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室内M2.5刻不容缓

来源 :中国地产总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jie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吉祥:“政府的决策与治理力度将决定我国控制大气污染的进程。这个进程估计需要20多年的时间。现在我还是强调,大气PM2.5由政府逐步来解决,人们应该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关注建筑内的空气质量。”
  一个是美国人认为的“Crazy bad”(令人疯狂的糟糕),一个是政府官方数据显示的“轻度污染”,面对美国大使馆所测北京某天空气污染指数超过最高500上限的数据,美国人和中国人做出了如此截然不同的结论。
  2011年11月,当大多数人还不知道什么是PM2.5,只是在为连续不断的雾霾天气而头疼的时候,一场关于PM2.5的话题讨论迅速在环保界及业内人士之间展开。而全民对PM2.5的热议,无形中也打开了我国依赖突发性事件刺激、一直低迷不振的空气净化市场。
  从事空气净化事业30余年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著名空气净化专家吴吉祥用“一双无形的手做扼杀状掐住人们的脖子”来形容PM2.5的潜在危害,并适时提出“大气PM2.5由政府逐步解决,而室内PM2.5依靠自己马上能够就解决”的观点。
  室内PM2.5究竟有多恐怖?人们又该如何防范?房地产开发商该如何在源头上遏制PM2.5进入室内?空气净化设备生产厂商该如何为人们提供可信赖的“空气伴侣”?《中国地产总裁》杂志记者特别专访了正在全国巡回演讲室内PM2.5防控知识的吴吉祥教授,请他为大家一一解答。
  全民热议PM2.5
  《中国地产总裁》:您认为PM2.5这一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进入公众视野,并引起全民热议,是偶然,还是必然?
  吴吉祥:PM2.5是1997年美国政府首先作为一个政府行为提出来的。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出了PM2.5的限值浓度标准。该标准得到了世界上众多科学院院士的签名支持。
  PM2.5作为一种科学观,一种环保知识,与民生休戚相关,公众有知晓权。但是,多年来,我国政府与环保部门在PM2.5的宣传上明显落后。自去年秋天以来,雾霾天气频现,特别是美国驻北京大使馆自测的PM2.5的空气污染指数(API)明显高于北京的空气质量播报数据,由此爆发了全民对PM2.5的热议。实际上,环保业内人士对PM2.5早就了解。这一次爆发的全民对PM2.5的热议,主要也得益于业内专家的专业诠释,以及各地主流媒体大量的宣传与舆论引导。
  由于我国注重发展,在防控PM2.5的环保工作方面真的有所疏忽。正视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现状,PM10还远远没有控制好,现在要提出更高的PM2.5的目标,的确存在许多实施方面的困难。但是,环保与国际接轨是必然趋势,我国早就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成员单位,我国不能因为有国情而不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正确引导标准。对于PM2.5,我国已经落后美国15年了,还能一直落后下去?因此说,PM2.5进入公众视野是必然的,不过,这次民间引发的全民热议对政府提前制订PM2.5的监测、播报与防控计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地产总裁》:您曾说,我国大多数中心城市居民面临着来自室内与室外的双重污染,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室内和室外空气污染的主要表现、污染程度及发展趋势?
  吴吉祥:我国是个能源使用大国,燃煤还占有绝对的比重,对燃煤造成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深度控制还很乏力。我国城市的汽车拥有数量突飞猛进,而道路交通以及油品质量很不给力,汽车尾气控制技术与发达国家比较还存在差距。近10年来,我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由此引发的甲醛等装修污染整整持续了10年,至今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国目前出现了煤烟型污染、光化学污染与室内空气污染三种污染并存的现象,我国的大多数中心城市的居民面临着室内与室外的双重污染。
  具体到PM2.5,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年平均浓度为80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浓度限值为10微克/立方米。美国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平均寿命将减少8.6个月。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多次检测到北京空气污染指数(API)值超过了500(PM2.5监测极限值一般只有500),此时呆在户外已经相当危险。
  我国住宅内甲醛、TVOC、苯系物等装修污染物超过安全限值的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由于甲醛等装修污染引起的白血病等疾病的伤害事件仍时有发生。室内空气中的PM2.5污染程度也一点也不比室外差。
  我国大多数中心城市居民面临着来自室内与室外的双重污染,偌大的城市,市民已经找不到一个可以自由呼吸的地方了!
  城市污染的控制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巨大的开支,从现在开始控制,大约需要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由此,我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到室内。目前,所有的控制室内污染物的技术已经全部具备,只要人们具有一定的环保理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就可以明显缓解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此外,政府要制定较为严格的标准和法规,从源头上进行管理,把好质量关,为老百姓营造健康的环境。
  空气净化器受推崇
  《中国地产总裁》:当室内PM2.5浓度达到毒害级别的时候,采取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就成为必然,您对国内空气净化行业市场不景气的现状有何看法?您认为原因有哪些?
  吴吉祥:空气净化设备在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及,他们那里的大气环境已经十分优越,但是为了改善室内环境,大多数家庭都使用空气净化器。空气净化器被誉为“空调伴侣”,从名称上就可以感受到空气净化器是现代家庭不可缺少的环保装备。
  从使用目的出发,家用空气净化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去污染型的,另一种是改善空气品质的。我国目前空气净化行业大多数为进口品牌与采取引进技术开发的产品。这些产品大多数为改善空气品质的产品。在发达国家,不存在我国当前出现的室内外严重的污染状态,他们的空气净化器一般不适合我国的高污染状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老百姓感觉使用空气净化器去除颗粒物、甲醛等污染物,效果不明显。事实上,老百姓对目前大多数具有同质化特点的便携式空气净化器的信任度已经极度下降。   空气净化器同质化,效果不明显等原因,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度,造成了空气净化器产品叫好不叫卖。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如果空气净化器能够使室内空气中的PM2.5、甲醛等污染物迅速降低,达到国际先进标准,这样的空气净化器一定会受到极大欢迎。
  《中国地产总裁》:您认为对于开发商来说,在建筑物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是否有必要?是否还有其他改善的办法?
  吴吉祥:现代建筑大楼密封性越来越好,普遍使用中央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空气净化设备是十分必须的。
  第一,为了改善建筑内的空气质量,新风是必须的。问题是我国城市的大气质量很差,PM2.5浓度很高,如果不加处理引进新风,就会同时将PM2.5引入建筑内。一旦PM2.5进入建筑内,再要控制,就会十分困难。因此,必须严格控制新风中的污染物,除了PM2.5,还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第二,空调回风净化。空气已经成为现代建筑中的主要污染源。空调的通风管道、换热器翅片等部件上会聚集大量的尘埃,成为细菌繁衍生长的地方。因此,必须在空调的回风口安装相当于F7的过滤器,以保证空调系统与送风的清洁。
  这样的空气系统还不足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达到标准。因此,还要根据需要配备局部空气净化设备。局部空气净化器一般需要具有较大的换气风量,具有除PM2.5、除细菌、除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性能。
  清洁室内空气迫在眉睫
  《中国地产总裁》:面对人们对清新无害空气的向往,您认为开发商、空气净化设备厂商,以及政府该从哪些方面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
  吴吉祥:现代建筑必须考虑建筑内的空气品质。现在不缺技术,缺的是意识。开发商最迫切的问题是要提高意识,学会辨别技术的有效性,不要轻信一些概念上的炒作。当下,开发商可以在房产开发的同时,制订控制PM2.5的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当前,美国、瑞士、瑞典等国家的一些空气净化器已经进入我国市场,呈现出强势销售的姿态。我国空气净化设备厂商面对国际品牌的竞争,必须认真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建设,开发出适合我国当前室内空气污染特点的空气净化设备,以满足各种建筑的需要。
  现在虽然政府已把PM2.5终于写入“国标”,纳入各省市强制监测范畴,但对于建筑内空气质量与装修装饰材料标准的限值还过于宽松。比如, PM10的指标为150微克/立方米,高于国际标准7.5倍(国际标准为20微克/立方米),因此,我建议政府在加强PM2.5监测的同时,要尽快制订精装修楼盘的空气质量验收标准。
  《中国地产总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对于消除PM2.5的前景您抱什么态度?
  吴吉祥:PM2.5纳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通过监测可以了解空气的污染程度。但大气污染的改善仍需通过治理才能实现。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来,全面控制大气污染主要靠政府,而且主要靠中央政府。政府的决策与治理力度将决定我国控制大气污染的进程。这个进程估计需要20多年的时间。虽然,治理大气污染,任重道远,但是必须现在就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方向对头,措施有效,城市的大气质量会慢慢得到改善。消极等待与急于求成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
  我还是强调,现在应该关注室内空气质量,关注建筑内的空气质量。现代人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控制好了,80%的健康风险就没有了。很多人,十分在意大气的PM2.5,拿着仪器满大街检测,一边检测,一边呼吸着污染的空气,但是,恰恰忽略了自己居住的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大气PM2.5由政府逐步来解决,而室内的PM2.5依靠自己马上能够就解决。
其他文献
2012,远不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而是一个回归价值地产的年代,态度应该谨慎乐观。于开发企业而言更应专注刚性需求,积极响应市场顺势而为,以价换量促进成交回暖,并在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中占据更好的位置。  2012年是很关键的一年,调控步入深水区,将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在芜湖救市新政被紧急叫停以后,市场松绑预期再度落空。瞭望未来,如何看待当下的市场,僵局何时打破,未来市场格局如何,
期刊
2012中国地产总裁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年会  2012年,是政府引导房价理性回归的一年,也是众多专家口中的“调整年”,“暴利时代”的结束,等待着一个“凤凰涅槃”的重生。在当下全球经济动荡低迷,中国经济亦是挑战与转型并举的时刻,中国的房地产企业能否在过度消费了市场机遇的同时,重振旗鼓,回归理性?  会诊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发展问题,对接一线权威专家视角,聚焦中国经济下房地产行
期刊
美国犹太富豪洛克菲勒曾说,商人的事业永无止境,拥有了一定的财富,那只是阶段性的成功。如果不以危机感时时警策自己,那便会让自己陷入真正的危机。如今的地产界正在热闹地上演着一部悬疑大片,演员之多,情节之复杂,让台上台下一头雾水。  一边是媒体降价言论的狂轰乱炸,一边是专家学者关于未来房地产“形势一片大好”的预测,而被夹在中间的购房者来说,也在“枕戈待旦”,随时准备“抄底”。整个房地产市场突然变得有些“
期刊
赶在不惑之年,也算活得潇洒,活得明白。采访中,他多次提到偶然,大概只有那些真正走入他生命中的人,才能懂得他曾经付出的那些必然。他是70后,却斑白了两鬓,他用自己的努力演绎了杨家风范;名字中的“建”再次验证了他与建筑的不解之缘;三年一小步,五年一大步,他用极强的执行力正一笔笔描绘自己的伟业。  从1990年大学毕业跟随父亲从事建筑行业到2009年正式进入房地产开发领域,沈阳圣文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杨
期刊
随着住宅市场受调控政策影响,更多的地产商开始提速商业地产布局。作为国内最早运营购物中心的开发商之一,龙湖预计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商业利润占比从不到5%提升到30%;华润置地计划在五六年时间内将商业地产比例增加至整体业务的四成左右;而保利北京地产则宣布,其商业项目占比提至30%。在一些大型房企涉足商业地产后,部分中小企业也随之“操刀”商业地产。一时间,商业地产遍地开花。然而,随着地产行业的深度发展和
期刊
2011年出现的一轮密集并购仅仅是端倪,并购潮的出现需要调控政策继续深入,如果限购、信贷紧缩继续维持,预计在2012年年中大并购时代将真正来临。  2010年,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系列调控目的在于防范泡沫,更在于对实体经济大量资金流入地产导致空心化的担忧。  2011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宏观调控的力度逐步加大,金融渠道控制力度更是空前,央行3次加息,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日益紧缩,致使房地产行业
期刊
2012年3月22日,北京大学房地产总裁黄埔同学会2012年度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大学博雅酒店成功举行。会议由同学会监事会主席李建国同学主持。  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李阳秘书长的《2011年秘书处工作汇报》和《同学会2011年度会费收支情况报告》。李阳秘书长详细介绍了同学会2011年的各项工作,并再次重申了打造黄埔同学会“百年老店”的殷切希望。  会议表决并通过了韩宇会长《北大黄埔同学会2012年工作部
期刊
摘要: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2011年开发商所处的总体环境的话,那就是“困难”二字;如果预测2012年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调整年”。  “史上最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中求进,而对于正经历寒冬的的房地产业来说,此次也给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会议明确把“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写进了文件,并提出要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加
期刊
“善观时变、顺势有为”是福建人“爱拼才会赢”精神的重要表现。作为职业经理人,近二十年的从业经历,黄仙枝脚踏实地一路走来,以淡定和从容印证着“宁静致远”的人生信条。  三月的北京,乍暖还寒。在北大博雅国际酒店的大堂,记者如约见到了全国地产50强正荣集团的董事、副总裁黄仙枝先生。清晨的阳光透过落地窗洒在黄仙枝身上,整个人散发出神采奕奕的光。这个在采访开始前直说自己有些紧张的人,早已没有了摄影师拍照时那
期刊
尊敬的专家学者,尊敬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一年一度的北大黄埔同学会年会又如期召开了,回想2013年我们走过的道路,我看到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克服2013年的不利形势,把各自的企业搞得有声有色。但由于各地之间房地产市场的差距较大,我们有些同学目前正在经历痛苦的煎熬。但是我相信只要同学们抱团互助,共同迎接挑战,面对暂时的困难,同学们一定能走出困境,迎來自己的春天。  我们北大黄埔同学会互助基金是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