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在哪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过去30年成就和经验作了全面的总结概括,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强农惠农政策,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指引方向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农村改革30年来的宝贵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选择和首创精神,是我国农村改革不断推进和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农村改革事先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先验的成功模式,也没有事先提出完整的改革理论设计和方案,完全是党的思想路线和农民实践创造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创造和选择的产物。
  第二,始终把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能够深入人心的主要原因。邓小平同志曾经精辟地指出:“这些年来搞改革的一条经验,就是首先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利下放给农民。”在保障农民物质利益的同时,党和政府十分注意保护和调动农民民主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大力开展村民自治,促进财务和村务公开,实行群众民主监督,不仅保障了农民的民主权利,而且使农民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得到更好发挥。
  第三,始终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30年农村改革的轨迹可以清楚地看出,改革始终是以市场为取向的。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奠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市场机制发育创造了条件,也促进了农村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要素市场的兴起,农民开始全面介入农产品的市场运作,而不仅仅像过去那样只是农产品的被动生产者。这些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的运行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的活力和效率。
  第四,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农业作为一个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30年来所以能持续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千方百计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着力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第五,始终重视不断推动城乡关系合理化,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和繁荣。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指导方针;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党的十七大对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农村改革的进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进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农村改革成功的最根本的经验。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
  
  第一,完善农村土地法律和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土地问题仍然是中国“三农”政策的核心问题。应当采取稳健的步骤来界定、确保、扩大农民的土地权利,使农民享有更大的处分土地的权利,减少现行土地产权关系中内含的不确定性,推动农地的市场化流转,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一是赋予农民长久性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修改有关法律,明确农民土地承包权为一种长久性权利,使农民真正享有包括使用权、收益权等在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设计和颁发统一的农村土地使用权证书,建立有效的农村土地权利登记系统。二是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公平合理补偿机制。完善有关法律法规,缩小强制性征地范围,对土地征用的“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确保征地补偿充分,征地过程公平、公开,保证农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在内多种形式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土地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允许和鼓励农民以租赁、参股等办法参与土地收益分配。
  第二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加快建立普惠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是整个农村改革的一个“软肋”。客观地说,近几年来我国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农村仍然缺乏足够的金融资源,农户和农村企业仍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信贷约束,农村资金仍在大量外流。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是,放松对农村金融的管制,允许新设机构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加快建立普惠农村金融体系,有效、全方位地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是要为目前金融体系并没有覆盖的农村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三,大幅度调整政府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历史欠账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观,农村公共服务明显落后于城镇。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机制没有形成,农村公共品的投入保障机制不健全。应以农民能够享受同城市居民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一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优良品种、防疫体系、市场流通基础设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规模化饲养方式等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与农民生产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沼气等中小型基础设施。二是提高公共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的保障水平。创造条件,实行免费的农村职业教育,逐步在农村普及高中教育。三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加强乡镇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对农村医生的培训,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四是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解决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会保障系统有机衔接。提高扶贫标准,完善扶贫开发机制。
  第四,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是社会公正的体现,更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使长期流入城市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在社会权利、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全面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是大势所趋。完成农民工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既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又是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要坚持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关系农民工权益和市民化的几个关键问题上取得较大突破。一是消除影响农村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完善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二是抓住工资和劳动保护等突出问题,促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确保农民工生产安全,享受工伤及职业病的待遇。三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城市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改善对农民工的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和计划生育的服务管理;将解决农民工居住问题纳入政府居民住房规划,积极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尽快提高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对农民工的覆盖程度。四是推进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改革。允许有固定住所、稳定职业的农民工获得合法的市民身份和权利。(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
其他文献
岳西"大别山"牌高山蔬菜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品牌观念不强,品牌宣传不足,科技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农产品质量不
用法制和制度保证群众说真话人民论坛记者:贵州瓮安县“6·28事件”发生后,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含泪说:“瓮安不安,老百姓不敢讲真话,是我们的责任。”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的反
为了研究桐城派名家的女性观,通过文献收集、整理等方法,从桐城派部分名家的文学著述入手,选取其中关于女性形象的描述进行研读,总结出女性形象的三种主要类型:第一,贞洁烈女
从2003年教育部组织首批26所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到2004年各省教育部门开始了全面的评估工作,再到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至今已确定7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近1 200所高职院校不可避免面临着重新洗牌的激烈竞争。要在这场竞争中胜出,在高职教育界赢得一席之地,高职院校应提升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摆在高职院校管理者面前的
有人说,数字是枯燥的。但是,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这一组组数字却是生机勃勃、令人振奋的——  据国家经贸委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的钢铁、煤炭、化肥、水泥、电视机、程控交换机、粮食、肉类、棉花、水产品、水果等产量均居世界之首。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从1980年到2000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GDP的贡献率为14%,仅次于美国(20.7%);中国的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对世界贸易的贡献为
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和新时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决定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的传统灌输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以人为本”的模式转化,从
从共词分析的角度对我国开放存取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进行研究,以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并采取多元分析技术构建高频关键词的相关及相异矩阵,运用SPSS软件
The paper holds that the presentation of Gatsby as unique to America signifies that Gatsby's personal dilemma and failure are the dilemma and failure of 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