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硫电池中聚合物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来源 :高分子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bo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比容量(1675mA·h·g-1)和高能量密度(2600Wh·kg-1)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同时,硫具有无毒,储量多且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硫的绝缘性、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电极活性材料所面临的难题,大量工作围绕着对导电碳基材、金属化合物、导电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而展开.另外,也有一些工作研究了新型聚合物粘结剂.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锂-硫电池新型粘结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非水溶性粘结剂和水溶性粘结剂,并展望了未来新型粘结剂的发展.
其他文献
小柯勒河钼铜矿床是近年来大兴安岭北段发现的斑岩型矿床,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本文研究的花岗斑岩脉侵位到花岗闪长斑岩中,围绕花岗斑岩叠加了新的蚀变和矿化。花岗斑岩内部和两侧发育有带状分布的钾化、硅化和绢英岩化蚀变,蚀变带内发育浸染状和细脉状黄铁矿、辉钼矿和黄铜矿,辉钼矿矿化尤为强烈,总体表现为中高温热液蚀变和矿化特征。本文通过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与Hf同位素研究,揭示
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是白垩纪时期全球最大的陆地出露区,是开展陆相J/K界线研究的理想地区。但是,受制于盆内埋深大、盆缘露头出露不佳等原因,松辽盆地及周缘地区J/K界线发育区域及层段仍然存在较大争议。同时,对于陆相J/K界线划分与对比这样的重大疑难问题,其研究很难一步到位。总结一套影响广泛、区域对比性强的J/K界线区域对比框架性特征,可以有效聚焦目标区域和层段,为进一步的精细研究明确方向。系统梳理松辽
铜陵矿区是长江下游重要的铜铁资源基地,也是典型的含硫多金属矿区,矿山酸性废水是矿业开发活动不可避免的环境问题,对地表水体有很大影响。本文以铜陵矿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试分析,从常规理化性质、矿山酸性废水和重金属元素三方面分析了的水质现状,采用单因子指数和内梅罗水质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矿区河流污染成分以有机污染和矿山酸性废水污染为主,其次是重金属污染。(2)
目前国内外很少有从美学角度进行土地复垦的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暂未提出,土地复垦美学视觉评价体系还未成熟。为深入研究土地复垦美学概念内涵,讨论土地复垦美学表现形式,本文参考平朔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经验,采用文献归纳法和移植研究法,以"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为依托,构建了由要素评价和系统评价组成的嵌套式评价体系。通过解构美国林务局视觉管理系统(visual management syste
报道了甘肃金川正长花岗岩体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全岩地球化学资料,以确定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属性。正长花岗岩样品中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425.7±2.5)Ma(MSWD=1.07),属晚志留世,与金川地区出露的辉绿岩脉年龄相近。正长花岗岩低硅(SiO_266.71%~70.05%),富碱(Na_2O+K_2O 10.00%~10.7%),K_2O/Na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和属性模型,能够立体直观地展示地下构筑物、河道、水系等,进一步与三维模型融合后,可以更好地展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资源评价为示范,设计了三维地质结构和属性模型一体化建模方法,构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三维地质模型,实现了三维地质模型与地下构筑物模型的自动融合。最后根据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
(舒德干、韩健文刊发于《地学前缘》2020年11月第6期)1984年由中国学者发现的澄江动物群在国际学术界和公众中引起重大反响,被誉为"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这一发现为研究地球上后生动物的起源与演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此项研究成果于2003年在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空缺6年之后获此殊荣。舒德干即为3位领衔获奖者之一。通过30余年不懈的发掘和研究,大大丰富了对5亿多年前海洋生物整体面貌的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研究其水化学演化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科学利用与管理、保障饮水安全和下游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2014—2018年在黑河流域开展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研究了黑河干流和丰乐河两个典型剖面的水化学和同位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黑河中游盆地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祁连山区大气降水补给,黑河干流区地下水氘氧同位素比丰乐河流域更为富集,反映了氘氧同位素的高程效应。在
(舒德干、韩健文刊发于《地学前缘》2020年11月第6期)"近几十年来,中国古生物学研究十分活跃,在具体科学发现上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但在重要理论创新上,却极少或者几乎没有;而舒德干的‘三幕式寒武纪大爆发假说’,是中国学者在理论创新上的重要突破。"中国古生物学会前理事长穆西南以其卓越的学术鉴赏力,对中国学者在国际古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总结和评价。
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与保护环境的要求促使人们不断探索石油基工业化学品的可持续替代物.可持续化学品主要从天然植物或农业废物获取.由于在制备、使用和后处理过程中具有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