,国内先进的除尘减霾设备“晨曦”一号、“晨曦”二号于4月17日在山西综改示范区正式下线。这两款先进的除尘减霾设备将在太原投入使用。
   據了解,这两款除尘减霾设备由北京中科健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过程工程研究所等研发而成,具有52项专利技术,单台设备全尘过滤效率高达99.96%,臭氧降解效率高达95%。“晨曦”一号每小时作业面积可达5000~8000平方米,每小时净化空气约6000立方米,适用于城区主街道、广场、公园等除尘减霾作业;“晨曦”二号每小时作业面积2000~3500平方米,每小时净化空气约3000立方米,适用于人行道、花砖辅路、居民小区及企事业单位除尘减霾作业。
   早在2019年,由北京中科健德和山西转型工业园区集团有限公司组成山西中科健德,并于2020年8月,在综改区投入65台智能纯吸式除尘减霾清洁机和多台大型机械设备,当月就取得了综改区清除PM2.5和PM10排名第一的成绩,现已经作业超过半年,每月清除PM2.5和PM10数值均保持第一名。
   此外,山西中科健德陆续在太原市晋源区、小店区、杏花岭区等地完成项目落地。太原网格化扬尘污染治理项目已见成效,作业区的各项数值均有所下降,共完成吸尘总量175.7吨,吸尘面积为1080万平方米,喷洒生态抑尘地膜面积为520万平方米。
   此次下线的“晨曦”一号和“晨曦”二号是北京中科健德最先进的设备,相关专利技术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评定为“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获得了中国环境卫生协会“国内首创”的评价。
其他文献
5月17日,运城市闻喜县神柏乡窑头沟村農民张立俊的樱桃园迎来收获季,成簇的樱桃挂满枝头,让人垂涎欲滴。年逾6旬的张立俊夫妇引进秦樱一号等早中晚5个品种,栽植了400多株樱桃树,年经济收入5万余元,并带动了村民一起致富。图为张立俊和老伴赵慧明正在采摘樱桃。
期刊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神舟一号飞船发射升空。大约飞行10分钟后,飞船与运载火箭成功分离,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次日凌晨3时,地面指挥中心向飞船发出返回指令。在绕地球运行14圈、遨游太空21小时后,神舟一号飞船于11月21日3时41分顺利降落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着陆场。  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飞行,标志着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行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中
期刊
一個人找到和建立正确的信仰不容易,用行动去捍卫自己的信仰更是一辈子的事。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中国肝癌大国的帽子还没有扔进太平洋,我还要继续同肝癌斗争。  外科医生,就是一双手一把刀。  用最好的技术、最科学的方法、最便宜的药械、最简单有效的手段,治好病人的病。  为病人解除痛苦,是我最大的功名。  如果有一天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期刊
“悟空”号火眼金睛“看清”宇宙线氦核能谱、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在银河系内发现迄今最高能量光子……近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捷报频传。   将时间尺度拉长,过去5年间,我国基础研究同样亮点频出。   “夯实科技基础,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的5点要求中的第一
期刊
1君似雁随阳,为民谋稻粱  袁隆平逝世后,人们悼念的文辞中有这样一个热词——国士。何为国士?谓其“才德盖一国”,抑或“一国勇力之士”?用在袁老身上恐怕都不能概其全貌。因为还有对人民、家国、民族的责任和爱。  2019年9月17日,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当天,他还在试验田里查看杂交水稻生长情况。行动不便后,湖南省农科院在他的住宅旁辟出一块试验田,他在家里就能看见水稻。  当双脚无法再踏入稻田中
期刊
他是新中国外科医学的一座灯塔,他是无数身患绝症患者的最后希望。他爱党爱国的底色、心系病患的情怀,将永远铭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2019年9月的一天,记者采访吴孟超院士,彼时的他已受病痛折磨,然而接受采访的时间里,他不高的身体始终笔直如松,反复表示,无论是自己从医还是考察培养学生,关键都要“对病人要有爱心、细心、热心”。   肝胆春秋报国情,吴孟超曾说:“我这一生有三条路走对了:回国、参军、
期刊
20世纪50年代,由于国家粮食短缺,年轻的袁隆平从红薯育种研究教学转向了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  1956年,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袁隆平发现,水稻中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第一次浮现在他的脑海。  20世纪60年代,发现天然杂交稻株表现出明显的杂交优势后,袁隆平开始了他的研究。  他提出“要利用水稻的杂种优势,首推利用水稻的雄性不孕性
期刊
“横、撇、竖、捺、弯、钩、折,书写工整,一笔一划都透出力度;点墨轻重缓急,尽显‘画家’风范。”5月2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晋城展示区,两台机器人挥动手臂,两幅精美字画一气呵成。这项技术是晋城市富士康机器人研发处武卫兵团队带来的杰作。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广泛地融入消费和生活的各個领域,不断激发着人们的想象。现场,记者看到,机器人不紧不慢,从毛笔蘸墨,左右浸墨,到写
期刊
我希望更多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高科技的农业,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  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如果老是迷信这个迷信那个,害怕这个害怕那个,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只有敢想敢做敢坚持,才能做科技创新的领跑人。  书本知识、电脑技术都很重要,但书本上种不出水稻,电脑上也种不出水稻,你只有在试验田里才能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  有人问我,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我想我没有什
期刊
袁隆平1953年毕业于西南大学的前身——西南农学院。2019年9月17日,他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十分激动,在给老学长写信表达敬意的同时,大家最想问的就是袁隆平在科研道路上的成功秘诀。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学生谭链是给袁隆平写信的发起人。她说,信件寄出后不到一个星期,回信就来了。袁隆平还在工作间隙录制了一段3分多钟的视频,与年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