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武警部队院校新生军事训练的几点思考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esl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入学后的强化训练是新学员认识警营的第一步。同时,也是新学员从地方青年向一名合格军人的重要转变期,所以,打好新生军事科目训练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军校新生;军事训练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做好新学员入学强化训练工作,关系到新学员的成长进步、关系到部队的长远发展。因此,要把新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抓住关键环节,确保新训质量。
  一、教育为先,打牢思想基础
  新学员初到院校,入学动机各不相同,思想觉悟参差不齐。要使新学员加快思想转变和角色改变,必须本着教育为先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新学员热爱警营、献身国防的使命感和荣誉感。在教育内容上,要抓好武警部队性质,宗旨和职能任务教育。在组织新学员学习实践《忠诚卫士誓词》、《忠诚卫士守则》,大力弘扬“听党指挥的坚定信念,为国为民的政治本色,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恪尽职守的奉献精神和投身变革的创新意识”的忠诚卫士精神,使“永远做党和人民忠诚卫士”成为新学员的自觉行动和崇高追求。在教育形式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与《忠诚卫士修养》、《武警部队概述》教学内容相结合,注重引导启发自觉。以增强教育的直接性、灵活性、多样性。此外,还应把主题教育与针对性教育、课堂教育与随机教育、普遍教育与个别教育很好的结合起来,积极启发、诱导,做到形式灵活多样,效果事半功倍,切实打牢新学员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新训单位的板报、广播、网络平台等载体作用,及时表彰新学员中的训练典型,调动他们不甘落后、积极进取的上进心,使其牢固确立“当兵习武,献身警营”的思想观念。
  二、把握规律,注重科学练兵
  强化训练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只有针对特点,把握规律,坚持按纲施训,注重科学练兵,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训练质量。一要严格按计划科学施训。新学员训练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强化性特征,而且时间紧迫,内容繁杂,先训什么,后训什么,什么科目应该训多长时间、训到什么程度,都应该讲究周密的科学性和连贯性。为此,必须严格依照训练大纲规定,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强化训练计划就是组训法规的观念,努力做到不盲目赶进度,不滥管超尺度,不随便加强度。二要着眼强化训练特点,合理组训。新学员入学,其体能素质、反应程度和承受能力等方面,与所训课目的强度、难度都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强化训练初期,新学员虽然训练热情高,但吃苦精神差,往往会产生畏难情绪和厌训思想。要使其尽快适应紧张的训练生活,必须贴近训练实际,科学组织训练课目,做到时间调配合理,内容穿插得当,组训形式多样。具体来讲,应运用心理学原理,将理论课与操作课、室内课与室外课、体能课与技能课有机结合起来,穿插进行训练,保证新学员个体人人都处于最佳训练状态。三要坚持分步细训。在教学方法上,课采取先理论后操课,先分解后连贯,先单兵后班排的训练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在训练的密度、难度和强度上,做到循序渐进,难易适度,分步实施,逐步提高。在训练对象上,要因人而易,因人施教,对不同对象在不同阶段,可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以便通过分步细训,使所有新训人员对新训内容都能够消化、理解,动作和技能都能够准确掌握。
  三、加强训练管理,严防训练伤
  在新学员训练期间,班长骨干一直和新学员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在新训前要对新训骨干进行训练伤防护知识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预防训练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为他们讲解相关的运动生理学知识,提高一线带兵人员预防训练伤能力。班长骨干在训练前要注意对训练场地、训练器材、器械等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维护;要认真抓好课上学习,课后复习,教学效果反馈,要在新学员理解、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要密切注视每个受训人员是否规范,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关键时刻要帮一把,避免因动作要领不当,用力部位不正确或动作程序错乱造成扭曲性或过失性损伤。坚决杜绝让新学员在保护措施不落实、无人保障、防护的情况下自行进行课余训练的不当做法。
  四、加强管理,优化新训环境
  新学员远离父母亲人,对不对生活既好奇又陌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因此,学员队干部、班长骨干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新训环境。首先,要处处关心爱护新学员,新训队干部和班长骨干要做到“切实端正对新学员的根本态度,坚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依法管人,以德育人”,要注重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要切实尊重新学员的人格,关心新学员的成长,解决新学员的困难,让所有的新学员都能感受到部队的温暖、有亲情、有友谊、有关怀、有希望、有乐趣,使部队真正成为和谐的“大家庭”。其次,要营造文明带兵的和谐氛围。组织强化训练的单位应经常在干部骨干中开展内部关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带兵理念。同时制定文明带兵守则,经常分析管理工作形势,根据训练实际情况、本单位训练进度做以适当调整。第三,要积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加大各方面投入,上级单位要给予大力支持,创造全面过硬的新训环境。
其他文献
摘要: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目的是通过校园的物质环境、行为制度、文化氛围等来塑造师生的品质,引导师生的行为,促进持续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强化引领导向意识、突出职业性意识、地域文化利用意识、与时俱进创新意识、铸精品意识和系统性意识。  关键词:特色;校园文化;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高职特色校园文化
期刊
摘要: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强调德育为先的人才培养战略,在现有的制度体系中积极开发和完善哲学社会人文学科的德育职能,重视人文学科的德育基础功能,构建科学的哲社人文学科体系,提升教师的德育素质,加强课程中的德育渗透,从而增强德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德育;哲社人文学科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本文从分析德育人文性质内涵出发,探讨加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生活空间狭隘,视野狭窄、课外阅读量较少、写作练笔较少、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是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把作文教学提到教学常规的日程上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给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提供时间和空间是切实提高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困境;出路  中图分类号:G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期刊
摘要: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教学,本文借鉴国外实践教学突出能力培养的成功经验,探索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途径。  关键词:实践教学;应用型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应用型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岗位,具有可持续
期刊
摘要: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是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要前提。本文以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为例,探讨了高职高专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的做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职高专;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实践是高职高专教学的基石,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高专教学体系将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的课堂,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要转变理念,要正确处理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主导教学的和谐,做到引出“引子”要别出心裁,树立“靶子”要妙趣横生,设置“路标子”要水到渠成,提出“点子”要恰如其分,达到导趣,导疑,导思,导航,导创的教学理念。  关键词:课堂教学模式;和谐;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2    我国古代的“教
期刊
摘要:文中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结合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分别从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主动学习和工程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对未来学习和研究方向的感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体会 。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2007年国家连续颁布了两个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文
期刊
摘要:在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的基础上,针对IT类专业人才培养,从全方位交叉、立体协作、多种方式并存等三种模式做了剖析,指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在“学校与企业的地位不对称、企业合作难、教师对参与校外实习积极性不高”几个方面,并从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IT类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改革优化汽车维修教学,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成为了摆在汽车维修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难题之一。可见,优化汽车维修教学,就显得极为重要而紧迫。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汽车维修教学经验,对如何优化汽车维修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优化;汽车维修;教学;对策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1-0-01    随着
期刊
摘要:2010年是教育全面完成“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高校未来长远发展,制定好“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应以德育为首,创建以平安校园、文明校园、文化校园、健康校园、和谐校园为特色的“五大”校园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必由之路,并以此为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养以及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积极氛围,更为“十二五”健康、稳定、新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德育;校园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