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整合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fe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高职高专《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分析目前各大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基于整合的思想,着重论述了价值导向、基本理念和整合要点,以服务于高职高专的技能培养要求,最后对该研究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17-03
  《建筑设计基础》课程是以培养建筑设计基础技能为目标的一个课程系列,在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专业教学计划(2009~2012版)中,设计基础课程包括《建筑初步》、《建筑设计入门》以及《设计绘画》。但是设计基础课程之间各自为政、互不相干的问题较为突出,并影响到内容设置、学时分配等其他方面的问题,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并未深入开展。本文即以该计划中这三门课的教学大纲①为切入点,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研究。
  一、核心概念
  整合②是指基于发展的需要,通过对系统内以及系统之间各要素关联性的挖掘,利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机制,积极地改变或调整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克服系统发展过程中构成要素分离的倾向,实现新的综合。整合与当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迅速变化的时代,由于众多因素改变着职业教育的面貌,这就导致了各组成要素之间关联性的缺乏,因此需要将整合概念引入到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中来,以实现在它们之间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二、问题分析
  (一)课程目标
  在原有教学计划中,已经确定《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并为后续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这几份大纲虽然均已注重贯彻了这个总目标,从单个课程看已经比较合理,但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由于学制限制及培养目标等多方面的因素,在目标设置上还存在缺乏重点和层次性、部分目标陈述不够规范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建筑初步(1)原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制图能力,能准确地理解和表达建筑方案图;②了解建筑的基础知识,对建筑、建筑师、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的理解。主要问题:①两个目标之间的主次关系不明确;②缺乏技能培养的具体目标;③目标二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一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初步(2)原目标:①了解形态构成在建筑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掌握建筑学专业的形态构成学习方法;②对当代建筑大师及其作品有一定了解,学会用构成的方法分析和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③掌握建筑形态与空间基本表达方法,学会用轴测图或模型表现建筑形态和空间。主要问题:①目标过于具体、缺乏统领性;②陈述不够简洁、明了;③目标二、三和建筑设计入门的目标二有重叠,需要进一步明确。
  建筑设计入门原目标:①逐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知识,提升认识水平及专业素养;②训练学生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方法、过程和表达技巧。主要问题:①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②与建筑初步一、二的部分目标有重叠。
  设计绘画(1)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动手,多思考,既有统一要求,又要注意学生个人特点,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不够具体,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设计绘画(2)原目标:①在教学过程中,作好从单色认识到彩色认识的过渡,合理地安排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以课堂写生为主。②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启发学生多观察,多感觉,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体会色彩对万物的影响,在研究对象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主要问题:①陈述不够简洁、明确;②目标设置重点与层次不突出,指导性不强;③缺乏与建筑初步和设计入门课程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二)教学内容
  建筑初步(1)是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其意义不言而喻,重点内容是建筑的识图与制图,主要包括建筑基本认识、建筑识图、工具制图、建筑测绘等内容。建筑初步(2)的教学重点是建筑形态和空间的理解和分析,这是建筑的核心研究对象,它逐步将学生们带入建筑创作的领域中来,主要包含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空间限定、建筑形态分析、大师作品分析等内容。建筑设计入门作为连接基础系列课程和核心系列课程的过渡,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评价能力,包括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建筑设计的过程介绍、建筑设计宏观环境解读、场地分析、建筑设计方法等内容。设计绘画(1)包括结构表现和明暗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整体构图、形体结构轮廓、物体间比例、结构、透视、明暗色调等训练。设计绘画(2)包括单色表现和彩色表现两个阶段,主要包括三原色的认识,色相、明度、纯度的概念,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复色、间色等概念的理解,色彩的调和配置。从以上对于教学内容的简述可以看出,它们之间还是缺乏整体性,均各自从课程自身的角度来编制教学内容,而没有在设计基础课程的框架中,打破自身的界限,并进行内容的相互渗透、融合,增加内在整体性。具体分析如下:建筑初步(1):①建筑概述的部分内容与设计入门课中建筑设计基础知识重叠;②建筑方案图教学单元的案例选取欠妥;③人体尺度与设计入门课中空间的功能与形式部分知识重叠;④缺乏三维层面来识图和理解建筑。建筑初步(2):①理论性知识比重过大,包含了3个教学单元,这与高职以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相悖;②教学单元过多,需要进一步精简;③缺乏与初步(1)的过渡性教学单元。建筑设计入门:①国内外著名建筑作品及流派介绍、经典的建筑设计理论简介、当代建筑设计发展趋势介绍等内容与建筑历史课知识重叠;②人体尺度的内容不够,这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③部分教学内容对初学者来讲太难,不宜过度展开。设计绘画(1):①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②结构素描对建筑设计尤其重要,但比重过小。设计绘画(2):①从就业市场需求来看,钢笔淡彩应用不多,因此此部分内容比重过大;②教学案例的选取较为独立,没有与其他两门课的案例结合。
其他文献
由酚酞和2,6-二氯苯甲腈经亲核缩反应制得了含-OK端基的聚醚腈低聚物,在碱金属碳酸盐K2CO3/H2O催化下,将其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得到了含环氧端基醚醚腈(E-PCE)用FT-IR,^1HNMR和DSC等方法地E-PCE树脂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测定了
MIDI控制器的技术是电脑音乐制作关键的技术,它对于制作出具有人性化的作品特别重要。对于不同标准,它的规定也不相同。
文研究了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铝的方法,利用铝对钙的干扰效应和微量进样技术间接测定了化学试剂中的痕量铝。实验表明,该法具有样品用量少,精密度好,简便实用的优点。
该文采用无分岔扩散控制聚集集团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幂指数外扬(F=B/r^2)中微小颗粒的不可逆生长过程,证实外物的存在将改变集团的标度性质,通过改变外场中的幂指数a,将生成一整套普适类,对
该文采用计算机模拟计算的方法来讨论空间飞行体前端电双层的形成和特性,对粒子分布函数和密度函数所满足Vlasov方程和Poisson方程进行数值求解,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正】 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正】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不断地自我完善的社会。它的自我完善过程,就是不断地解决各种矛盾、进行改革的过程。我国现行宪法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根据原子反转和场熵的特征,研究初始辐射场为压缩相干态时,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和场的量子动力学性质,发现在粒子数停止反转期间,原子和场之间信息的关联是变化的,光场和不改变崩塌与
为分析广角内混式空气雾化喷嘴雾滴场的雾化特性,采用马尔文高速喷雾粒度分析系统对雾滴场雾化特性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宏观雾化特性方面,供水压力和供气压力的变化
用热重法(TGA)分析了惰性气氛下聚芳醚酮酮的热分解动力学,发现PEKK的热分解符合无规引发裂解模型,由Ozawa等失重百分率法求得0-30%失重百分率下反应的活化能在234.9-242.3kJ/mol之间、频率因子A值在1.538×10^-13-6.637×10^13min^-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