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尚书省“诸司符”初探——以俄藏Дx02160Vb文书为线索

来源 :史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藏Дх02160Vb可定名为《唐开元五年(717)前后尚书户部下沙州符为长流人事》.唐代“省符”根据其内容主导者的不同可被划分为“诸司符”与“奉制符”两种不同的类型.与附在制敕后起中转作用的“奉制符”不同,以Дх02160Vb为代表的“诸司符”不附在制敕之后,而是由尚书二十四司主导并独立下行.《唐六典》所说“大事则听制敕,小事则俟省符”中之“省符”即指“诸司符”,尚书省一般用其裁决日常政务中不需要上呈皇帝的“小事”.以《开元公式令》所载“符式”为依据,结合出土资料可对“诸司符”的格式进行复原.“制敕”与“诸司符”在唐前期国家日常政务处理体系中的这种不同分工,也为进一步追溯“堂帖”的制度起源提供了线索.
其他文献
“家礼”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词汇.不过,当它作为一个分析性范畴使用时,关于家礼的熟悉事实却包含着不完全被了解的复杂性.在宋代家礼文本的制作过程中,书写者往往不只是制礼者、注礼者,而是多种角色并存;他们并不隐身于礼规之下,而是在书写中标识着自己的立场、态度;他们安排着每一位演礼者的动作,将每一个礼文中的行动塑造成一种类型,使之变成一个可重复的事件.当书写者积极置身于意义系统与各种象征的制造时,也在亲属关系与性别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思考.
《现代教育与鲁迅的文学世界》(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版)是李宗刚教授系统研究现代教育与中国现代文学关系的一部学术论著,也是近年来国内鲁迅研究界的重要收获.该书着力于对鲁迅及五四文学进行全新阐释,既与作者旧著《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的发生》等存在密切的联系,又具有学术独立性.作为分量厚重的学术专著,作者从现代教育的视角对鲁迅的诸多学术原点问题展开研究,提出并解决了鲁迅研究、中国新文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文学史思维,对于重新认识鲁迅、认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长远学术意义和建设性价值.
期刊
近年来,面对持续不断的批判揭露,历史虚无主义从直接显性转向含蓄隐性,渗透蔓延的手法更加狡猾隐蔽,欺骗性和迷惑性也越来越强.对此,应当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准确辨析历史虚无主义渗透传播的策略和手法,充分了解其政治指向和现实危害,采取扎实有力的举措予以抵御和应对,才能有效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三号祭祀坑南部出土了一件铜顶尊跪坐人像,器物由大口尊和跪坐人像两部分组成.上部为一件青铜大口尊,大口尊肩部有独特的龙形装饰,铜尊立于一块方形平板之上,平板以下为一尊双手作向前合握状的跪坐人像.在铸造工艺方面,此件器物采用了各部分先分铸后连接的做法,与以往发现的三星堆文化青铜器相似.铜尊与跪坐铜人之间有明显焊接痕迹,且铜尊圈足曾被截短.跪坐人像则由躯干、双臂、双腿分别铸造后焊接而成.铜顶尊跪坐人像是古蜀祭祀活动的缩影,彰显了先民的创造力,更证明了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1年2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清理残墓20座,多为竖穴土坑墓,部分墓葬的墓口覆盖有大石.墓葬内出土了一定数量的陶器、铜器、铁器、铜铁复合器、绿松石、海贝等,其中陶器以双耳罐最为常见,铜器有剑、刀、矛、钺、镞和马具等.从出土的随葬器物来看,八家村墓地文化面貌比较一致,基本上集中在一个大的时期,推测其年代大致在西汉时期.八家村墓地反映出的考古学文化面貌与西南夷考古中的滇、夜郎、邛等青铜文化相比,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同时它与周边同期的
回龙湾洞穴遗址是一处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金沙江流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于1987年进行了初步试掘,获得了丰富的石制品、动物化石以及磨制骨器.回龙湾洞穴遗址上文化层年代为23.8-23.4ka cal BP,下文化层目前尚无年代数据,根据其石器技术特征推测应同样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回龙湾洞穴遗址上下文化层的剥片技术均包括锤击、砸击和锐棱砸击技术,但上文化层的砸击和锐棱砸击技术的比例要略高;从工具修理特征上来看,上下文化层的工具均较为简单,以刮削器为主,相对而言,上文化层的工具尺寸要略大于下文化层,且类型更
商周蜀地由尊至罍的转变以至列罍礼器组合的使用,在器物形制、装饰风格以及器物组合等方面与中原地区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受到克商胜利这一重要时代背景的强烈影响.原地处殷周之间曾受到商人强烈影响的东方族群在翦商联盟中占据重要地位,他们对青铜罍这种带有本族特色之礼器的重视与摆脱“安阳”约束的时代风貌相结合,从而使高浮雕装饰的青铜罍出现在蜀地,最终成为先秦时代蜀人上层贵族提高自身威望的核心礼器.
通过X射线荧光(XRF)法对麦坪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时期的62件陶器进行成分检测分析,发现新石器时代陶器中的P2O5成分含量远高于商周时期陶器,其平均值从3.58%下降到1.28%,表明该区域陶器采用了高磷含量的原材料.这一规律与狮子山、龙王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类似,证明它们在制陶工艺上采用了类似原料配方.类似的陶器制作工艺、相似的陶器风格,充分说明汉源谷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同一文化面貌.采用高磷含量原材料这一技术手段,明显有别于汉源谷地周边同时期遗址,也为汉源谷地新石器时代遗址群为一新的文化类型提供了有
明清时期,作为统称的“礼生”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群体,既有特定差役的礼生,又有临时选用的礼生;既有官礼生,又有私礼生.礼生在官、私礼仪活动中赞礼执事,须按既定仪注照式襄事,否则就会受到纠仪者纠举.礼生对于礼仪活动的意义不在于他们能否主导礼仪,而在于通过他们的赞相,营造出礼仪应有的礼容与秩序,礼义精神的完美表达正是以良好的礼秩与礼容为前提.同时,礼生也充当了礼仪传播的中介,即礼生主要担任了官礼、士大夫家礼与村落世界之间的中介.
2017年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桂林国家森林公园内的5龛造像进行了调查.这一区域的造像题材丰富,既有全国普遍流行的弥勒像,也有初唐中原地区流行的“降魔印像”“优填王像”,另外还有“六拏具”式、“天人诞生”等特殊纹饰图案.该地的唐代摩崖造像的粉本当来自于中原地区,尤其是洛阳龙门石窟,而不太可能来自于海路.相关题记中还发现有粟特人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