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陈盆滨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1月21日,陈盆滨以13小时57分46秒的成绩完成了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成为历史上首位赢得国际性极限马拉松比赛冠军的中国人。
  在此之前,他已经跑完巴西亚马孙254公里丛林马拉松、新疆戈壁长征250公里极限马拉松、摩洛哥撒哈拉沙漠241公里地狱马拉松、美国西部100公里极限马拉松、澳大利亚昆士兰100公里极限马拉松、希腊斯巴达246公里极限马拉松,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完成“七大洲极限马拉松大满贯”的极限勇士。
  2015年2月1日,陈盆滨获得“2014CCTV体坛风云人物”年度最佳非奥运动员奖,他说:“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感谢所有人对我的关注。极限马拉松让我感受到不一样的人生,世界很大,我会用脚步去慢慢丈量。”
  马拉松反转人生
  如果说城市马拉松和众多长跑爱好者有着零距离的接触,那么极限马拉松就是大家可望而不可即的了,因为它远远超过传统马拉松赛程长度,而且比赛途中还被人为加添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巨大障碍,往往更考验参赛者的心理自我控制、体能迅速恢复以及适应大自然极端环境的能力。这是“魔鬼马拉松”,是“地狱马拉松”。
  陈盆滨说:“我就喜欢这种刺激的感觉,人生需要一些疯狂。”
  1978年,陈盆滨出生于浙江东南沿海玉环鸡山岛。玉环由楚门半岛,玉环本岛和135个小岛屿组成,鸡山是这135个小岛中的一个,这里生活的都是渔民,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13岁小学刚毕业,陈盆滨就随父亲下海捕鱼,成了一名渔夫。
  陈盆滨的童年是在海上打鱼中度过的,他曾遭遇过撞船、挂网,还经历过大风浪中淡水桶突然漏水、海上三天四夜靠吃鱼活下来的“生死考验”。这样的经历锻炼出了他坚强的意志。
  因为常年打鱼,他的手掌和脚掌都结了厚厚的茧子。“你现在看到我的手,已经干净多了。”陈盆滨说,“我只读过小学,以前连我们的小岛都没有离开过。”
  那时候,他每天早晨会从鸡山跑到楚门,晚上又从楚门跑回鸡山,风雨无阻。时间长了,当地人都认识了这个年轻人,客气的人戏称他是“疯子”,不客气的人就骂他是“神经病”。陈盆滨说那时候跑步是一种奢侈,当地人并没有跑步健身的概念。但现在回忆那时的场景,对于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年轻人来说,能够在周围一片的质疑声中,坚持不懈地跑下去,本身就是一种执着和勇气。
  当然如果不是跑步,或许陈盆滨的人生会和祖祖辈辈一样,在这个岛上过着打鱼——结婚——生子——打鱼的生活,谁也不曾想到,这个年轻人居然跑出了一个新的人生,让全世界都追寻他的脚步。
  “如果不是跑步,我就是一个井底之蛙,可能至今仍困守在某个海岛上,眼前只有这么一片天地。”陈盆滨说,“感谢跑步,它让我像天上的鸟一样,飞出了海岛,看到了这世界有多大,人是多么的渺小。感谢跑步,改变了我的人生。”
  2003年,陈盆滨不顾家人的反对,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走出了鸡山岛,他要开始比赛,要开始自己的新生活。要知道在此之前,他拿了两个冠军,一个是乡里俯卧撑比赛,一个是“吉尼斯扛20公斤纯净水距离持久赛”。虽然过程很困难,但是他感觉自己可以做到。
  征服世界知名的极限马拉松
  “第一次参加马拉松比赛什么感觉?”
  “我穿着皮鞋跑了三个多小时。”他笑着说,“居然没有磨破脚,因为我的脚掌很厚,以前打鱼留下的底子啊!”
  此后,他在温州边打工边比赛。接连不断地参加各种国内山地户外挑战赛、铁人三项、全程马拉松、登山赛、定向越野赛……2009年,陈盆滨报名参加了环勃朗峰耐力赛的105公里比赛。那一次,700人参赛,440人完赛,他最终拿到了第27名。
  陈盆滨说:“第一次走出国门,以第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去勃朗峰参加极限马拉松的时候,在异国他乡看到国旗很激动,它代表着中国人来到了这个地方,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参加世界上所有的知名的极限马拉松。”
  果然,他没有食言,巴西亚马孙、新疆戈壁、摩洛哥撒哈拉沙漠、美国西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希腊斯巴达,他独自一人征服了这些世界知名的极限马拉松赛事。正是因为他的杰出表现,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选手的看法,也影响着户外极限运动在国内发展的轨迹,他让中国的国旗多次出现在了顶级国际极限赛事上。
  南极100公里极限马拉松,是陈盆滨参加七大洲极限马拉松目标的最后一站。
  对于极限马拉松选手来说,这是地球上最冷的100公里的“赛道”。尽管平均温度只有零下30摄氏度,却正值南极洲最暖和,相对也最适合比赛的盛夏时节。头顶是明晃晃的大太阳,脚下是一望无际的银色冰雪世界,一眼望去既没有一棵树,也没有野生动物,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磨难”。
  这一次,报名参赛的人有10多位,但最后敢站在南极冰面上的,只有6个人。
  “南极温度在零下三十几摄氏度,当时跑到20公里、第二圈的时候,就起风了,雪把赛道都埋掉了。刚下过的雪,赛道变得软软的,根本没法跑起来,只能跨着走。”去南极之前,陈盆滨想像过各种跑步情景,沿路的雪山、企鹅、冰川……然而,到了比赛现场,陈盆滨才发现,眼前只有白茫茫的一片雪原。
  在雪地上跑步对于体能的消耗很大,为了提高成绩,陈盆滨把跑步的姿势都改变了。而在南极比赛的时候,他又临时改变了跑步方法,全程力求稳妥,谨防受伤。
  陈盆滨准备了很多套服装,但是衣服根本不能阻挡南极的寒冷,贴身的衣服沾上了汗甚至都能变成冰块。他准备了好几副眼镜,但是,还是遭遇了雪盲。“因为没有在雪地里跑过,所以想试试哪种更好。”试过几副眼镜后,陈盆滨发现了一副“感觉不错”的眼镜,但是眼镜下面有些露光,雪光从下面刺进眼睛里,导致眼睛红肿,看不清东西,只好又换了一副雪镜。
  陈盆滨忍着不适,凭借超强的耐力,很快取得领先。30公里后,他已经遥遥领先。
  最终,这项艰难的比赛只有两个人完成了全程,而冠军第一次属于中国人。   100天100个马拉松
  近年来,中国人爱上了马拉松。
  1981年,北京首次举办国际马拉松赛。随后,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等相继出现。近年城市马拉松赛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内陆城市、高原城市马拉松赛也纷纷开跑。
  2010年全国举办13场马拉松,2011年增长到22场,2012年为32场,2013年达到45场,去年举办51场,马拉松以年增长约10场的速度飞快蹿升,这些数字还只是在中国田径协会有案可查的,不包括非官方赛事。过去一年,只有黑龙江、新疆、西藏、青海、江西等省市自治区没有举办马拉松。
  场次逐年递增,参赛人数同样直线飙升。去年广州马拉松3.5万个名额要靠抽签决定,仅3天就派发完毕;北京马拉松13小时就抢完3万个名额;上海马拉松更是4小时抢光3.5万个名额。据统计,如果将2014年参加全国各项马拉松的80万人所跑的里程相加,总距离能绕赤道4000圈。
  “跑步改变了我的人生,这些年,我离开了小岛,走向了世界。我希望为中国的马拉松运动造势。”陈盆滨说,“中国的马拉松赛事还远远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现在全国都重视马拉松,但赛事还是举办得不算多。我今年会跑进学校,向学生们传达科学的跑步理念和技巧,让更多人喜欢,参与并学会跑步。”
  其实,陈盆滨在南极极限马拉松夺冠回国之后,朋友建议他开一家跑步俱乐部,认为以他如今的成绩和名气,生意一定红火。但陈盆滨断然拒绝,他说:“我拒绝将自己的爱好与金钱挂钩。我喜欢教大家跑步,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人参与到跑步中来,但我不会靠它来挣钱。我参加的每一场极限马拉松比赛都是没有任何奖金的。现在我的生活不成问题,跑步仍是我的人生梦想。”
  36岁的陈盆滨在实现大满贯后并未停下脚步,还在向前跑着。2015年陈盆滨最大的挑战是计划连续100天每天跑一个全程马拉松(约42公里)。今年4月起,陈盆滨就将再次踏上挑战人类极限的壮举,每天一个全程马拉松,从广州到福建,再从福建到陈盆滨老家浙江再到上海,然后是山东、天津、河北,最后进入北京,跑出一条从广州到北京的路。
  陈盆滨说:“跑步运动等于是给自己买了一份健康保险,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跑下去,喜欢挑战,喜欢心跳的感觉,这就是我的人生方向,对于经典的赛事,我还会再去,真的希望自己的挑战生涯可以长一点。捕鱼出海的时候没有指南针你也许会回不了家,人生也一样,梦想就是你的指南针。”
  责任编辑 张小华
其他文献
于敏是一个神秘人物,曾经“隐身”三十年之久,直到1988年他的名字才得以解禁。惊天的事业,沉默的人生,这句话浓缩了于敏与核武器研制相伴的一生。  国产专家一号  1926年,于敏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他在天津耀华中学念高中时,就以各科第一闻名全校。1944年,他顺利考入北京大学工学院机电系。后来他发现,自己对新知喜欢寻根探源。  于是,1946年他转到理学院物理系,将自己的专业方向定为理论物理。
温州蜜柑是目前世界上宽皮柑桔的著名品种,也是我国发展推广的良种之一。已占全国柑桔总栽植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温州蜜柑原产于我国,相传500多年前,日本僧人传至本土由实
如今的女人,自打“有了”,就没有哪个不注意孕期保健的,可她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却没把口腔保健纳入自己的孕期保健范围,她们说什么也没想到,孕期自己的口腔保健同样会关系到
期刊
  Neural tissue has limited potential to self-renew afte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CH).Cell therapy using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MSCs) seems like a prom
会议
美国ACE *COMM公司近日宣布 ,该公司正式启动以中国为重点的“路演” ,来宣传ConvergentMedia tion(融合的数据处理 )技术。该技术用于解决不断增长的网络业务和复杂的网络基础设施问题 ,将为运营商提高
秦生道,一个勇于搏风击浪的弄潮儿,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出没;他时而跃上波峰,独领风骚,昂立潮头;时而跌入浪谷,扑朔迷离,时隐时现;时而被风浪吞没,卷入海底,但他不甘沉沦,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