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比较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ysa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分别使用MRI和CT进行诊断,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在确定椎间盘影、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和结节等方面,MRI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P<0.05)。结论: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中,MRI敏感,诊断符合率高,较CT检查优势明显。
  关键词:MRICT腰椎间盘突出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14【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77-0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在程度不等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引起的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生腰部疼痛以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典型临床症状[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比较MRI和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差异。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有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典型临床表现,均经手术结果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其中男47例,女39例,年龄24-67岁,平均(42.48±5.45)岁。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分别使用MRI和CT进行检查。MRI检查使用CTL线圈,美国 GE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患者取平卧位,扫描序列包括SAG T1WI,T2WI,FS T2WI和TRA T2WI,从矢状位观察椎间盘的信号变化和椎体形态、信号特点,从横断位观察椎间盘是否有膨出、突出,硬膜囊、脊髓的受压情况和椎管各径线是否狭窄等;CT检查使用荷兰飞利浦64层螺旋CT,患者取平卧位,摄取定位图像,在定位图像上设置扫描线,对L1/2、2/3、3/4、4/5和L5/S1椎间盘进行扫描,各椎间盘扫描3MM层,取层厚1.5mm,对各腰椎间盘的位置、形态和密度情况、扫描范围内椎体、椎弓、椎小关节病变进行观察,评价侧隐窝和椎管径线。
  1.3观察指标:以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诊断符合率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用t检验,定性资料比较用卡方检验,设检验标准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MRI和CT诊断符合率比较:手术结果显示:椎间盘影27例,椎间盘突出42例,椎间盘脱出20例,椎间盘游离13例和椎间盘结节18例,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在确定椎间盘影、椎间盘突出、脱出、游离和结节等方面,MRI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P<0.05),具体见表1。
  表1MRI和CT诊断符合率比较[n(%)]
  项目例数(n)椎间盘影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脱出椎间盘游离椎间盘结节MRI8625(92.6)42(100.0)19(95.0)11(84.6)17(94.4)CT8621(77.8)37(88.1)16(80.0)9(69.2)14(77.8)X2值5.2844.2575.7366.3275.396P值P<0.05P<0.05P<0.05P<0.05P<0.05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腰椎间盘是由透明软骨板纤维环以及髓核组成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微动关节,分布于腰椎骨间。在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外伤的基础上,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由破裂处脱出,压迫腰椎神经而产生腰腿放射性痛[2]。
  CT是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常用方法,可通过直接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位置、程度和同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观察及测量椎管大小和黄韧带厚度,但其不能清楚显示椎管内脊髓变性改变[3]。MRI具有多方位、多参数和多层面成像以及无骨伪影干扰等优点,有极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进行多方位和多参数的成像,并且没有电离辐射损害,诊断准确率高[4]。研究表明,MRI对脊髓和硬膜囊压迫情况的诊断显著优于CT[5]。本研究结果显示,以手术结果为标准,MRI检出椎间盘影92.6%(25/27),椎间盘突出100.0%(42/42),椎间盘脱出95.0%(19/20),椎间盘游离84.6%(11/13),椎间盘结节94.4%(17/18),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CT(P<0.05)。说明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MRI检查敏感度高,较CT具有更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MRI和CT都能为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MRI较CT更敏感,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更大的临床价值。参考文献
  [1]张生,孟艳平,王海蛟.CT和MRI对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J].中外医疗,2011,30(19):166-167
  [2]于学文,牛刚,杨健,等.腰椎间盘突出症CT,MRI诊断的定量评价[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1):23-27
  [3]陈兴灿,刘淼,何东,等.仰卧位和俯卧过屈位CT,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显示的比较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1,45(1):65-68
  [4]刘东旭.腰椎间盘突出MRI与CT诊断的应用价值比较[J].当代医学,2013,19(8):99-100
  [5]管晓菲,张磊,贺石生.磁共振神经成像技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治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10):939-942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气管插管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在内科的临床应用,是通过分析气管插管技术和人工气囊的使用方法,并对比机械通气来说明其优势所在。医务人员需要有娴熟的技术来治疗患者。  关键词:气管插管人工气囊机械通气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7.10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073-01  气管插管人工气囊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氨曲南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氨曲南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32例病患进行研究,对所有产生不良反应的氨曲南治疗病患的相关临床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氨曲南反应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适应药物时未能按照规定剂量使用,其中超过50岁的病患产生不良反应的人数占比最大,本次研究中氨曲南不良反应主要从使用药物后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中老年结直肠癌和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提高对不同人群结直肠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420例结直肠癌确诊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分为2组,中老年组>36岁;青年组36岁;青年组<35岁。  2方法  2.1肠镜及活组织病理检查。所有受检者结肠镜检查所用纤维结肠镜型号为Oly mpusCF401或Oly mp u s CF140L,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展开临床治疗研究,了解手术治疗方式相对于传统保守治疗而言的优越性。旨在优化临床治疗模式,提升我院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2月-2013年12月这一年时间内收治的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患者共56人,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28人。对照组采用传统保守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辅助检查在卵巢黄体破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32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辅助检查在卵巢黄体破裂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24例患者为卵巢破裂,其他8例患者经血β-HCG测定、血Rt、尿HCG测定、后穹隆穿刺、阴道超声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等辅助检查方法进行明确诊断,医护人员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对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之后导致的凝血功能异常以及后续治疗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按照本次研究的需求,从本院病例中选取70例患者的病例,将这70例患者病例分为三组,其中一组为25例,选取的病例来源于同时期住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二组为24例,为与抗凝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药物有关的脑出血患者病例,三组为21例,为长期服用抗凝药物以及血小板药物而无颅内出血患者病例。对二组患者的血小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感染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效果。方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到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可显著提高药品的质量合格率以及药物治疗满意率。结论:在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心感染管理中采用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减少感染发生,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感染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住院部收治的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观察组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同时两组均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是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治理环境污染,尤其是空气污染已成为社会问题。近两年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雾霾愈来愈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就连我们生存的小镇在供暖季节,在早晨和傍晚雾霾都笼罩着整个城市,不戴口罩无法出行,空气质量愈来愈差,这使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连年上升,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在冬春季节发病更加频繁。学生生活在人群聚集的学校发病快,传播快,因此作为学校的卫生工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酮联合阿托品对无痛人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接受无痛人流的10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异丙酚联合阿托品麻醉,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出血量。结果:两组患者诱导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给药时间、维持量以及用药的总量都比对照组患者要少,P<0.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