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电视同期声的功能及运用

来源 :中国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它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听其声,真正发挥电视新闻视听兼备、声画互补的独特优势。同期声能增强新闻真实感、观众参与感、声音节奏感、画面立体感。正确地使用同期声,必须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持声、同期声与新闻时间的关系,处理好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关系,使同期声恰到好处地增强新闻的现场感、亲切感和真实性。
  关键词:同期声;真实感;参与感;节奏感;立体感;新闻时间
  
  电视节目中的同期声是指拍摄画面过程中的人物语言、环境音响、现场音响等多种声音,典型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期声使观众不仅能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生动的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最具魅力的声音,它能充分体现电视新闻节目视听兼备、声画互补、水乳交融的整体宣传效果,因此,用好同期声是电视从业者专业理念的充分体现。
  
  一、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功能
  
  1、增强新闻真实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运用限定了画面的时空位置,表明“此时、此地、此人、此声”。同期声可以把事件现场的音响及人物的讲话直接传递给观众,减少了由记者、编辑和主持人转述的环节及报道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强了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可信性。
  例如,在中国广播影视获奖作品《痛感买房》中,作者运用大量的同期声,表现在住房消费中多种不同的痛点。作者用了19个买房案例体现出“群体真实”,而这些群众体真实都是通过真实画面和不同买房受害人的同期声体现。在王先生所买房“开裂”的画面下,王先生说:“我是6月份买的房,7月份发现漏雨,然后8次保修,前前后后两个多月报修,修完了还是漏雨。”这里同期声的运用使观众真实地感受到买房者的无奈心理。再比如运城电视台《第一时间》报道的《我要上大学》系列节目中,贫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大量采访同期声的运用,凸显了节目的真实性,增强了节目的感染力。可以看出,同期声的运用很好地交待了事实发生的背景和气氛,刻画了人物心理,扩大了信息量,使观众产生了认同感。
  2、增强观众参与感
  同期声的成功运用,可以形成与观众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从而提高观众对新闻传播的参与程度。面对面的传播会使人们高度注意,乃至引起心理和观点的变化,从而达到最佳传播效果。同期声正是利用这一优势把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观众,而观众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是由记者“带领”着主动“参与”到新闻事件中,使新闻所传递的信息与观众在观念上和情感上交流与呼应。
  例如,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奥会2007年10月在上海举行,在记者对特奥会的报道中,被采访的教练、运动员、运动员家属、现场观众等都面对镜头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这种形式使电视机前的观众很容易在心理上参与到事件中去,感觉自己仿佛被带进现场,与记者一同采访,一起倾听新闻人物的讲话,形成了很好的双向交流,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
  3、增强声音节奏感
  据统计,目前电视新闻播音速度为每分钟220到250个字,而电视新闻中被采访对象的说话速度为每分钟120到150个字。播音语言与现场采访同期声交互使用,可使新闻的叙事节奏富有变化。“变化所具有的张力,变化所带来的美感,都使其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①由于每个人的声音都有不同的音质、音色、力度、节奏,因此,用好同期声,可使声音节奏富有变化,从而产生节奏感。
  4、增强画面立体感
  同期声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发展的,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空间性质。同期声的采用,突破了画面影像的局限,大大增强了二维结构的立体感。同期声电话采访使得采访空间感向画外延伸。同期声中加入音响,可突破画面容量的限制,扩大信息的总容量,延伸画面,从而带来一个新的空间,达到“听声见景”的效果。浩大的群众场面,因为有了鼎沸的欢呼声、呐喊声,而使观众因此拥有更为浩大的心理视象场面。二维画面因音响渗入而具有了多维特质。
  
  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
  
  在电视新闻中运用同期声可以增强新闻的真实感、受众的参与感、声音的节奏感、画面的立体感。然而,同期声的使用也应当适度,并不是所有的同期声都是必须的,如果采用不当,会弄巧成拙。为此,运用同期声时必须准确定位,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持声之间的关系
  同期声是电视新闻中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新闻的重要段落,它和播音融为一体,共同完成信息传达。总体来说,二者同处于主体地位。同期声与主持声共同承担传播功能,带给观众的是完整、真实、朴素的视听信息。同期声与主持声都具有“叙述新闻事实、介绍有关背景、表达抽象理念”的作用。有些新闻背景用同期声来表达比主持人的声音更具有可信性。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中播出的《郭亮村的农民、演员和老板》,讲述的是河南省的一个农村郭亮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事,当地村民既是农民,又是民俗演员,还是家庭派馆的老板。节目中采用了农民和游客的大量的同期声的采访,增强了节目的可信性。
  当然在运用同期声时,还要处理好同期声与主持声之间音量比例的关系。在处理声音主次关系时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 在同一时间里,只能以一种声音为主;(2) 在两种以上声音出现时,主次声音的音量比例要控制好;(3) 一般情况下最好只控制在两种声音之内,如出现两种以上声音,次要声音不要太长。”②在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的运用往往有两种情况:其一,同期声处于背景声位置,应本着主次分明的原则,在保证语言音量较大的前提下,用小音量的音响作为对语言和画面内容的烘托。另外切勿使音响与语言互不相让,使音响干扰语言,产生喧宾夺主的副作用;其二,同期声处于主声位置,如中央电视台《时代先锋》栏目中播出的《赵亚夫:46年为了农民增收》,该节目采访了农科专家赵亚夫、村民、赵亚夫的同事等,他们的同期声都放在主声位置,极具说服力。
  现场音响处于主声时,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声音段落(在这一段落中没有语言)。例如,画面中一架飞机从机场起飞伴随的马达轰鸣,城市繁华街道上各种车辆的马达轰鸣与火车的鸣笛,大型庆祝活动中铜管乐队奏出的乐曲等等,在这样的声音段落中,音响的音量可以大一些,以保证音响能够独立负担起通过声音传达信息的作用。
  2、处理好同期声与新闻时间的关系
  “新闻时间”是指一条新闻播出时所耗的实际时间。③如前所述,同期声的速率一般是每分钟120至150个字,播音速率一般是每分钟220到250个字。因此,有些从业者认为:同期声节奏缓慢,占用时间太多,为了增加传播的信息量,加大单位时间内的传播容量,新闻中可以没有同期声。其实,这种见解十分偏颇。要知道:光靠主持人播音难以表达现场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期声直接构成了新闻事件的核心事实。因此,要学会用同期声交待事态的关键内容。要想在一分钟左右的有限时间内用好同期声,就要避免拖沓冗长的讲话,适当把握同期声的长度,尽量淡化记者的“上镜”意识,删除记者的提问过程,只将被采访者的同期声编入播音稿,就可有效压缩单条新闻所占时间,提高传播质量。其操作模式如图所示④:
  图象:播音员+新闻人物+新闻现场
  声音:导语+同期声+画面配音
  以上模式中有播音员和新闻人物的声音,播音员的声音主要是串新闻人物的声音。这种组合行文简练,能有效地节省新闻时间。同期声在每条新闻中占多长时间,要依新闻内容而定,不能硬性规定。
  3、处理好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关系
  在每一条电视新闻中同期声用在何处?在以上同期声操作模式中,同期声似乎只能出现在新闻的中间,其实不然。在具体运用同期声时,应根据新闻内容、新闻主题的需要来确定它的位置。同期声可以出现在新闻的开头,也可以出现在新闻的中间,还可以出现在新闻的结尾。另外新闻的前、中、后都可以有同期声。由此可见,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位置非常灵活,无公式可套,运用时应根据新闻内容和主题的需要而定。
  总之,运用同期声应从实际出发,灵活把握。电视新闻中,同期声是构成真实不可缺少的部分,忠诚地记录下同期声也是忠于现实的一种责任。然而,目前电视新闻中并非完全这样,有时,同期声要么被作为“噪声”过滤掉,要么根据制作者的主观愿望被随意开启、关闭……如果真实成了制作者随意改变的对象,那么显示的本来面目应该是什么呢?因此,在电视新闻中正确运用同期声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电视新闻从业者应认真对待。
  
  注释:
  ①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第308页。
  ②黄著诚:《实用电视新闻编辑》,中国广播出版社2000年8月版,第136页。
  ③黄匡宇:《理论电视新闻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年11月版,第47页。
  ④黄匡宇:《电视新闻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年6月版,第121页。
其他文献
“蒙山高,沂水长,山村来了送货郎”。从记事起,最喜欢玩的就是那些色彩艳丽迷人的泥玩具,这是从走村串乡叫卖的民间艺人那里用地瓜、煎饼或头发换来的。特别是春节,大人要从集市上买来吃的用的各种年货和门神灶王、过门笺,还专门给我们买上几朵鲜艳的纸花,便兴高采烈的把它戴在头上……这些民间艺术便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智慧的结晶,许多民间艺术杰作,成为“华夏一绝”被传承和保留下来。中国剪纸、
期刊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代防空作战中隐蔽伪装面临的严峻形势,结合南联盟军队的成功经验提出了我军现代防空作战隐蔽伪装对策。  关键词:现代防空作战;隐蔽伪装;对策    综观二十世纪末的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几场局部战争和二十一世纪初美英联合袭击阿富汗战争,可以看出,空中打击、空袭作战已成为局部战争的一种重要作战样式。现代防空作战中隐蔽伪装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一、侦察技术先进、手段多,隐蔽伪装难度大  
期刊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对传统的教学产生冲击,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中适时地利用多媒体传递教学信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地位不够重视的情况。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突出表现在开展CAI(Comput
期刊
摘要: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专业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有利时机,本文从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科技本身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三方面分析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人文素质教育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教师素质五个方面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物理;渗透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
期刊
美术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情与人士相统一的精神活动,是提高认识接受教育的过程。通过美术欣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下面我就谈几点看法。    一、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美术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如在绘画中的仅以“像”与“不像”、
期刊
摘要: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是高校会计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是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文章从高校会计委派制产生的背景、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管理体制;财务管理    高校会计委派制是指高效的后勤部门、校办产业及各院(部)的会计人员由学校统一委派,委派人员的人事关系、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工资福利及考核奖惩由学校计财处协同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期刊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通过对太极拳的健身、调节心理、修身养性等作用进行探讨,旨在引起人们对太极拳的高度重视,促进太极拳运动的深入开展,为弘扬传统文化,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服务。  关键词:太极拳; 健身机理; 思路; 对策; 研究    1、 前言    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在我国全面深入实施,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项主要
期刊
摘要:本文对空腹输入青霉素易引发晕厥病例进行了临床分析。  关键词:空腹; 输入;青霉素; 晕厥    2006~2007年,我们在本院输液室先后遇到了8例较为特殊的非输液反应而引起的晕厥,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8例,男性,年龄20–24岁,均为本院学员,病因:7例上呼吸感染、1例皮肤疖肿感染。注射时间:早上8:00–9:00;所用青霉素:山东鲁抗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070
期刊
摘要:中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屡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打压——反倾销,但国际社会一直对反倾销的合理性提出质疑。本文分析了倾销的特征及种类,得出大多数倾销行为是正常竞争行为,反倾销的实质是限制竞争的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实质损害了经济全球化的总体利益及消费者利益,最终损害了贸易保护主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并基于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竞争。    一、引言    反倾销本是为了维护正
期刊
一、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指为一个建设项目进行从概念到完成的全方位的计划、控制与协调,以满足委托人的要求,使项目在所要求的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指标的基础上,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在批准的费用预算内完成。“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从微观角度来讲是获得项目的成功,提高组织的经济效益,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讲, 就是改善人类生活条件,保护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