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搁浅的幸福信船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别之后,两地相悬。说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般想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这是一封写于新婚当天的书信,尺素短短,情深意长。书信来自一位藏族军嫂,她的丈夫是成都军区某部的一名军官。
  上一次分别那天,你说流血流汗不流泪,但我还是任性地让泪水沾湿了你的外衣,泪眼模糊中见你的影子融入熙攘人群……离别总是叫人惆怅,但作为草原的女儿,我依然会在你的耳畔哼着我钟爱的藏歌为你送行。你是那高飞的雄鹰,牵着我思念的目光,越飞越远。你我都在汽车车轮飞驰下回归,背离的方向,同一个目标。在后来时断时续的通话中,已读出你的担忧和关心,在为自己的任性懊恼之际,我也学会了微笑地目送你离开,洒脱地挥手说出再见,转身离开不再一步三回头。你说我已经长大,变得坚强。但是,亲爱的,你知道吗?不是我不再留恋,而是我不能回头,让你看见我的泪水已经决堤、断线,斑斑驳驳浸润了我一个人的回归线……你是祖国的钢铁长城,奔赴在祖国人民需要的边关前线,如果带着我的牵挂思念太沉、太重,请卸下,由我为你收纳保管……
  在我们分开的第十六天,电话传来了妈妈重病入院的消息,而你正在大山里驻训演习,原谅我自作主张一个人从香格里拉回四川老家,没有及时通知你。当我乘坐火车赶到时,母亲已经被送入医院并且确诊为突发性心脏病,正待安排手术。我看见病床上妈妈浮肿的身体,憔悴的面容,几缕白发零乱地散落在额头鬓角,显得那么苍老,心里不禁一阵酸楚。母亲看见我,眼里泛着光彩,努力想支撑起身子坐起来,两只眼睛不住地往我身后张望。我知道,她那是在寻找你这个久别儿子的身影。自从你扛起保家卫国的重任,母亲就习惯了看你的照片。渐渐母亲眼里热切的光熄灭了,淡淡的失望一闪即逝,随即她脸上浮出了笑容:“娃儿他工作忙,走不开吧,还是他的工作要紧,叫他一定安心工作,不要挂念了,我没事的。人老了,总有个小病小災的,我这把老骨头还扛得住,你来了就好,好闺女……”听得我终于忍不住泪如雨下,将它们揉碎在母亲宽广的胸怀。
  母亲要进手术室了,家属栏签下的是我的字迹。我虽然在电话中告诉你,不要担心,万事有我。其实,亲爱的,那时,我多么希望你就在身边,让我们有你可以依靠,不会像现在,感觉一个人风雨飘摇、无依无靠。我和母亲都是平凡的女性,但是我们深刻理解你的神圣职责,因此我们也为有你这样的亲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母亲术后恢复得很好,我也在一周以后回到了工作岗位。可我们已经分开五十七天了,对你的思念已经浓得化不开,成为苍山一侧的云朵,我远方的爱人,你抬头看见并感觉到了吗?这几日的香格里拉阴霾微雨,让人的心惆怅得无法躲藏。下午,太阳羞怯地露出脸来,我正在整理报表的时候接了一个电话,然后就不知道自己是怎样支配双腿,来到主管领导的办公室,不知所云地说出我想请假的意愿:“我未婚夫在演习中出现意外……已经送往医院,我要马上赶去看看,请领导批准……”主任看见我这样失魂落魄,一再叮嘱安慰,并亲自把我送上了长途大巴。我陷在座位里面,身体完全不能动弹,心里如坠千斤巨石,一路上忐忑不安。长路漫漫,真是恨不得长上一对翅膀,飞到你的身边看见你好好的、完整的……亲爱的,你知道吗?我的人生和生活因你而完整,如果可以交换,我愿意让我一人承受这诸多苦难和伤痛!
  医院的味道唤醒了我的意识,终于看见你了。你略略黑了,脸上没有血色,昏睡着,陷在白色的床被中,就像久航的海船归了港,疲惫之余却少有的安睡着。执起你那裹满纱布的大手,我无声地啜泣着,亲吻着,回忆起那手上的老茧抚过我脸庞的感觉。而今,就连它们也倦了,躺在白色中安睡……你醒过来,憨厚地笑着,说断指已经接回去了,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你用另一只手爱怜地擦着我不断涌出的眼泪,说道:“下次休假回家,我们可要分工交换了。”顿一顿,看见我的茫然,你扬扬受伤的手说:“呵呵,不能切菜啦,换我掌灶吧。”这个时候我破涕为笑,望着你的眼睛,心里却感动地在呼喊:最可爱的人啊,叫我如何能够不爱你!你的精神和人格高尚,你的意志和信念坚强,你的本性和为人善良。
  今天,我就要成为你的新娘,我这个藏家的姑娘就要成为真正的军嫂!亲爱的,牵我的手吧。我要和你一起携手,遇山一起攀,遇河一起过,生活的点滴幸福我都会细细品尝,好好保藏。让我们不离不弃吧,一直走到人生夕阳的地方……亲爱的,好好为你的理想和信念奋斗吧,我永远在有你背影的地方支持你,为你加油喝彩,为你守护“家”这个港湾。
  这是一封不能投递的信,我把它叠成了纸船放入江河。这只信船,带着我对军人的敬仰和理解,带着千千万万“军嫂”的自豪,带着我们对天下万家灯火的美好祝愿……向着那个叫做幸福的地方前进着,它,永远不会搁浅。
其他文献
山下,阳光明媚,车水马龙。  山顶,云雾弥漫,异常清寂。  这里是位于南海之滨的一座小岛。  岛上的兵,虽然成长于不同的年代,但却有着一样深沉的海岛情。  这是一个看得见繁华、却身处恶劣自然环境的海岛高山雷达站——广空雷达某团三站。这里被空军确定为边远艰苦连队,也是战备保障任务最繁重的一线连队。这里的兵没有辉煌战绩,却用青春与忠诚,编织起祖国南大门上一道坚不可摧、牢不可破的无形天网。  70后的海
期刊
一碗打卤面  【镜头回放】  一天,我发现班里战士小赵生病发高烧,中队卫生员建议让他好好休息养病。午饭前,我特意到炊事班为小赵做了一碗热气腾腾的打卤面,端到小赵跟前,小赵却不想吃。我忙问究竟,小赵告知,他是南方人,更喜欢吃蛋炒饭,一句话听得我面红耳赤。随即,我专门跑到炊事班为小赵炒了一盘香喷喷的蛋炒饭,小赵见状一骨碌爬起来吃光了。  【官兵心声】  “一碗打卤面和一碗蛋炒饭,是一种形式相同的关爱,
期刊
人迹罕至,多有奇遇。无人荒岛在我们心中,充满想象。孤岛、长滩、断崖、海鲜、海钓、晚霞、篝火、星空、日出……这些词汇的构筑叠加,让一切变得美好,好像所有的艰苦也都远离了。  远离大陆60多公里的前三岛,是一个让人充满遐想的心灵属地。初夏时节,来到这片蔚蓝的世界,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夏日海岛的美丽,更重要的是守岛官兵的阳光心情。  钓夏  懂得海钓的人都明白,夏初正是最佳时节,水面与水下温度两重天,敏感的
期刊
“军号声声,军歌嘹亮,让我们重回兵之初的难忘岁月;军姿挺拔,军容严整,让我们牢记普通一兵的豪迈誓言……”空司直属部队“五级”主官培训《我是一个兵》主题文艺晚会拉开帷幕。  重回兵之初  “各级主官来报到,胶鞋皮带军挎包,重新回到兵之初,普通一兵嗷嗷叫;训练场上,烈日炎炎当头照,一队队直线方块正出操,一二一教官的口令震山抖,昂首挺胸甩起手,整齊的步伐动地摇;看排头,精神抖擞一位领导,两鬓泛白是个大校
期刊
开栏语:身穿士兵装、唱响兵之歌,铺挨铺听“鼾曲”、肩并肩聊“兵话”。总部号召团以上领导干部下连当兵、蹲连住班,全军各单位团以上领导干部积极响应,换上士兵装,身背绿背包,来到基层连队蹲连住班,以普通一兵姿态,与官兵同吃、同住、同劳动、同操课、同娱乐。为记录战友间的生活碎片,响应总部号召,编辑部特开《当兵蹲连》栏目,用充满兵味、汗味的文字来共同分享这些团以上干部下连当兵的点点滴滴。  咱的待遇有多高?
期刊
魅力编号 113  董庆文  【这样的我】  我入伍,一身戎装自豪在心;舞台上,我青春活力迸发激情;下基层,跋山涉水有我不倦的身影;去慰问,我最愿听到开怀的笑声。  【魅力评语】  你是一个文艺小兵,舞台主持,你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翩翩起舞,你让战友们“零距离”感受到了你的热情,好样的,军中新星!  【战友团】  沈阳军区65521部队业余演出队全体官兵  文图/谭长俊 张士域  魅力编号 114
期刊
《晒照片》  画面中用手机自拍的两个靓丽女兵名叫金楠(右)和郭万春,来自沈阳军区司令部门诊部。她俩不仅在本职工作上是佼佼者,而且还是战友们喜爱的演出组合。每逢单位组织节日文化演出活动,她俩的才艺表演,都能给身边的战友们带来欢乐和笑声。  许立彬 孙 雷/摄  北空导弹某团在西北戈壁滩上举行了一场“铸盾魂、强军梦”战地文艺演出。小品、舞蹈、相声、武术,参训官兵纷纷发挥自身特长,自编自导自演节目,现场
期刊
將军名片:周晓林,1953年出生于武汉,1969年1月入伍。历任自行火炮驾驶员、车长、学员、排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处组织股干事、报社编辑、科长、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党务处处长、纪律检查部副部长、组织部副部长、步兵师政委、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海军指挥学院政委、东海舰队副政委兼东航政委。  回想45年军旅生涯,部队机关院校我都干过,在步兵师、舰队机关、航空兵部队任过职,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
期刊
有一种侦察兵,既不用操枪弄炮,也不用厮杀格斗,只需一个键盘、一副耳机就能决胜千里,他就是一级军士长刘光强。  硝烟满高原,电磁漫山峦。干扰与反干扰、欺骗与反欺骗,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红蓝对抗演练在雪域高原激战正酣。  看着侦察界面上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背景信号,蓝方数名电子对抗侦察尖子感觉头皮发麻,分辨不出“敌”通信信号,一会儿就满头大汗,取下耳机直摇头。  有一个侦察兵却安若泰山、目不转睛,不时敲
期刊
在兵的心目中,带兵人的眼睛最让他们关注。带兵人的眼睛往哪里看、看什么,与兵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带兵人的眼睛盯着基层的疾苦,兵就能感觉到温暖;带兵人的眼睛盯着战士的进步,兵就能意识到追求;带兵人的眼睛盯着军队的事业,兵就能领会到责任。沈阳军区某通信团政委李西涛,就是这样一位时刻看着战士的带兵人。  眼中有“事”,处处留心皆学问  提起李西涛,官兵们无不发自内心的敬佩。“我们最怕政委的眼睛,也最敬佩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