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华工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he8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列队的华工。图/FOTOE

  1915年夏,西方列强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付出沉重代价,人力匮乏。作为“中立国”的中国政府于1916年初开始向法国输送华工,华工与当局签订一份3-5年的合同,注明工作范围及报酬,薪金劳工领一半,另一半发给国内家人。赴欧劳工上船前消毒洗澡,发放印有编号的外衣、裤子、腰带及内衣、草帽及鞋袜等,还统一配置毛毯、铺盖、水杯和铁饭碗的工具包,并在离国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军训。1916年夏,英国也开始招募华工。此举不是简单的劳务输出,还把中国命运与协约国联系在一起,为后来直接宣战、参加战后和平会议及收复主权等提供了契机。
  1917年8月14日,中国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奥公开宣战,但未派军队参戰,仍是采取“以工代兵”策略。

  从事炮弹运输工作的华工。
  图/FOTOE

  1918年2月11日,英国摄影师弗兰克.巴斯基用相机记录了华工军团在诺耶勒斯举行的新年庆祝活动。
  图/FOTOE

  不少华工在清理战场期间因哑弹爆炸丧生。
  图/FOTOE

  华工滴眼药水预防眼部感染。
  图/FOTOE

  华工在比、法交界的照相馆与当地儿童合影。
  图/FOTOE
其他文献
1925年,贝尔德在英国展示了一种非常实用的电视装置,他将质量很差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产生图像,这就是现代电视机的雏形。  1939年,美国诞生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1954年,美国RCA公司推出第一台彩色电视。  1958年,在北京进行的试播节目顺利开展,标志着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研制成功。  20世紀50年代,日本索尼公司的工程师团队设计出一款名为“特丽珑”的电视机,它有效地解决了图像扭曲和光发散
期刊
家谱,作为一种“记述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在南北朝时期地位最高,以家谱为依据来识别门第高低贵贱的风气在当时也最为鼎盛。许多哪怕现世混得不好的人,如果从自家谱系中找到“曾经阔过”的依据,立即就能获得自信,挺直腰板。反之,混得再好的人,如果老祖宗没有什么显贵的身份,照样在社会上抬不起头来。  问题是,这一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家谱最早兴起于帝王之家  据考证,至少从殷商时期起,就已经存在家谱了。最早编修
期刊
[摘要] “以人为本”等新概念的提出和新的发展手段的引入使得中国的社会主义再次具有了非常的活力。这是一个新的政治经济体系。当中国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建立之后,人们更为关注的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和社会民主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结论为:中国不仅要讲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更重要的还要讲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中国 人本社会主义 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家族文献,是记载一个家族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史籍,是中国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历史文献。保护、研究与发展家族文献,对于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百余年来一系列的社会大动荡,使这具有平民特色的历史文献惨遭破坏,不少珍贵的谱籍在浩劫中濒临灭绝,对我们研究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造成极大的困难。如在近代历史名人中,因缺少家族文献的佐证,就流传着晚清头品
期刊
三个女人的声浮宫  在巴黎塞纳河的东岸,有一座世人为之倾倒的建筑——卢浮宫。  今天,我们只知道卢浮宫是一座博物馆,殊不知它曾经也是路易家族的“皇宫”一一作为凡尔赛宫的前身,它到后來才“退居二线”,成为今天的博物馆。  旅行者多数都是冲着卢浮宫“三宝”而来。这“三宝”就是三个女人:蒙娜丽莎、维纳斯和胜利女神。  第一宝是著名的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  在卢浮宫二层的入口,就可看到一块醒目的牌子
期刊
谱名:洞庭明月湾吴氏世谱  居住地:江苏苏州  始迁祖:吴咸  主修:吴荣封  年代:民国十年(1921)  版本:卷一至卷六共6册,木刻本  堂名:(无)“抗金”吴家将的兴与衰  靖康二年(1127)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虏获了宋微宗、宋钦宗父子北归,是为“靖康耻”,北宋亡。本年,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史称南宋。自此,南宋与金在此后百年间,时和时战。在“抗金”各支军
期刊
1891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礼堂内,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走上讲台,他一手握着一个铜球,触碰了一下被后人称之为特斯拉线圈的高频高压交流电装置。刹那间,25万伏高压电进入他的身体,在观众惊异的目光中,他后退几步,电流产生的光芒消失了,他却毫发无损。  这名男子就是尼古拉·特斯拉,交流电动机的发明者。特斯拉用上面那个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交流电的安全性。  过去几年里,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是交流电的主要反对
期刊
读史而鲜有不知郭琇其人者。郭琇是清初政坛上响当当的人物。他清正索洁,不畏权势,参河道总督靳辅,参权臣明珠和其党徒余国柱,参康熙红人高士奇,以此名动天下,被誉“铁面御史”。  但鲜有人知道,郭琇初入官场时,却是一个贿通上权、逼榨乡里的贪官。  郭琇三十三岁中进士,四十一岁放吴江县令。吴江县乃江南膏腴,财税重地,在时任江苏巡抚余国柱眼里,就是一个发财敛货的宝地。于是他公然向吴江县在内的属地官员们索贿,
期刊
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一项最新考古成果:在青羊区通锦桥附近,发现了唐代、明代、清代三个时期的城墙,为研究成都古城墙不同时期的变迁过程、位置和修建方式以及成都城市与社会面貌,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据史载,唐代中期,为抵御外敌,乾符三年(876年),在西川节度使高骈的上书建议下,成都军民挖开成都平原古墓,以墓砖作为筑城材料,并铲平城内高地,运土筑城,短短三个月建成罗城。据考古人员介绍,此
期刊
“宜其家室”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经》里描写爱情、婚姻、家庭的篇章,美如珠光,灿若星海。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这首《绸缪》,是描写新婚之夜丈夫幸福喜悦心情的诗篇。“绸缪”原有紧紧捆绑之意。“束薪”、“束刍”、“束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