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量子纠缠实验教学系统

来源 :物理实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ei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使量子纠缠实验更好地服务于本科生基础实验教学,自建了I类纠缠源实验教学系统.采用2块光轴相互垂直的薄片BBO晶体粘合,并调整泵浦光偏振与光轴成45°入射,在粘合面附近位置产生的下转换光锥交叠部分将形成量子纠缠.由于I类源产生的光子对偏振相同,从而避免建立补偿系统,降低了纠缠点空间定位的精度要求和操作难度,简化接收装置,同时保持原实验中的核心原理和操作训练要求,本科生在1~2次实验课中达到教学设定要求.
其他文献
利用LabVIEW虚拟仪器采集小灯泡稳定发光以及通断瞬间的电压与电流信号,结合对灯丝中能量传递过程的定量分析,验证了热辐射的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并计算了灯丝的长度、半径及有
在自制保罗机械阱上利用运动视频分析软件Logger Pro分析囚禁粒子的运动轨迹,形象地展现了囚禁粒子在势阱中的不同运动状态.实验测得失稳临界值2q=0.989.稳定条件下粒子被束
利用霍尔效应测量了不同温度热退火后的黑硅的霍尔系数、载流子浓度、载流子迁移率和电导率。随着热退火温度的升高,黑硅内载流子的浓度缓慢下降,载流子迁移率却同步增加,这说明
通过银镜反应在聚乙烯薄膜一面镀银膜,用不同入射角进行掠入射X射线衍射测量,利用对应银的衍射峰出现的条件验证了X射线穿透深度计算公式在进行高分子薄膜表征中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