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与罗尔斯对正义与善的“契合论证”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tworth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尔斯对个人善以及正义感的说明,和个人自主性以及道德自主性的观念是正相对应的。而如果要充分回应某些理论家对契合问题是否必要的质疑进而把契合问题确立起来,罗尔斯必须承诺对一种个人自主性的尊重。但这种意义上的个人自主性,却并不支持罗尔斯对契合问题所作的康德式的论证。
其他文献
目的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方法 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和Beck抑郁自评
从核武器、国际贸易到人道主义危机,这些各国领导人不得不处理的复杂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公众的强烈情绪.目前,国际关系学者们仍然缺乏合理的情绪、情感研究工具.基于当前英美
网络交往成为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在其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交往主体的符号化、交往关系的多元化、交往过程的虚拟化和交往范围的无限化等特点。伴随着网络交往过程,道德责任弱化
目标模式包含内在结构、基本特征和价值实现三个基本范畴.农民工的道德融入包括道德基础与道德个性两个层面和道德融入、道德人格、道德习惯三个方面;农民工道德融入的目标模
全球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应对人类面临的迫切问题作出有理论深度的分析,对解决问题的方式作出有实践意义的论证。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证了
卢卡奇在其晚年所写的《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中,从劳动作为目的论设定的社会存在初级形式出发,阐发了他所解读的马克思《资本论》及手稿中蕴含的哲学伦理思想,这种解
朱子学跨出国门之后,日韩独领风骚,欧洲也吸引了一定的关注,惟独在中国学研究日益兴盛的美国倍受冷落,这和美国中国学发展的战略政策不无关系.百年来,中西学者共同努力,朱子
儒学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中国哲学与文化极为重要的问题.如何做到科学理性与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对于现代新儒家乃至整个人类文化都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新儒
在当代道德行为评价模式中,胡克规则后果主义的设计和论证有三个因素:一是对行动后果主义的福利评价模式进行了概念与过程的批判,提出了评价行为的福利公平模式;二是阐述了规
1913~1916年完成的《心理学主义中的判断学说》等文本只是一种尽义务的尝试;1920~1923年间所有的思之追问都在“人的此在的存在论”这一计划中汇聚起来了;1927年的《存在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