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埋没导引缝合法行外伤及唇裂继发鼻畸形矫正术

来源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yon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部外伤及唇裂术后均有可能发生鼻尖塌陷、鼻翼移位、鼻孔左右不对称等鼻部畸形,以往文献中对其形态学改变和相应的手术方法已有较详细的描述[1],但应用埋没导引缝合法[2]进行矫正术的报道较少.1996至2004年,我们应用埋没导引缝合法行外伤及唇裂术后继发鼻畸形矫正术共18例,效果良好.   1临床资料

其他文献
TGF-β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烈的纤维化促进因子,与创伤后瘢痕增生关系十分密切[1],TGF-β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后产生信号,通过SMAD信号传导蛋白将信号由胞质传导到细胞核内,作用于相应的靶基因产生作用,刺激血管生成和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ECM)成份,同时它还能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减少ECM的降解,导致其过度沉积.此外,TGF-β还介导其他细胞因子的致纤维化作用[1
期刊
目的 探讨并总结腹壁整形手术后并发小腹腔综合征的防治方法,以提高腹壁整形手术的安全性.方法 对2例腹壁整形术后并发小腹腔综合征患者行腹肌及其筋膜切开减压,所形成的腹壁缺损薄弱部分用人工网状材料(Mesh)修补.皮肤缺损用植皮术修补,1例症状轻微者,经指导增加腹式呼吸锻炼后缓解.结果 2例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症状消失和减轻,随访2年效果良好.结论 腹壁整形手术可能并发小腹腔综合征.采用手术松解的方法可
目的 探讨3种修复全耳廓缺失术式的最佳适应证,观察并比较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960例全耳廓缺失者分别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结合自体肋软骨支架法(786例)、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结合Medpot耳支架法(355例)、置桩赝复体法(24例)修复,分析不同术式的适应证,并对其临床效果分别进行评估.结果 3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的耳廓外形,肋软骨耳支架法适用于乳突区皮肤完好的30岁以下患者;Medpor耳支架法适合
目的 比较严重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前、后软组织面型及唇颏部变化,评价下颌骨牵张成骨术治疗下颌发育不全的效果.方法 对16例患者行颞颌关节成形术+颞肌筋膜瓣转移修复术,并于术后5 d开始行骨牵引延长,每日2次,每次0.4 mm.颌骨测量每例患者手术前、后头颅侧位定位片软组织面型、唇颏部结构各项指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变化.结果 患者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面突角、软组织下面高、面下份凸
上睑睑板上凹陷畸形是重睑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我们采用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手术方法进行矫治,共修复上睑睑板上凹陷畸形12例,手术效果较好。
期刊
自1993年至今我们共对7例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采用手术彻底切除病变组织,结合阴股沟皮瓣修复创面的方法,取得满意疗效。
期刊
1 发展简史  1973年McGregor发现轴型皮瓣远端有超灌注现象,提出轴型皮瓣可携带随意型皮瓣作为整体掀起应用.1974年陈宗基[1]报道经细小吻合支跨区供血的逆行轴型皮瓣.1983年王业江[2]在一次会议上提出局部皮瓣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移植.随后国内司徒朴等[3]于1986年首次报告了真皮下血管网的带蒂薄皮瓣移植的临床应用。
期刊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3岁.因机器碾压伤致"左手掌大面积皮肤撕脱伤,左手第2~4掌骨开放性骨折"半小时后人院.检查:左手掌部皮肤与皮下组织从掌腱膜表面撕脱,遗留手掌部软组织缺损创面6cm×9cm,创口内可见掌腱膜及第1、2指总神经外露,屈指肌腱未裸露。
期刊
患者男,46岁.1997年7月偶然发现头顶有一硬币大小肿物,平坦,有痒感.1998年5月肿物增长至鸡卵大小并隆起,伴痒感加重,遂去医院行肿物切除术.2000年9月肿物复发,并逐渐长至苹果大小,仍有痒感,二次手术切除肿物.2003年4月再次复发,又行手术切除,三次均未做病理检查.2005年4月患者因切除肿物复发且生长迅速、瘤体有溃疡形成而来我院要求手术治疗.检查:头顶巨大菜花状肿物,前后径约30 c
期刊
目前认为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手术、感染、异物、胶原代谢失调、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生与发展主要由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所致,病理本质是真皮在修复过程中过度的纤维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