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分析

来源 :中医临床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ow1223rab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文献研究角度出发,用数据挖掘分析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用药规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分析高频药物治疗高尿酸血症的作用机制,为防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1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关于中医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文献.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用药进行频次分析、四气五味归经统计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探讨治疗高尿酸血症的高频药物及药物组合,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通过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研究高频药物的生物信息通路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共计8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涉及中药157味,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物有17种,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土茯苓、薏苡仁、萆薢.应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土茯苓、萆薢、薏苡仁这三种高频药物组进行分析探讨,得到治疗高尿酸血症的核心靶点64个.通过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00条信号通路.结论: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多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为主要治则,故用药多以健脾化痰、清热祛湿为主,兼以补气、活血化瘀之药,并证实高频药物是通过槲皮素(quercetin)、薯蓣皂素(diosgenin)、柚皮素(naringenin)、β-谷甾醇(beta-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这5种关键成分作用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 Serine/Threonine Kinase 1,AKT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肿瘤抑制蛋白(Tumor Protein P53,TP5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CASP3)、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 1 Beta,IL1B)、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等关键靶点参与Prolactin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细胞周期、Jak-STAT信号通路而起到降尿酸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运用中药方剂治疗视疲劳的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近10年治疗视疲劳的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分析核心药物的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结果: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得出:(1)治疗视疲劳的处方共43首,涉及中药110味,中药性味主要是温性、寒性、甘味、辛味、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脾、心三脏;(2)使用频率在12次以上的中药有10味,前3位药物为:当归、白芍、熟地黄;(3)与治疗视疲劳关联度最高的中药为当归;
目的:观察浮针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源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差异,验证浮针疗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浮针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疗法.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评分均降低(均P0.05).结论:浮针治疗颈源性失眠症安全有效,与常规针刺疗效相当,但其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尤其是疗程明显缩短,临床实用性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