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一直下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展示】
  请以“雨一直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角度自定;(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3)力求做到文从字顺;(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思路引导】
  这是一道以“雨景”为情境的命题作文。题目简单,内涵丰富;看似限制,实则开放。“雨一直下”,既是情景,也是心境。换句话说,同学们可以在限制的命题中回忆自己在特定的场景下的生活经历,采撷感人至深的细节,进行开放性的构思,自由地参与写作。
  第一,文题已经限定了场景——“雨一直下”,同时,还限定了字数和文体——不少于600字,要写成记叙文。也就是说,“雨一直下”只能是叙事类作文的环境限制,文中所写的事情必须是发生在“雨一直下”的自然环境中的。
  第二,题目虽限制性强,但没有审题障碍,内容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它符合中考作文所提倡的“贴近生活,言之有物”的写作理念,能给同学们带来广阔的思考和取材的空间,让每一个同学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要想在同类作文中独放异彩,就非得下一番功夫不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叙述内容和主题的多样性。扣住“雨一直下”这个特定的场景,可以写下雨时发生在家中的事,可以写发生在学校里、社会上的事,可以写自己的成长体验,还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作品中人物的故事进行再创造。叙述的主题可以是师生情、同学情与亲情,也可以是对人间情感的赞美,成长路上的进步或迷茫,甚至可以是对社会丑陋现象的批判。
  2.叙述方式和结构的多样性。叙述的方式可以是顺叙或倒叙,也可运用插叙、补叙。叙事结构可以是“四段式”“镜头式”等常见结构,也可以是日记体、童话体、书信体等特殊结构。
  第三,抓住“雨一直下”的意象。不同的作文内容,不同的情感表达,一样可以通过“雨”去烘托。如可以通过描写,来烘托所写的人物或悲伤或迷茫或愤怒的心情;可以与所写人物的心情形成对比——虽然“雨一直下”,但“我”的内心依然充满阳光;甚至可以通过对“雨一直下”的情境进行诗意的描写,写出雨中“我”的真情实感等。
  雨景也是情境,如果能做到景与事、事与情、景与情相融合,那么,在“雨一直下”的舞台上,自然能够舞出你的精彩。
  【佳作展示一】
  雨一直下
  徐凡婷
  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一点点地落在地上,一点点地冲刷着地面,可我的心却难以抚慰,难以抛却惆怅……
  很久前的一个雨天,我不小心摔了一跤,额头上留下了永不消失的伤疤,我常常为此烦恼不已,总是尽量用刘海遮住它。
  雨下个不停,我望着窗外渐浓的春意,心中竟没有丝毫快感。外婆好像看出了什么,说:“山上的槐花开了,走,我们去瞧瞧吧。”
  雨小了些,丝丝缕缕地飘着。
  我答应了外婆,决定出门看看。山脚下,人不多,花花绿绿的伞在雨中煞是好看。
  爬上山,游人少了许多,路边的小草青翠欲滴,有的似被人踩倒过,虽然长得歪斜,却一样绿得可爱。
  转进一条石板小路,游人渐渐多了起来。我尽量压低头上的黑帽,不再那么引人注目,低到只能看清脚下的路。
  走着走着,直到看到地上有许多白色的落花,才听到外婆说:“到了。”
  我停下脚步,抬起头,不由得惊呆了——眼前竟然是一棵开得恣意烂漫的槐花树。碧绿的叶儿衬托着洁白的花串,香味扑鼻而来……
  “你快过来看。”外婆轻轻地说。我顺着外婆的手指看到树干的另一侧——槐树粗壮的树干上有一个大窟窿,里面黑黑的。我一惊,树伤成这样还能活?竟然还能开出这样美丽的花儿!
  外婆看着这棵树,意味深长地说:“几年前,雷劈中了它,几乎断成了两截,人们都以为它要死了,不承想它竟活了下来,而且一年比一年长得壮,花也开得越来越多。”
  在雨中,槐树轻摇着枝叶,花朵上缀着雨滴,仰头看去,顿觉美极了!
  我忍不住又去看那黑黑的伤疤,它并没有影响槐树坚强的生命。
  槐树不畏伤痛,笑对命运,真令人敬畏。我也要勇敢,正视伤痛,开出我的生命之花!
  “唰唰唰——”,雨突然下大了,打得树叶沙沙作响。风也大了起来,吹掉了我的帽子,我捡起来却没有戴上,任风儿吹动我的头发,好舒服啊!
  我牵起外婆的手,走在风中,走在雨中……
  (江苏张家港市南沙中学,指导老师:陈娟)
  点评
  作文运用插叙手法,借助“雨一直下”的场景,渲染出“我”为额头的伤疤备感煩恼的心理;同时,也自然地引出了外婆带着“我”去看那饱经沧桑的槐树的故事。
  外婆就像《月迹》中的奶奶一样,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位智者。
  雨中,我们既看到了老树所焕发的生机,更看到了“我”在风雨中的成长。
  【佳作展示二】
  雨一直下
  刘启奥
  雨一直下。
  走在雨中,我不由自主地转起伞柄,看到晶莹的雨滴飞出去,没入大地时,莫名地感到开心,便加快了转的速度。
  在远远迸开的水花中,我不禁想起了从前……
  “这里!”我挥挥手,马路对面那把粉色的伞便加快速度向我移来。
  “早就看见你了。”她笑道。
  我和她最喜欢在雨中散步了,或许是因为我俩都喜欢听雨声吧。两个人共同撑着一把大伞,四只手一起转,水花四溅。
  那时候,小区里有块不太平整的水泥地,我们管它叫“圣地”,我和她最喜欢到那里玩了。那些不规则的水泥块儿很有意思,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图案,或龙凤,或花草,或山水,或宫殿……
  特别是在雨天,在积水的作用下更能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们就站在边上,猜想着画中的故事,经常是雨已经停了,我们的故事还没结束。
  “雨中伞下,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只有你我二人,多好呀……”我对她说。
  “伞下雨中,这是属于我们的世界……”她对我说。
  不知不觉间,我又来到了曾经的“圣地”,但它早已被平整的水泥盖去,就像已经分开的我和她。
  小学毕业后,我们去了不同的学校,距离把我们分开了,可时间并没有阻隔我对她的思念。我们曾经发誓不会忘了彼此,但,又有谁知道呢……
  “圣地”已经消失了,与那些美好的回忆、神奇的图案一起消失了。
  我伫立在原地,默默地转动着伞柄,眼角渐渐湿润了,呵,那一定是雨水吧。
  雨一直下,可伞下却不再有我们的故事。
  (江苏张家港市南沙中学,指导老师:周爱华)
  点评
  这是一场简单的离别,但放在“雨一直下”的场景中,却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般的写作思路。
  雨中有回忆,雨中有故事,雨中也有情谊。
  小作者运用小小说的笔法,讲述了雨中自己与好友的友情点滴。
  作文虽没有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但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却让我们看到了雨中的那份真情。
其他文献
面前曲折的山路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而在我们对面——那陡峭的山崖边,仍有各色花树在争奇斗艳。  车已经不能再往前走了,我们只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一路走来,我们脚下踩的已不能称作石阶,大多只是一些碎石罢了,它们时而凸起,时而凹陷。路边还不时地闪现苍翠的树林,密密地织在这片土地上。远处笼罩着一层淡金色的光辉,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真是“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碧水碧连天”呀
期刊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樹,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
期刊
总评  如今,不少同学在写微博日志、聊QQ时才思敏捷,富有真情;可到了写作文时,卻好像变了个人般,语言贫乏枯燥不说,空话、套话、大话成堆,虚情假意、胡编乱造都成了常态。在很多学生心里,作文就像一个无法解脱的魔咒。而卫子涵同学所展示的,恰恰就是这种无法回避的现实。作文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再现了小作者自己与作文较量过程中的种种惨状,战事的确很“惨烈”。  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在于小作者用自己敏锐的
期刊
在如今这个智能手机、数码产品“肆虐”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简单的面对面交流似乎成了奢侈的事情。相反,如果一天忘记带手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坐立不安、魂不守舍的,仿佛整个人生郝被手机操控了。  智联招聘曾发布过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中的白领一族手机的使用指数报告,结果显示:近八成的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所控制。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的时间最长,每天平均达6.72个小时;广州白领以日用手机
期刊
一直以为,生活不过是简单的喜怒哀乐罢了。考试考得好——喜,给同学背了黑锅——怒,考试考砸了——哀,与同学打打闹闹一天——乐,却未曾想,这种认识是多么的单纯、肤浅与无知。  周末,我和舅舅一家一起去胜利塘捉螃蟹。我和表妹欢呼着挥动铲子,在泥里一插一挑,随着一块块泥沙混合物的飞起,一只只小螃蟹惊慌逃窜,但都难逃我们的魔爪。我和表妹得意地看着一只只“小囚犯”在水桶里乱撞,不由得大笑起来。  “啊——”这
期刊
女儿女婿要到外地出差,打电话要我到他们家帮忙照顾外孙女。  “您外孙女上大班,上午九点上课,下午四点放学;晚上得喝纯牛奶,如果你忘了,她会提醒你;每天早上必须强迫她吃下一个用任何烹饪手段做成的鸡蛋……”女儿事无巨细地列了一份长长的清单,贴在冰箱门上、外孙女门前、客厅墙上,甚至放进了我的衣服口袋里。这份清单除了上下学时间外,我怎么觉得是给我列的。  下午,我按时到幼儿园去接小家伙,小朋友们在校门口排
期刊
【就医作文】  我的一天  清晨,我走在大街上,迎着微凉的西风,任凭暖融融的阳光拂过脸颊,那种感觉,真的很惬意。尤其是当我看见一张张陌生却又挂着熟悉的微笑的脸时,我甚至感觉到了他们的眼睛里反射出的美好,感受到了这个季节给予人们的温柔,渐渐地,我放慢了脚步……  在我眼中,初冬有着冷艳的洁,沉静的思,洁净的美,这洁中含着纯白,思中蕴着春意,美中揽着花影。怪不得金马在《金马小语》里说冬是“生命链环中新
期刊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诗歌开头,引出文章的抒情对象——被杜甫保鲜在一首诗里历经千年仍散发着清香的雨夜春韭。)  一千多年前,那个雨夜里的春韭,被杜甫保鲜(“保鲜”指杜甫诗歌中的“韭菜”流传千年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一首诗里,至今仍散发着清香。  我读过的唐诗,涉及写蔬菜或韭菜的,几乎都是五言,很少有七言或更长的句式。这很可能是因为这娇小、精致的可爱植物唤起了诗人们细腻、爱怜的情思,用五言这
期刊
★母亲的手艺★  1.时至今日,我还是觉得,童年时母亲所做的饭菜,天下为最,无与伦比。那时,家境贫寒,天天吃的基本上都是俗食。也就是说,都是从黑土地里长出来的养命植物。家乡人平日里吃的都是小米、高粱、苞谷和荞麦。荞麦产量低,因此稀贵。吃荞面饸饹和荞面饺子,算是改善生活。  母亲的荞面饸饹,是神来之食。左邻右舍无不夸其为一绝。还有杂面饸饹,是我母亲的独创品牌。依稀记得,它的做法是:先是把高粱米、苞米
期刊
【精段阅读一】  今天的天气好极了,五月的天空湛蓝如水。爆竹柳的新鲜叶子油滑亮泽,闪闪发光,像刚刚洗过一样。大道宽阔而平坦,长满了绵羊爱吃的红色小草。大道的两侧,有一座座平缓的小丘。在小丘很长的坡上,绿油油的黑麦在微风中摇曳着。一朵朵云彩在天空中飘浮,投下来一片片淡淡的阴影,拥抱着那无边无际的黑麦田。举目眺望,一片片黑魆魆的树林,一方方波粼闪闪的池塘,一座座橙黄色的村庄,像画上的一样,漂亮而生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