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51年婆媳情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19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记得,卓琳与邓小平相濡以沫、从未红过脸的58年婚姻;不为人知的,却是卓琳与年长邓小平仅5岁的继母的婆媳情。婆媳和睦相处51年,来自邓小平夫妇对老人的孝顺尊敬,也来自老人对子女无私的爱。
  
  婆媳初相见
  
  卓琳与婆婆夏伯根的故事,从1950年春天的重庆开始。
  邓小平回到重庆的消息传到广安,舅舅谈以兴立即找到小平的继母夏伯根,决定乘船去重庆寻亲。
  船在朝天门码头靠岸,从未见过继子的夏伯根一路打探邓小平所在,寻到西南政治局大门口时却引起警卫员的警惕:邓书记都45岁了,这个女人也就50岁出头,怎么可能是书记的老娘?
  几番交涉,两人终于在晚上见到邓小平夫妇。甫一见面,多年未见的舅甥俩立刻忘记了旁人,自顾自地拉起了家常。
  卓琳打量着被忘在一旁的夏伯根。这是舅母吗?对方身材高挑、衣衫整洁,虽一路风尘仆仆,人却很精神。她为夏伯根端上一杯茶后,问起一路的情况。许久,谈以兴终于想起:“贤娃子,这就是你后妈。”
  夏伯根露出局促的笑。
  卓琳大吃一惊。原以为丈夫除了舅舅再无其他长辈,没想到还有一个继母!
  “是她给你老子披麻戴孝送终的。你老子死后,你们家全靠她撑起来。”夏伯根被谈以兴夸奖得不好意思,“听说你回来了,想来看看你,没有别的意思。”见到了人,她已觉得满足。看着这位只比自己大几岁的农妇,邓小平做出决定:“留下来,我们一起生活,夏妈妈!今后我们给你养老!”
  夏伯根愣住了,素未谋面的继子竟想留下自己!卓琳能体悟到婆婆此时的百感交集,她为夏伯根拭去喜极而泣的眼泪,“留下来,你该享享清福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叫奶奶,我们家不分亲奶奶、继奶奶。”邓小平向孩子们介绍家中新成员。卓琳也喜欢跟着孩子们喊“奶奶”,那有毫无芥蒂的亲切感。一起生活两年后,她习惯什么事都与老人商量。
  1952年,邓小平调往中央工作,举家迁往北京。“我也去吗?”夏伯根问。
  “怎么不去。”卓琳拍拍她的手,“我们是一家人,到哪里都一起。”
  到了北京,邓小平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卓琳代替丈夫领着老人和孩子们逛了天安门,看了故宫、天坛,游遍北京的名胜古迹。游览途中,遇到熟人向她打招呼,卓琳总是主动拉着夏伯根介绍:“这是小平的妈妈,我婆婆。”作为媳妇,她想满足婆婆的一切愿望,而被儿子和媳妇亲口承认,是夏伯根最大的愿望。
  不久后,卓琳成为邓小平的秘书,两口子每日早出晚归,夏伯根便揽过所有家务。天没亮,起床做好家人的早饭;孩子上学时间到了,她帮助穿衣盛饭;把一家人送走后,又开始准备中午饭和晚饭。这个曾经撑起广安老家的继母,如今又撑起这个家的半边天。
  
  艰难岁月里的老顾问
  
  “文革”开始,邓小平一家被“监禁”在四合院中。卓琳身体大不如前,管家的大事逐渐移到女儿邓楠手上,而婆婆成了邓楠的顾问。
  这个家的开销不少:邓小平夫妇的5个孩子以及来京学习的邓家其他孩子;邓小平每天要的“小熊猫”烟;舅舅一家不愿离开广安,卓琳每个月给他们寄去10元、20元不等的生活费。
  “奶奶,现在日子虽然有点紧,但你千万不能苦了自己,更别想着回老家去,有我和小平在,你什么都不用操心。”卓琳担心老人产生自己是累赘、打算回广安的想法,抢先给婆婆打预防针。
  更苦的日子夏伯根也过过,她感激儿媳对自己的爱护。嫁过两次的她知道没有信任的婆媳关系如何折磨人。
  缝补浆洗,吃穿用学,夏伯根比以前更操心。能自己做的,绝不买;能接着用的,绝不扔。她用平常人家十分之一的开销,保证了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艰难岁月里,夏伯根对卓琳只提出过一个要求。“文革”中,无数夫妻为自保纷纷提出离婚、划清夫妻界限。“卓琳,你千万不要和先贤离婚啊。”她越是喜欢这个儿媳,就越容易胡思乱想。
  “我不会,我怎么会。”卓琳笑答。她理解婆婆的担忧,她们都见识过背叛出卖,知道坚守感情和信仰最不容易。
  “我就知道你不会,”夏伯根如释重负,“你和她们不一样。”
  
  三个人的流放生活
  
  邓小平夫妇被下放到江西“改造”。
  出发前,卓琳和丈夫商量把奶奶带走。夏伯根已经70岁高龄,留她和孩子们在北京,卓琳怎么也不放心,跟着自己走还可以互相照应;可如果留在北京有个什么好歹,远在江西的两口子如何赶得及。
  “奶奶,你和我们一起走。”卓琳对夏伯根说。没想到婆婆已经收拾好行李——她同样放心不下身体不好的儿子和儿媳。
  卓琳的眼睛湿润了。她一贯觉得尊重对方、孝顺对方,那是作为媳妇该做的,可转眼间,夏伯根回馈给自己更多。
  到了江西,邓小平夫妇不许夏伯根再做重活、累活,她便在家淘米做饭,尽量抢活干,但三个人没有工资,每月仅靠20元的生活费,日子着实困窘。
  “我们种地吧。”邓小平指着所住的“将军楼”楼下空地,“还可以养几只鸡。”
  杂草丛生的空地热闹起来。夏伯根和邓小平挖地,患有高血压不能劳作的卓琳坐在小板凳上拣地里的石头。地弄好了,他们找老百姓要了些种子,种些茄子、辣椒等蔬菜。邓小平浇水,夏伯根负责锄草除虫,空闲时又在角落里做了个围栏当鸡圈。
  我们还可以学着自己酿酒、做豆瓣酱。卓琳向婆婆建议并立即得到响应。反复研究了几个月,婆媳俩终于试验出了邓家的酒和豆瓣酱。三个人的流放生活里,酒香和酱香成了艰难岁月里最香的佐料。
  
  作为母亲的预感
  
  邓家第三代是夏伯根抱大的。邓小平平反回到北京后,她升级为“老祖”,继续带大了第四代。
  1997年2月17日,邓小平逝世。自那天起,97岁高龄的夏伯根不吃饭了,也不喝水。
  几天后,卓琳在女儿的陪伴下赶往医院。刚刚送走丈夫,她必须竭尽全力留下婆婆。“我们三个,一个都不能少,少了一个哪个都活不成。”在江西时丈夫说过的那句话回响在耳边,卓琳坐在病床前,紧紧握着老人枯瘦的手。老祖有老年痴呆症,不认得人了,但媳妇认得她,还想和她相扶着走完剩下的路。
  4年后的春天,夏伯根辞世,享年101岁,但与婆婆持续了半世纪的情谊在卓琳的回忆里保持着鲜活的模样。
  2009年7月29日,卓琳逝世。这一段旷世婆媳情,想必在另一个世界里可以续上吧。
  
  摘自《爱情·婚姻·家庭》2010.3
其他文献
内陆钢铁企业面临的问题就是生产能力在内地,与大量进口铁矿石不相适应。既远离市场,也远离原材料,这给内陆钢铁企业造成极大的负担。通过分析铁路运输在内陆钢铁企业物流过程中
本文分析了影响机车燃油消耗的几大因素以及节油降耗的途径,在具体的工作中对提高机车燃油利用效率,降低燃油消耗,节约直耗费用有着借鉴的意义。
有一个犹太男子,想和妻子离婚(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妻子不同意。男子说,我迟早会得诺贝尔奖。如果你现在同意离婚,我将来获得的诺贝尔奖金全部归你。妻子当即同意并办
农安县史称黄龙府,曾是辽金时期的军事、政治重镇,曾因抗金名将岳飞“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而名闻于世,因革命先烈李大钊“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而声动全国。
近年来,铁道部“路企直通”运输、胶济线客货分离、集团公司“不断提高铁路运输比例”战略决策对济钢铁路运输影响深远,工厂站作为济南铁路局与济钢铁运货物的交接站,在站场吞吐
会议
结合铁运培训的实际情况,找出职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制定具体措施,立足安全生产,培养企业发展需求的职工队伍,更新观念,为安全生产提供可靠的保障。
文章针对铁路运输统计工作量大、计算内容多、原始单据多、数据汇总复杂的特点,通过作者本人在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实践中的摸索,归纳总结出了做好铁路运输统计工作必须要建立一套
铁路养路机械的使用,能提高养路工作效率,有效缓解工务缺员的状况,保证正常生产秩序,保障运输畅通。同时能大大减轻人工体力劳动强度,稳定职工队伍。生产手段的变化必然促进工务改
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系统特点、系统操作、系统维护、系统运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车站和电务在运用中的融洽合作等方面对全电子驼峰信号自动控制系统在武钢的成功应用进行了
安装传统铁路信号标志灯,首先应满足附近有可靠电源,其次要铺设大量信号电缆,安装信号变压器。 材料消耗量大、成本高。同时故障多,维护量大,控制方式也落后。在不能解决供电的
会议