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储存忧郁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hao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娜夫人染上了一种怪病,她经常在极为干渴的情况下也不能喝水,最长的一次达6个星期。怪病的原因是什么?不仅安娜夫人搞不清楚,许多医师也搞不清楚。后来,弗洛伊德的同道布洛伊尔用催眠术为她治疗,使她进入了深度的催眠状态。在这一状态中,安娜夫人打开了记忆的闸门,重新回到了童年时代,讲述了一件显然已被显意识忘记了的事情。
  在很小的时候,安娜有一次走进了她并不喜欢的女教师的房间。猛然,她发现女教师的狗正在喝玻璃杯中的水,这引起了她的厌恶。由于受尊师传统的影响,她不敢张扬这件事,只好默不作声。后来,安娜便染上了不能喝水的怪病。但由于她逐渐忘记了这件往事,所以从未想到她的怪病与小时候的那次遭遇有关。在深度催眠状态中,安娜夫人不仅想起了这件往事,而且还歇斯底里地发泄了她对这件往事的愤怒。暴风骤雨过后,安娜夫人恢复了常态。从此,怪病消失了。
  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这位患者的疾病全由潜意识引起。潜意识是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层意识,平时处于被抑制的状态。人的潜意识与显意识有如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显意识是浮在水上的部分,而潜意识则是沉入水中的部分。显意识与潜意识相对独立,但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通。安娜在幼年时候受过狗的惊吓,这一强烈的令人心悸的外界信号刺激了显意识,然后又突破了显意识的防线进入了潜意识,在那里形成精神障碍。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娜都忘记了这件事。但这里所说的忘记仅仅是指显意识的忘记。潜意识始终储存着这一恶性信息,给她制造疾病。
  心病还须心药治。既然安娜夫人的病根是存在于潜意识之中的精神障碍,那么,想方设法清除这一障碍,便是治疗疾病的釜底抽薪之术。而所谓想方设法,就是找到沟通潜意识的途径。潜意识平时处于被抑制的状态,只有彻底放松抑制潜意识的显意识,潜意识才能显露出来。催眠术将患者诱入梦乡,无疑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潜意识显露出来之后,医师用暗示语同患者对话,其实正是同患者的潜意识对话。在这种情况下,患者歇斯底里地发泄,就是在进行意识调整,把所有积郁于内心世界多年的委屈、愤懑等负面能量释放出来。而医师良好的暗示语,无疑是把良性信息注入潜意识,这有助于驱除潜意识中的恶性信息,清理精神障碍,从而使患者由病态调整到健康状态。
  我们从这两个实例中不难发现这样的奥妙:当患者处于清醒状态的时候,她们说不出自己的病源,意识不到自己的病症与过去的某一遭遇有关;一旦进入催眠状态,患者的回忆便被唤起,其潜意识中的精神障碍便显现了出来。潜意识中所郁积的这一忧悒情结与病症有着因果联系,清除了引起结果的原因,被原因所引起的结果也就不复存在。
  弗洛伊德主张疾病由潜意识制造,但弗氏所说的疾病,主要限定在癔病等神经疾病的范围之内。但是,到了现在,有相当数量的人认为,不仅癔病与潜意识有关,许多别的疾病也与潜意识有关。人们甚至认为,许多疾病既是生理病变现象,又是心理病变现象。人们由此还创立了心身医学。心身医学认为,人类存在着心身疾病,而心身疾病是指那些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起着主导任作用的躯体疾病。对于心身疾病,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还应进行心理治疗,包括调节患者的情绪、使患者形成战胜疾病的良好的心态等。这里,人为了战胜疾病所进行的心态的调整,应当理解为潜意识的调整。
  潜意识在人类疾病形成的过程中起不起作用,起多大的作用,今天仍然众说纷纭。但是,大家至少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那就是:人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紧密相联,人的心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与否。我们活在世上,当然要谋求健康。为了这一目的,我们必须及时清除各种精神障碍,使那些忧悒烦闷的心理情结及时得以化解。万万不可长久地积于心田,造成病变。
  在谈及精神性创伤与人的神经症疾病的关系的时候,弗洛伊德深刻地指出:“一个早期短暂的创伤经历也许需要某个后期的辅助经历的触发,才能猛然发作。换句话说,要治疗任何一种现存的精神创伤,都必须首先追寻出那个很可能发生于多年之前的根源性创伤。”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注重心理健康,防止精神伤害。我们不去伤害他人,也要提防被他人所伤害。人活在世上,应该洒脱一些,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把任何不愉快全都储存于心田的深处,自己对自己进行精神折磨。即使别人做了有负于我们的事情,我们也该心平气和地加以处置。康德说过:“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为了保持心理健康,我们应该设置自己的精神卫士:当良性信息传来,它欢快地予以接纳;当恶性信息传来时,它果断地予以拒绝。
其他文献
这是个寓言式的真实故事。  1981年4月3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这样一份材料:世界上有三个长寿地区,分别是巴基斯坦的劳扎、苏联的高加索和厄瓜多尔的毕路卡邦巴。这些地区居民的平均寿命特别高,百岁老人的比例高出其他地区8~12倍。这份材料被一位出版商看到后,引发了因其探究长寿之秘而自己却变成短命鬼的故事。  当时,大出版商、纽约洛兰德出版公司的老板萨拉·何塞正在罗德岛度假。这份材料使他又看到了大赚一
期刊
“八十三岁脱戎装,着我工农旧时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张震在1997年8月17日北戴河中央军委常务会明确其不再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时作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一名老战士奖掖后进、推贤让能的诚挚心愿。从戎68载的张震,终于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了句号。  1985年,中央军委免去其副总参谋长一职时,张震就希望退下来。他在日记中曾写道:“光阴似箭催人老,现已鬓发如霜也。”。“这次调整有利于
期刊
人与人之间需要空间,亲人之间适当的空间与距离同样是必要的。西方人大都重视自我,通常儿女上大学后就搬出去住,经济也独立了,连美国总统的儿子也不例外。多年前里根的儿子失业,惟有去领取救济金。这种情况在传统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儿孙绕膝,三代同堂。  但近年来“西风”渐进,不少年轻人也受到熏染,一旦条件允许,他们就会离开父母去独住,一方面表示他们自立,一方面也是寻求更多的私人空间。据
期刊
【原文】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①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治王侯。愿得受树天之度②,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术,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期刊
肿瘤、乙肝、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在当今医学界尚无特效的疗法,许多患者及家属都谈之色变。著名疑难病专家徐继康教授,却用他的特色疗法和祖传秘方治愈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因此,他被国家科委人才中心等有关部门评为全国十大跨世纪杰出人才、中华名医、中国特技名医。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等国家领导人为他颁奖。手捧这些荣誉奖章,徐教授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他怎能不激动啊,他的
期刊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清晨是冠心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的高峰。不吃早餐致使血液黏稠度增加,从而促进冠心病发作和缺血性中风发生。  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一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血清标记蛋白———β凝血球蛋白(β-TG)是血液黏稠度的标记蛋白,其平均浓度为30ml,而清晨未吃早餐者的β-TG浓度可增高7倍。这位研究者对19名男性和10名女性受试者进行对照研究,发现未吃早餐清晨β-TG浓度平均增高2.5倍以上;
期刊
我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医生告诉我说无需用药,重视饮食与生活调理即可,请问,真的能“不药而愈”吗?   南宁王慧    浅表性胃炎一般属于慢性胃炎的早期和轻型改变,明显消化道症状可有可无。其确诊主要依靠胃镜检查。专家认为多数浅表性胃炎症状轻微或无,具有自限性,可自行消失,即使经过数月或数年病变也可以完全恢复。由此而言,浅表性胃炎能够“不药而愈”之说并非没有道理。  正如那位医生所
期刊
“人生有涯,白发无情”,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明知岁月不能停留,人们仍盼望着不过早地呈现老态,企求增寿延年,为社会多尽一份力。所以有人说,优生、成才、健康和长寿,是建筑人类文明“金字塔”的四个不能分割的侧面,此言不虚。  寿命是用日月星辰计数的,一年一岁,六十年为一甲子。老年学家对寿命有几种提法,一曰自然寿命,指个体的最高年岁,中医学称“天年”。《黄帝内经》谓人的天年,当是“度百岁乃去”。《尚书·
期刊
300年多前的法兰西,一个法院公证人喜得贵子,他就是后来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伏尔泰出生时处于半死状态,护士拍了他一巴掌才活过来。眼瞅他身体羸弱,面无血色,护士预言他活不过4天。家人连在婴儿额头上必作的洒圣水和洗礼仪式也不敢做,推迟了好些日子才补上了。如此孱弱的体质,决定了他一生必须在病魔的威胁下勉强度日。但是,仿佛是上苍有意怜惜似的,后来的实事证明,伏尔泰不仅让思维发达,成为启蒙运动的泰斗,而且他
期刊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入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倾入开水中煮,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