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动脉硬化远程监测系统

来源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pan2009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动脉脉搏波速率(PWV)测量在评价动脉弹性和硬度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远程健康监护需求的日益扩大,采用硬件低功耗设计技术同软件节能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脉搏波监测系统的硬、软件实现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人体动脉脉搏波信号的实时检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重复性误差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基本保持在0.35%以下;脉搏波信号中所包含的生理信息,有助于对人体动脉硬化的检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太阳辐照绝对辐射计(SIARs)的测量精度,消除温度变化对SIARs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设计了精密温度控制系统,对SIARs进行恒温控制;通过对铂电阻温度传感器自热效应的弱化,提高了温度测量的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PID控制算法,该复合控制算法使系统获得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使用密闭的高低温箱来模拟星上温度条件对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数据表明,系统控制精度在0.1℃以内,可为SIARs
在软件即服务的云传输模型中,托管中心根据需求在服务器上部署一个虚拟机镜像模板;镜像模板往往被维护于中央仓库中。由于托管中心物理上离散分布,而且互联网的带宽较低,所以
由于人工规划产生的步态是比较僵硬的、缓慢的,缺乏灵活的自组织能力,与真正的动物步态存在很大差别;文章提出了机器狗生物步态的概念;以生物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模型为核心建立
6月28日,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航天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的”航天科工集团测控中心测试性实验室”正式揭牌落成。该实验室主要针对某型飞机机载系统的”四性综保”工程,
MIL-STD-1553B总线标准为目前航空航天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数据通信标准,在卫星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为此,1553B总线模拟器也已逐渐成为星载软件开发、测试的必备辅助工具,但
针对特定应用,为了给一些终端提供快速、临时的网络服务,设计了基于802.11的无线Mesh网,采用基于静态IP的地址转换方法,实现了移动IP功能,保证已开发好的接入终端在网内能自
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对捷联惯导系统(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SINS)进行模拟的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研发效率,节约研发成本;现在利用Multigen Veg
设计开发了高精度双目头盔面板和滤光镜的畸变检测系统;系统对分划板十字丝图像进行中值滤波、自动阈值分割以及susan提取边缘等处理,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实现了对十字丝交叉点的识别与跟踪,利用图像测量技术得到了对应点的畸变值;通过对三维精密转台的控制,实现了对头盔面板和滤光镜的单点或自动多点位置的畸变检测;试验证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实时性强、精度高且小于10″,符合实际工程要求。
针对目前1553B总线测试设备仅能完成数据链路层性能测试分析,无法测试总线的物理电气特性,如波形电压、码元失真,无法测试总线“偶发”故障,测试消息不全、存在“漏消息”现象等
针对目前TPMS(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轮胎压力监测系统)的性能测试和数据管理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测试管理系统设计方案;该系统在拓扑结构上由控制中心节点和轮胎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