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科研融合,创新与基础并重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当代研究型大学面临的重要问题。电子科技大学在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项目支持下,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全面开展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针对研究型工科专业也面临的诸多问题,设计了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化教学和综合设计项目系统,通过引入研发项目管理模式,培养学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培养模式 创新型人才 工程能力 模块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060-02
  [收稿时间]2013-06-04
  [作者简介]童玲(1963-),女,浙江宁波人,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院长 ,教授, 研究方向:微波测量与遥感。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背景
  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要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必须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这是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高等院校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加强教育改革,努力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而建设创新型国家,决定的因素是人才,关键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至关重要。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要支撑和动力的高等学校,必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真正担负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目前,教育部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探索。培养大批接受过良好工程教育,具有坚实基本工程素养和卓越创新能力的未来工程师,是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必然要求。
  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现阶段我国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 目前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上世纪末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以每四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尽管国家针对高校的软硬件投入也大规模增加,但是在如此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出现端倪,优秀师资资源严重不足,软硬件匮乏,培养模式陈旧。大学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培养,注重知识学习、弱化能力培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工科类专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学生综合与创新能力差距逐渐加大,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也在加大。为了解决这一现状,我国高等院校采取了多种教育改革措施,也取得一定的成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如何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一套适合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和竞争实力,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是目前高等院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亟须解决的问题。
  此外,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远远无法满足国家、社会、企业等对人才的渴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单向灌输”,过分强调对已有知识体系的传承,加之以“分数”为考核目标的“学生评价体系”占主导地位,在培养模式中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观念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较弱,导致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远远落后于教育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瑞典等,出现了著名学者钱学森的“世纪之问”。因此,如何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引导、激励、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形成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实施的培养模式是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电子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在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精品课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以及四川省重点教研项目等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支持下,充分发挥学校在电子测量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结合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特点,经过近十年研究与实践,提出打破课程界限,以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系列综合设计为手段,以知识点为要素的专业核心课程群模块化构建为形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面向专业特色,以高端技术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前沿科技创新项目为牵引,注重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工程观念和能力培养”的教学与科研融合、创新与基础并重的人才培养体系。
  改革总体思路:打破专业核心课程界限,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全新的“以知识点为构成要素”的专业核心教学模块群。同时,以模块化教学为核心,设计系列阶梯形综合设计性实验研发项目,在前沿科技创新项目的牵引下,注重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工程观念和能力培养的教学与科研融合、创新与基础并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1.针对学科和专业特点打破课程界限,建立了全新的、以知识点为构成要素的专业核心教学模块群架构。依据学科分支的相互关系,形成专业核心知识教学模块体系,实现一种打破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界限的全新教学模块群构架,形成以专业知识点为教学单元的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打破“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核心课程“电子测量原理”、“自动测试系统”、“虚拟仪器原理”专业核心课程界限,建立“计量与误差”、“基本电参量测试”、“时域测试”、“频域测试”、“测试信号产生”、“网络测试”、“测试总线技术”、“测试系统集成”、“虚拟仪器软件”、“模块化仪器”等由低到高、由单体到系统、由理论到实验完整体现专业核心知识的教学模块群。
  2.全面改革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据“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设计了“三位半数值电压表”、“波形显示系统”、“频谱分析系统”、“接口技术”、“测试系统集成”知识相互衔接、难度阶梯上升的综合设计项目指南。以“项目管理”模式将课内外结合,由科研实力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项目管理组”。全面训练学生研发团队组建、资料查询、市场调研、方案设计、申请报告撰写、项目申请答辩、项目实施、技术总结等综合能力,提升团队精神、领导能力、表达能力、社会交流、技术文档撰写等个人综合素质。   3.将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融为一体。由教学团队承担专业核心知识模块群教学任务。教师个体承担的教学模块单元与其研究方向对应,将其前沿研究成果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实现教师个体的教学内容高、精、尖,教学团队整体的教学内容广、厚、实。将课堂从知识灌输的场所变为掌握专业领域前沿技术、提高学生个人素质、增强专业能力的平台。
  同时引入国际著名企业专家参与授课,将模块内容与企业工程设计案例结合,形成基础知识与实际工程相融合的案例教学,如:安捷伦公司分别安排了数字电压表、波形分析与显示、频谱分析和网络分析等分部的设计师分别参与模块课堂教学,向学生全面介绍了知识模块对应的一线设计技术。
  四、成果特色
  1.针对学科和专业特点打破课程界限,提出了全新的以知识点为构成要素的专业核心教学模块群构建思路。
  以社会需求为目标,针对学科和测控专业特点,打破课程界限,在国内首创并实施了一种全新的以知识点为构成要素的专业核心教学模块群构建思路,并建立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适合工科专业学生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水平和竞争实力,培养了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创建了“教学目标+学科方向+知识体系+科学考评”的多位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以优势学科为牵引,针对学科方向优化课程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块,将一线科研成果融入知识体系中,以不同学科方向的高水平师资和科研队伍保证每个教学模块的专业性和前沿性,并针对学生在每个知识模块中的创新活动成果进行科学的考核及评估。形成全新的面向“研教结合”的“教学目标+学科方向+知识体系+科学考评”的多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建立了创新人才遴选、激励与培养机制,形成了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针对培养创新人才中存在的“培养谁”、“怎么培养”的问题,建立“测控专业”本科四年拔尖创新人才遴选、激励、培养机制,并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人才科学评价体系,构建了新时期适应国家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思路。
  [ 参 考 文 献 ]
  [1] 童玲,王厚军.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教育,2008,(6).
  [2] 丁钢.创新:新世纪教育使命[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 刘献军.大学之制与大学之思[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4] 姜书艳.高校理工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思考和实践[M].北京: 高等理科教育,2012.
  [5] 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研究,2013.
  [责任编辑:左 芸]
其他文献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得到普遍应用,且取得一定成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校企双方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如何更好地推进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就业,就应掌握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征,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条件,促进其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工学结合
期刊
[摘 要]党的十八大对“概论课”第十章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党中央精神,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借鉴吸收后现代教学设计理念,在针对学生特点、实现教学目标、确定学习问题和制定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后现代教学设计 价值观教育 文化建设 “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0140-03  [
期刊
[摘 要]对文科实践平台进行研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理论教学质量与实践教学质量的需要。本次研究立足于天津商业大学,通过文献、问卷、网络等调研方法对本校文科实践平台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借鉴相关高校的先进经验,从学校、社会、企业三个角度对我校文科实践平台进行完善,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从而努力探索解决文科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实践平台 就业
期刊
[摘 要]历经3年研发和4年规模应用,南方医科大学形成了包含228门课程、36万道试题的大型题库,实施了975场近20万人次的网络考试,网考人次已经占学校学期总考核人次的50%以上,题库被全国15家高校和医院所采用。该成果被单位教师誉为“最成功的教育信息化系统”,它创建了一种多方促进、协作共赢的教育管理模式,开辟了一条生命力、拓展力较强的教学改革新途径,构建了一个多向、全程、高效的评价体系。  [
期刊
[摘 要]教学与科研紧密联系,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是教学的提高。两者有机结合是培养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的人才的有力保证。教师的科研能力能够迁移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目前,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由于受自身、学校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科研成果及科研能力极为有限。为此,本文从自我提升、学校扶助及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的
期刊
[摘 要]整齐划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对刚性的“学年学分制”教学模式,无疑会出现很多问题。高等教育内容与社会需求不统一,学校未能提供培养各类职业人才的条件,大学生自身欠缺工作能力,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缺乏完整性、连贯性和系统性,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模式陈旧。生涯规划课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影响有:课程对专业设置理念创新,课程对教育质量标准创新,课程对教学安排的创新,课程对教学方式方法的革新,课程对大学
期刊
[摘 要]证券投资学作为培养证券投资人才的一门主要课程,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在分析金融本科毕业生在证券业就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基础上,对证券投资学课程设计贴近实战操作的实践教学内容,配合恰当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使实践内容设计的初衷得以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证券投资学 实践内容 实践教学 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
期刊
[摘 要]高等数学由于其抽象的语言形式和“沉闷”的逻辑推演而容易使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要改变这种状况,首要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多年授课经验的基础上,本文就如何激活课堂,将抽象的高等数学解构得既深刻又生动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兴趣 高等数学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8-
期刊
[摘 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技能竞赛为载体,以《电子技能竞赛》课程为平台,落实职业综合技能为目的,根据技能竞赛操作规范,结合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联系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探索“产品导向,赛教结合”的教学模式。经过认真探索,目前的教学更加贴近行业需求,接近職业教育对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能推进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产品导向 赛教结合 技能竞赛 应用电子  [
期刊
[摘 要]面对当今地方高校学生写作水平较低的现状,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释其对写作教学的影响,地域文化对提升写作兴趣、提供写作材料、学习独特艺术样式等方面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写作教学 地域文化 实践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6-0102-02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