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麻醉球后麻醉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与对比

来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qi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方法 对138例(159眼)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采用两种麻醉方式,其中78眼行表面麻醉、81眼行球后麻醉,比较麻醉效果的差异,并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及术后1周视力恢复情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麻醉方式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
  【关键词】表面麻醉;球后麻醉;白内障;非超声乳化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一种重要手术方式。文献报道[1],在熟练掌握技术的前提下可以应用表面麻醉完成手术并能获得较好的复明效果。为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本院于2006年3月至2009年7月的138例159眼在表面麻醉或球后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8例(159眼)患者,男67例(76眼),女71例(83眼),年龄49~82岁,平均66.4岁,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经裂隙灯检查无角膜、虹膜、瞳孔疾病,无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排除外眼与泪器疾患。随机分为表面麻醉组和球后麻醉组,表面麻醉组78眼;球后麻醉组81眼。
  1.2 手术方法
  1.2.1 表面麻醉组 术前30 min口服地西泮(安定)片5 mg,0.5%托吡卡胺充分散瞳。表面麻醉剂为0.5%爱尔卡因,分别于术前5 min及开睑后各滴1次,1~2滴/次。如术中疼痛,可加滴1次。0.05%碘伏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后,置开睑器后行上直肌缝线牵引,11~1点位做以上穹隆为基底的结膜瓣烧灼或电凝止血。距角膜缘后界1~2 mm的巩膜上做5~7 mm直线形或反眉形外切口。隧道分离达透明角膜内1.5 mm穿刺入前房。注入黏弹剂维持前房及眼内压。截囊针撕囊或截囊,水分离及水分层。充分游离晶状体核。用黏弹剂注射器钝针头旋转拨动晶状体内核,使其上方三分之一旋出囊袋伸入前房。在内核周围注入足够黏弹剂,扩大隧道内口使其大于外口呈内长外短梯形口,用注水圈匙伸入核下娩出,若核较大则用劈核刀以圈匙为支撑划切成两半后分别娩出。吸净残留皮质后在黏弹剂协助下植入人工晶状体。置换出黏弹剂,灌注前房。切口不缝合或缝合1针。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 mg,将上方球结膜覆盖于巩膜切口,涂典必舒眼膏后单眼包扎。平均手术时间(20±5)min。
  1.2.2 球后麻醉组 术眼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充分散瞳。0.05%碘伏消毒液冲洗结膜囊后,以2%利多卡因及0.75%布比卡因等量混合液共5 ml做传统球周麻醉。软化眼球5~10 min。作上直肌缝线固定,余步骤同A组。平均手术时间(33±5)min。
  1.3 检查方法 有专人检查麻醉效果、视力、各种并发症,并计算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软件SPSS 1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经方差分析后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麻醉效果 可分为3级:1级:患者无痛感或有微痛,术中配合良好;2级:有轻度疼痛可忍受,并能配合手术顺利完成或加滴表麻药后能顺利完成手术;3级:疼痛明显,不能配合完成手术,需改用其他麻醉方法。表面麻醉组I级为70眼(89.74%);II级为8眼(10.26%);球后麻醉组中I级为76眼(93.83%);II级为5眼(6.18%)。两组中均无Ⅲ级者。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手术时间 表面麻醉组平均手术时间(22±5)min;球后麻醉组平均手术时间(35±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后麻醉组时间明显长于表面麻醉组。
  2.3 术后视力 表面麻醉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1周≥0.5的视力分别为:46眼(58.97%)和61眼(78.21%);球后麻醉组术后第1天和术后1周≥0.5的视力分别为:48眼(59.26%)和64眼(79.0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并发症 表面麻醉组6眼(7.69%)后囊破裂,手术后角膜水肿有12眼(15.38%),前房出现渗出者9眼(11.54%)。球后麻醉组5眼(6.17%)后囊破裂,手术后角膜水肿有10眼(12.35%),前房出现渗出者10眼(12.35%)。6例患者按压眼球时感有头晕不适,稍休息后好转,不影响手术。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目前是一种成熟、安全、有效的技术,但因其所需设备昂贵、技术难以掌握现阶段在我国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尚难于普及。结合实际条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因其无须缝合或仅缝合1~2针,术程短,对眼球损伤小,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散光,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在许多基层医院得到应用。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手术技巧的不断完善及麻醉药物性能的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眼外科医生选择表面麻醉下完成白内障手术。手术采用表面麻醉避免了球后或球周麻醉可能引起的球后出血、眶内感染、视网膜血管阻塞及视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同时,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效率。本院于2006年开始尝试在爱尔卡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理想的手术效果。笔者所用表面麻醉剂的有效成分是爱尔卡因,爱尔卡因滴眼液含有盐酸丙氧苯卡因及氨苄烷胺,麻醉作用始于滴眼后20 s内,可持续15~30 min,能满足白内障手术所需的时间要求[3]。且对眼球其他组织影响较少,对瞳孔大小、调节功能和眼压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表面麻醉剂。
  在我们所观察的两组中,约89%以上在手术中均无任何痛觉,说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仅用表面麻醉同样可获得与球后麻醉相似的效果,并且手术时间大大短于后者;与此同时,表麻组与球后麻醉组术后视力恢复、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笔者认为,表面麻醉下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在没有条件开展超声乳化手术的基层医院有较广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杜刚,张虹,张晓龙.表麻下的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7,29(6)461 463.
  [2] 卢奕,陆国生,罗怡,等.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华眼科杂志,1999,35(2):230 231.
  [3] 魏志诚,武俊林,郝美卿,等.爱尔卡因表面麻醉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24(1):95.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rn1.1一般情况rn患者40例中,男为12例,女为28例,年龄为18-84岁,平均年龄为68.4岁,变态反应25例,血管神经性水肿8例,其他原因引起水肿12例.rn1.2临床表现
目的 观察拔除单侧上颌第二磨牙配合改良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解除前牙拥挤的临床疗效.方法 临床选择面型较好的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畸形,同时伴前牙3~5mm拥挤的患
本文介绍了一例慢性重症肝炎合并精神分裂症的护理,包括: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病情护理、药物治疗的观察及护理、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出院指导、总结等.
针对在课程教学中所发现的定时器指令编程时出现计时不准等现象,以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为例,结合PLC工作方式、定时器刷新方式和程序上机运行情况,对定时器的复住方式进行讨
目的 比较四种门静脉高压症手术治疗方法(断流术、分流术、断流与分流联合、肝移植)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门脉高压”、“手术治疗”于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
脑血管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在人生经历最丰富的中年及老年期发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病中的急重症,其起病急,病情重,进展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 MS多见于青壮年,起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感觉障碍及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诱发电位对M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结论 根据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及诱发电位可提高临床确诊率。  【关键词】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    Clinical analysis
【摘要】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价值。方法 观察41例患者三餐前后血糖、夜间和凌晨血糖,每日血糖峰值、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本组CGMS监测共收到有效数据(562±17)个,平均监测时间(70.5±3.3)h。治疗3 d后患者血糖均有所下降,FBG为(6.0±1.2)mmol/L,2 hBG为(7.7±1.9)mmol/L。本组41例患者
【摘要】 目的 探讨用超声刀联合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6例重度环形混合痔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2例,使用超声刀联合疗法;对照组104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治疗。结果 经临床观察,超声刀联合疗法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创口小,疼痛轻,愈合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 超声刀联合疗法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外剥内扎术。  【关键词】重度环形混合痔;超声刀;联合; 临床观察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